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大为

作品数:62 被引量:337H指数:11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晚期
  • 15篇细胞
  • 14篇肿瘤
  • 10篇腺癌
  • 10篇肺癌
  • 9篇乳腺
  • 9篇乳腺癌
  • 8篇生活质量
  • 8篇细胞肺癌
  • 8篇小细胞
  • 8篇小细胞肺癌
  • 8篇化疗
  • 8篇活质量
  • 7篇恶性
  • 7篇非小细胞
  • 7篇非小细胞肺癌
  • 6篇内皮
  • 6篇恶性肿瘤
  • 5篇基因
  • 4篇血管

机构

  • 60篇沈阳军区总医...
  • 8篇辽宁省肿瘤医...
  • 6篇沈阳医学院
  • 3篇沈阳市大东区...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五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东方集团...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佳木斯市中心...

作者

  • 61篇刘大为
  • 42篇谢晓冬
  • 37篇郑振东
  • 34篇刘永叶
  • 19篇单学健
  • 14篇张冠中
  • 14篇屈淑贤
  • 10篇邢春景
  • 9篇刘艳梅
  • 7篇刘星
  • 7篇朴瑛
  • 5篇许凤芝
  • 5篇张丽辉
  • 5篇宋福林
  • 4篇王灿
  • 3篇高雅苓
  • 3篇李岚
  • 3篇郭占文
  • 3篇高雅玲
  • 2篇何绍贵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内科...
  • 7篇沈阳部队医药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工业卫生与职...
  • 2篇中医药学刊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γ-谷氨酰转移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4mg静脉滴注,1次/25—35d,30min滴完,连续应用3次。每次用药前和用药次日留取患者清晨尿液及静脉血,检测并比较尿γ-GT、LAP和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100例患者纳入研究,男48例,女52例,年龄25—82岁,平均(604-11)岁。第1次应用唑来膦酸前、后尿γ-GT、LAP和Scr分别为(7±5)、(84-5)U/L,(3324-110)、(375±113)nmol·s-1·L-1和(52±12)、(54±12)mol/L;第2次用药前、后分别为(10±4)、(12±5)U/L,(407±104)、(460±126)nmol·S-1·L-1和(51±13)、(53±13)μmol/L;第3次用药前、后分别为(16±8)、(19±9)U/L,(549±159)、(662±199)nmol·S-1·L-1和(52±15)、(53±14)umol/L,3次用药前、后比较尿γ-GT、LA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次用药后尿γ-GT、LA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患者尿γ-GT、LAP水平变化早于Scr;尿γ-GT、LAP可作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刘大为刘星张娇蕊郭占文谢晓冬李佳英媛媛郑振东张丽辉季发和
关键词:唑来膦酸Γ-谷氨酰转移酶急性肾损害
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质量与血清胰岛素关系研究
1997年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质量与血清胰岛素的关系,测定了2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清胰岛素水平和左心室质量,并与20例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比较。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病人,糖耐量试验(OGTT)后30、60、120和180min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中青年组,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I)分别是159.3±22.5与133.84±24.9g/m^2(P〈0.01)。LVI与OGTT后30、120和180min血清胰岛索呈正相关。上述结果提示老年高血压病人高胰岛素血症协同收缩压升高促进左室质量增加。
胡小玲蒲英英高京红何绍贵刘大为刘小文许凤芝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血清胰岛素左心室病人OGTT
非小细胞肺癌146例诊断来源分析
2006年
目的进一步规范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为其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2年2月至2005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总体有完整病理诊断的123例,占84·2%。其中经手术获得病理诊断的42例,占28·8%;未手术的104例中,经痰细胞学检查、淋巴结针吸活检、胸腔积液细胞学和支气管镜获得诊断的分别为31例(21·2%)、18例(12·3%)、15例(10·3%)和11例(7·5%)。经临床诊断(无明确病理诊断,依据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的23例,占15·7%。结论在治疗前对非小细胞肺癌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会使治疗更准确无误,对判定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更有帮助。
谢晓冬刘艳梅郑振东刘大为刘永叶张冠中屈淑贤朴瑛单学健邢春景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病理诊断
右肺中心型肺癌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循证医学病例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谢晓冬刘永叶刘大为郑振东单学健
关键词: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循证医学病例分析
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与直肠给药方式控制癌痛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给药与直肠给药两种给药方式控制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方法将72例晚期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分为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给药组和直肠给药组,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结果经2周治疗后,口服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4.4%,直肠给药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止痛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也相似,而且由直肠给药而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低于口服给药。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经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疗效相同,未增加不良反应,且较少发生消化道症状,可显著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郑振东谢晓冬刘大为刘永叶单学健
关键词: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给药方式癌痛
直肠癌静滴奥沙利铂过程中猝死1例报告被引量:7
2010年
奥沙利铂是二胺环乙烷的铂类化合物,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开发的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临床上广泛用于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及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本院2007年出现1例直肠癌静滴奥沙利铂过程中猝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刘大为刘星屈淑贤谢晓冬张冠中李佳刘永叶郑振东
关键词:奥沙利铂化疗变态反应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中、重度疼痛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68例中、重度疼痛患者给予奥施康定镇痛治疗,初始剂量5mg/12h,正在用吗啡类镇痛药者,按照吗啡1/2剂量换算,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直至患者无痛或基本无痛,每位患者至少治疗15d以上,同时进行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奥施康定的最终滴定剂量为:≤30mg/d的30例(44.1%),31-60mg/d的16例(23.5%),61-120mg/d的18例(26.5%),≥120mg/d的4例(5.9%)。总疼痛缓解率为95.6%,其中完全缓解27例(39.7%),明显缓解33例(48.5%),中度缓解5例(7.4%)。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能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冠中谢晓冬刘大为
关键词:癌症疼痛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被引量:2
2004年
谢晓冬刘永叶刘大为郑振东唐谊海
关键词:肝脏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诊断手术治疗化学治疗
内镜引导下可调式自动抽吸活检肠道病灶技术的临床应用
1996年
内镜引导下可调式自动抽吸活检肠道病灶技术的临床应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154002)姜贵君,洪志飞,樊淑梅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110000)刘大为消化道病灶的定性诊断目前国内外仍常规采用活检钳钳取法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
姜贵君洪志飞樊淑梅刘大为
关键词:内镜活检
高温、噪声联合暴露对接触者血压、血浆内皮素及心钠素的影响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探讨高温、噪声暴露工人血浆内皮素 (ET)、心钠素 (ANP)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某矿山机械制造企业 174名男性工人 (暴露组 85人 ,对照组 89人 )采用问卷、现场调查及环境监测方法 ,测量收缩压与舒张压 (SBP、DBP) ,检验血浆ET、ANP浓度进行研究。结果 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 (包括临界高血压 )为 42 3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15 73 % (P <0 0 1) ;将暴露组按血压分层后 ,重度高血压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轻度、中度高血压组 ,P <0 0 1;ANP浓度在不同程度高血压组中变化不明显。在固定年龄因素后 ,进行ET与SBP、DBP偏相关分析 ,ET与SBP的r =0 3 45 2 ,P <0 0 5 ,ET与DBP的r =0 3 789,P <0 0 5。结论 高温、噪声联合作用是职业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高血压发病因素中缩血管激素ET起一定的作用。控制作业场所温度和噪声强度 ,加强工人防护措施是预防职业人群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
王灿王任群赵肃刘大为裴秋铭李岚
关键词:高温噪声作业内皮素心钠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