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荣华
- 作品数:81 被引量:926H指数:1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整体政府视角下跨部门政务协同——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例被引量:20
- 2013年
- 当下,政府治理"碎片化"制约着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进展,主要表现为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地方分割。构建"整体政府"是破解"碎片化"的根本之道。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是我国构建整体政府模型的试验场与突破口。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机制、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的修缮,以跨职能的团队合作、项目合作代替旧体制下的"碎片化"结构,并形成整体政府的"联合岬"。以此推开,从行政服务中心机制创新到政府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推动整体政府框架下的跨部门政务协同,从而实现党的十八大要求的"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 沈荣华何瑞文
- 关键词:整体政府行政服务中心
- 超声与多排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比较研究
- 目的: 比较超声、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分型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因腹痛住院,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138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81例,女性57例。所有患者术前...
- 沈荣华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多排螺旋CT超声检查
- 反思我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资源
- 2011年
- 随着改革在经济、政治与社会领域的纵深推进,我国地方政府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绩合法性日益显现其不足之处,社会问题凸显,各种危机事件进一步暴露出常态下地方政府的合法性资源之不足。进一步反思当下我国地方政府合法性资源的现状与问题,地方政府怎样发挥其主动性,重塑合法性资源成为重要议题。
- 陆永娟沈荣华
- 关键词:合法性合法性资源公共理性
- 论服务型政府的结构理性被引量:4
- 2014年
- 在现代社会体系中,服务主体是多元的。政府无法包揽社会事务全部,政府的职能边界在分清实施与转变、自为与流转、坚守与消亡的界定中将得以进一步确定。引入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是主体结构理性的体现,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发挥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是主体结构理性的核心内涵。服务型政府的权力运行结构理性需要厘清服务和统制关系的内在结构、权力运行的刚性形式与柔性形式的内在关联、政府自利性与公共性的价值结构的塑造。政府责任结构理性需要与在民众意向中寻找落脚点,政府是不是履行了服务,有没有尽到服务责任,归根到底要民众说了算。
- 沈荣华
-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责任公民参与政府回应
- 地方政府规章的法律效力被引量:7
- 1999年
- 《行政诉讼法》的出台,将规章置于一种微妙的境地,即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将规章作为参照,还是作为依据?为使规章摆脱“两难”境地,必须确定规章的法律属性,将规章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
- 沈荣华
- 关键词:地方政府规章法律效力
- 公共危机治理中政企协同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公共危机有效治理需要社会参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不可忽视的能量。政府与企业的各自诉求构成两者互动的基础,两者优势资源互补构成完善政企协同的前提。但是,两者都需要转变观念,政府更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建设,需要鼓励企业发展应急产业。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合作应急能力建设,才能推动两者和谐互动,开创公共危机治理新局面。
- 沈荣华周定财
- 关键词:公共危机治理政府企业
- 地方政府法治化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突破口被引量:20
- 2000年
- 地方政府的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突破口。地方法治政府的形式要件是地方政府行为程序化 ;实质要件是建成责任政府 ;精神要件是民本理念。这是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三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
- 沈荣华
- 关键词:依法治国
- 论行政强制执行中的行政责任被引量:29
- 2000年
- 沈荣华侯焕春
- 关键词: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机制
- 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研究揽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总揽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研究,需要准确把握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研究的基本状态,梳理研究中的各种流派与主要观点,判断研究中的不足与问题,并有所启示。指出了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路径困扰,并阐述了架构理念支点与机制支点,有可能将我国地方政府改革带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新阶段的观点。
- 沈荣华单鑫
- 关键词:地方政府
- 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路径的反思被引量:12
- 2009年
- 伴随着我国30年的改革进程,地方政府的积极功能被极大地释放,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的腐败也日益严重。这种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改革的路径有逻辑关系。第一,我国采取以利益调整为核心的改革形式,这种利益主体博弈的渐进过程,使改革基本平稳,却使地方政府权力约束趋于软化;第二,我国采取中央统合主义的改革策略,使改革避免了社会震荡,但是,地方政府创新能力受到一定抑制,并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普遍存在;第三,我国实行以行政力量为推动力的改革手段,增强了改革的成功几率,却也使地方政府寻租现象严重;第四,我国改革实际呈现出"悬浮"于民众与社会需求的单向性特点,这种政府主导式的改革,使社会发育与公民参与都没有到位,无法保证改革动力的充分展示。今后,我国体制改革的继续推进,路径完善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 沈荣华宋煜萍
- 关键词: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