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骁

作品数:101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财经大学121人才工程青年博士发展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财121人才工程青年博士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篇经济管理
  • 9篇文化科学
  • 8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9篇企业
  • 20篇绩效
  • 14篇业绩
  • 14篇企业绩效
  • 12篇战略管理
  • 10篇创业
  • 9篇可持续发展
  • 8篇质量管理
  • 7篇自组织
  • 6篇实证
  • 6篇实证研究
  • 6篇资本
  • 6篇自组织理论
  • 6篇教育
  • 5篇演进
  • 5篇情境
  • 5篇服务质量
  • 5篇高校
  • 5篇变革型领导
  • 4篇地产

机构

  • 82篇中央财经大学
  • 9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91篇郭骁
  • 5篇夏洪胜
  • 1篇邓晓锋
  • 1篇刘三林

传媒

  • 7篇云南财经大学...
  • 6篇质量探索
  • 5篇河南财政税务...
  • 4篇上海企业
  • 4篇现代管理科学
  • 4篇广义虚拟经济...
  • 3篇北京邮电大学...
  • 3篇北方金融
  • 2篇企业管理
  • 2篇学习与实践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城市开发
  • 2篇经济界
  • 2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黑龙江金融
  • 2篇市场经济与价...
  • 1篇商业时代
  • 1篇中国人力资源...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商业研究

