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启慧

作品数:63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理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1篇纳米
  • 16篇微球
  • 13篇氧化硅
  • 13篇二氧化硅
  • 8篇二氧化硅微球
  • 7篇水相
  • 6篇水相合成
  • 6篇纳米晶
  • 6篇纳米晶体
  • 6篇纳米银
  • 5篇荧光
  • 5篇催化
  • 4篇导体
  • 4篇银纳米颗粒
  • 4篇微波
  • 4篇晶体
  • 4篇教学
  • 4篇半导体纳米晶
  • 4篇半导体纳米晶...
  • 4篇FE

机构

  • 49篇吉林化工学院
  • 16篇吉林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
  • 2篇解放军第20...
  • 2篇CEM公司
  • 2篇吉林省有色金...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63篇沈启慧
  • 44篇刘岩
  • 12篇周建光
  • 8篇于东冬
  • 6篇李婷婷
  • 6篇吕洋
  • 6篇白晓
  • 5篇金丽
  • 5篇范宏亮
  • 5篇杨莹丽
  • 5篇于东冬
  • 4篇于丽颖
  • 4篇裘式纶
  • 4篇王润伟
  • 4篇金钦汉
  • 4篇高文秀
  • 3篇陈萍
  • 3篇任红
  • 3篇黄校亮
  • 3篇张俭

传媒

  • 11篇吉林化工学院...
  • 5篇化学研究与应...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化学试剂
  • 3篇广州化工
  • 2篇分子科学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粮油食品科技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新闻传播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中成药
  • 1篇上海纺织科技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科技风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组织破碎提取龙胆苦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组织破碎提取龙胆苦苷。方法以龙胆苦苷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条件为药材粒径80目,料液比1∶30,电压150 V,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35 s,龙胆苦苷提取率达到5.37%。结论该方法快速高效,可显著缩短提取时间,增加龙胆苦苷的提取率。
程振玉杨英杰成乐琴于丽颖沈启慧张俭
关键词:龙胆苦苷
合成CdTe半导体荧光纳米晶体材料的方法及其合成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工领域合成CdTe半导体荧光纳米晶体材料的方法及其合成系统。旨在提供一种绿色、简易、可控、不需要外加能量和不使用挥发性溶剂,对操作人员无危害的方法及系统。方法按下列步骤:制备碲源;制备镉源;碲源与镉源混...
周建光刘岩沈启慧于东冬黄校亮杨莹丽金丽范宏亮张磊赵晓丽
文献传递
立方规则孔道结构含锆介孔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3
2007年
Highly ordered cubic Zr-doped mesoporous silica was directly prepared with Evaporation-Induced Self Assembly method(EISA) with triblock copolymers(Pluronic P123) as the structure-directing agents.The mesoporous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via small-angle powder X-ray diffraction(XR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nitrogen adsorp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 has a face-centered cubic structure with space group of Fd3m.N2 sorption revealed that the Zr-doped mesoporous silica has not only ordered structures,but also high surface area(550 m2/g),large pore volume(0.66 cm3/g),as well as uniform pore size(4.0 nm).
储彬王润伟沈启慧陈璐万利丰朱广山裘式纶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氧化锆立方相
柔性有机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提高有机硅材料(PDMS)的表面抑菌活性,通过在其表面共价键合富含巯基的二氧化硅微球,并利用巯基的还原性原位生长纳米银,实现在有机硅表面自组装纳米银二氧化硅微球的疏水涂层(WCA=90.33°)。选用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菌)作为测试菌种,通过菌落计数法和活/死细菌染色法研究疏水涂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iO2@AgNPs与PDMS的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并不抑制人类细胞的生长。
沈启慧单驿轩连朋亮刘岩于东冬周建光
关键词:细菌抑菌作用纳米银
功能化微球组装膨胀石墨同时吸附重金属和染料污水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微波-水热技术,在膨胀石墨的表面及孔道内部组装大量的功能化二氧化硅微球,形成新型的复合吸附材料。通过对含有甲基橙和铜离子污水的处理,结果表明,该吸附材料在吸附甲基橙的同时,完成对铜离子的化学键合,这是由于二氧化硅微球表面的大量的巯基能够与铜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并且吸附、螯合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表征,证明该复合材料能够同时吸附染料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染料分子。
沈启慧周新宇吕洋单驿轩刘岩
关键词:膨胀石墨二氧化硅微球甲基橙铜离子
乌拉草还原纳米银对棉织物的表面改性
2024年
利用乌拉草粉末还原硝酸银为纳米银,并将其用于处理棉织物,研究处理温度、时间、酸碱度对棉织物抗菌性的影响。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得出最优改性处理条件为: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处理条件是加热时间30 min、加热温度90℃、pH值5;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的处理条件是加热时间70 min、加热温度80℃、pH值6。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纳米银附着在棉织物表面,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经过20次洗涤后,抑菌率仍保持在95%以上。断裂强度略有降低,但仍符合一般性能要求。
韩雨桐刘嘉欣吕宏洋沈启慧刘岩
关键词:纳米银改性棉织物生物还原抑菌性能
微波技术在合成无机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
近期的研究发现微波对化学过程有非常独特的影响,具体包括微波对化学反应、材料制备和分离的影响.其中纳米孔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反应速率的提高尤为引人注目.利用微波技术不但减少反应时间,而且还能进行连续的生产,有望取代批次...
刘岩沈启慧杨莹丽黄校亮于东冬周建光金钦汉
关键词:微波无机材料
文献传递
二氧化硅@裸银纳米颗粒微球制备及其对大肠杆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以SiO2微球为载体,利用其表面可自动吸附与还原银离子的能力,制备新型二氧化硅@银纳米颗粒微球复合材料(SiO2@AgNPs),并用透射电镜、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其进行表征,测试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当SiO2@AgNPs质量浓度为2.0mg/mL时,复合材料的抑菌率为99.8%;当银纳米颗粒表面含有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时,其抑菌率降低.表明稳定剂可保护银纳米颗粒的单分散性,但不利于其抑菌性的发挥。
沈启慧单驿轩刘曼李冬梅刘岩于东冬周建光
关键词:二氧化硅抑菌性大肠杆菌
基本操作实验教学多媒体仿真课件的开发与研制被引量:4
2015年
基本操作与化学基础实验是吉林化工学院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现代工程师的专业基础课程。从我院基本操作实验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阐述了多媒体仿真课件开发与研制的必要性及研制过程。课件的开发与研制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延伸有限学时、衔接理论课与实验课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高文秀王集思沈启慧
关键词:实验教学
亲水性磁性Fe_(3)O_(4)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的混合微乳液经悬浮聚合法一步制备出含—COO^(-)的亲水性磁性Fe3O4复合微球。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pH、温度、亚甲基蓝(MB)初始质量浓度及吸附时间对复合微球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复合微球粒径约300nm,有效磁含量约85%,表面Zeta电位约为-47.53mV,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超顺磁性,能够对水体中的MB进行吸附分离;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有效吸附的pH范围较宽,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的MB吸附效率可达98.75%,吸附速率常数随MB初始质量浓度升高而减小,最大吸附量约为91mg/g,重复利用5次吸附率均超过91%。
朱自豪朱赫男姜铁男吕茉陈宇溪沈启慧
关键词:磁性微球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