年份

  • 6篇2024
  • 8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13篇2019
  • 2篇2018
  • 13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6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以提高需求层次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竞争优势培育机制
2019年
如何培育进而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优势,是关乎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基础性工作。除了从政策设计、资金投入、考试制度设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等顶层设计视角发力之外,更需要从微观层次寻找发力点。教育的核心还是老师和学生,两者这一微观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实现,过往我们过多关注了老师一方,而忽略了学生一方,尤其是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的需求层次在竞争优势培育机制中的价值。而当前,大学生教育需求层次是较低的,关注分数超过了关注课程本身,这使得师生互动缺乏了源动力,因此提出需要构建以提高学生需求层次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竞争优势培育机制。
郭骁
关键词:高等教育竞争优势大学生
国有金融企业构建首席质量官制度的价值与探索
2024年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服务质量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金融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金融业中的国有金融企业,作为金融业的支柱和压舱石,其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对实体经济和整个经济社会意义重大,因此亟需探讨如何提升国有金融企业的服务质量,构建并持续完善首席质量官制度是一个新的探索。在国有金融企业中构建首席质量官制度,一方面可以为面向服务质量的内涵式增长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防范金融风险并构筑金融安全创造价值。具体的创建过程,需要从体系构建和功能构建两个方面展开,前者除了创设首席质量官这一高管职位以外,同时各分支机构和网点也都需要创设质量经理,由此构建以首席质量官为首的一支从上到下的质量管理队伍,并进行垂直管理;后者一方面是面向服务质量提升的功能构建,即通过自下而上地收集分析客户满意度信息并开展投诉管理,从而精细化地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是面向强化金融安全管理的功能构建,即通过培训使质量经理成为所在机构的“质量安全员”,并创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各级质量经理发现的安全问题或隐患能够及时、无障碍地向上级传递、识别和消除。
郭骁
关键词:服务质量金融安全
创业者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员工心理授权的交互作用
2011年
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反映了创业者个体利用所积累的社会网络,从其他企业或个体中获得的商业竞争、制度政策以及技术趋势等资源和信息优势。过往研究也发现,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但对其影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尚无定论。以创业企业为情境,重点考察员工心理授权对创业者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总体发现,创业者的商业社会资本、制度社会资本和技术社会资本,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而员工心理授权则正向调节了上述影响机制的全部或主要方面。结论说明,创业者不仅要发展外部社会网络,还需塑造员工的心理授权感受,具体包括提升员工对自身工作能力、工作影响力、工作意义和工作自主性的主观认可程度。这有助于员工增加工作投入,进而更高效地将创业者从外部获得的信息和资源转化为现实绩效,实现创业者社会资本的价值最大化。
郭骁
关键词:企业绩效
挖掘质量问题的根源
2016年
对于质量,我们有双重标准:作为客户对生活设立高标准,不允许产品有问题;作为生产者对工作设立低标准,认为错误无法避免。分析我国企业产品质量问题,要从本质上明确问题的深层原因。内在原因是质量价值观的缺失,而外在原因是市场需求层次不高。一、质量价值观缺失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Crosby)指出,工人是按照管理者的态度来工作的,一个没经验的工人跟管理者聊几句就知道他真实的质量水平和要求。因此,工人就是一面镜子,工人的表现体现了管理者真实的水平和态度。
郭骁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价值观
代际外部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从代际外部性概念本身出发,可知代际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代际主体之间成本或收益的外溢,损害代际之间的公平性;行为外部性导致了成本或收益的外溢,造成了"交易内部人"与"交易外部人"之间的成本收益的不对称;从资源代际配置的角度看,代际外部性不利于资源代际配置的代际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资源消费过程中代际外部性问题的本质和表现是影响资源代际配置的代际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郭骁夏洪胜
关键词:外部性可持续发展
质量的范畴:一门“语言”而非一个“术语”
2016年
在建设"质量强国"战略目标下,论文回顾了质量工作的过去,并指出当前存在质量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而对现状的改善,首先需要从理论上明晰质量的范畴,因此着重分析了从小质量、大质量、全面质量到广义质量的"质量"概念演化过程,通过对"质量"概念自身内涵的演化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们主观上应将"质量"这一范畴当作一门"语言"而非"术语",超越管理学视域来整合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观察"质量"以接近其本质。强调通过构建共同的质量语言体系来消除不同主体对"质量"二字的不同理解。
郭骁
关键词:语言
创业中的变革型领导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现有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方式能有效促进组织公民行为的发生,但对两者间影响机制和中介变量的研究还未有定论。基于此,本文以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创业中的变革型领导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尤其关注员工组织承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创业中的变革型领导方式与组织公民行为是正相关关系,而且员工组织承诺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告诉创业者,除了自身通过变革型领导方式来直接唤起组织公民行为的发生,还需通过更多的互动和交换来编织员工与组织间的心理纽带,提升员工组织承诺的强度,由此促使员工外化为具体的工作投入,即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挖掘了领导方式—员工心理活动—员工工作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郭骁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
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成长的税收政策探索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阐述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概况,论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之所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非常契合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给予中小科技创业企业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缓冲直接面对市场压力的冲击,客观上构成了孵化器与孵化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关系。最后,本文提出应对符合条件的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扶持其成长,并建议成立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门的税收管理部门。
郭骁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成长税收政策
“路径依赖”与“突变迭代”的耦合
2019年
战略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发散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对其中的不同理论逻辑辩证统一地对待。这其中一对矛盾统一体就是企业路径依赖性与突变迭代性,两者是长期共存的客观存在,其中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的路径依赖特征,是源于个人经验主义的延续以及短期既得利益的驱使,而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的突变迭代性,是基于企业自身免疫系统的激发以及环境变化下的长期利益诉求。而两者在长期共存的现实下,也存在耦合性,具体表现为耦合的不确定性和相容性,这就要求我们辩证统一地看待两者。
郭骁
关键词:战略管理突变迭代
构建基于价值再判断的“中国化”质量管理导向被引量:1
2016年
对我国质量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证明我国产品质量的绝对水平在增长而相对水平在下降,即质量发展滞后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面对该客观现状,指出主观上不应将"小质量"即"制造环节的质量"视作价值链低端,这只是主观价值倾向和自主选择,而非客观规律和必然选择,应以"直接和间接"的逻辑取代"高端和低端"的逻辑,"小质量"是间接价值而非低端价值,强调对制造环节赋予准确的价值判断是建设质量强国的前提。同时将这些主客观问题的原因归纳为"创新与控制"的客观张力、"质量需求低"的市场原因以及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最后建议应立足于"中国情境"原创导向的长期策略,并构建基于利益诱导的制度基础。
郭骁
关键词:质量价值观中国情境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