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利强 作品数:32 被引量:161 H指数:8 供职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体育教学部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强度持续训练对超重/肥胖成人体成分干预作用的比较:Meta分析 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相比中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超重/肥胖成人体重与体脂率的干预是否更具优势。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搜集HIIT与MICT干预超重/肥胖成人体重与体脂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与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风险偏倚评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STATA 13.1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其中低、中度与高风险文献分别为4篇、4篇与2篇。纳入文献中HIIT与MICT组总样本量分别为119个与114个。Meta分析结果发现,与MICT相比,HIIT对超重/肥胖成人体重(WMD=-0.18,95%CI:-1.03~0.66,P=0.67)与体脂率(WMD=-0.38,95%CI:-1.02~0.27,P=0.25)的影响均不显著。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指标中多训练次数的"≥48次"亚组(WMD=-1.51,95%CI:-2.73^-0.29,P=0.016)具有统计学意义;体脂率指标中长周期的"12周"亚组(WMD=-0.73,95%CI:-1.49~0.03,P=0.061)与多训练次数的"≥48次"亚组(WMD=-1.14,95%CI:-2.43~0.15,P=0.084)均出现边界显著效应。结论:HIIT与MICT相比在降低超重/肥胖成人的体重与体脂率方面的作用无明显差异。 赵广高 洪熊 苏利强 张琳 朱政 杨钦 孙顺利 全明辉关键词:超重 肥胖 体脂率 META分析 低氧训练对肥胖青少年减控体重的影响与血镁浓度相关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以往研究表明,低氧训练可以减控体重;镁浓度和肥胖相关风险因子存在负相关。然而,机体镁浓度是否会影响低氧训练减控体重的效果,尚无相关报道。方法:志愿参加全封闭式减控体重的超重青少年34名(年龄11~15岁),干预前测试受试者血清镁浓度,按照中位值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高镁组(n=17)和低镁组(n=17)。同时,将每组受试者随机分为常氧训练组和低氧训练组。常氧训练组白天进行有氧运动,晚上睡在常氧环境;而低氧训练组白天进行有氧运动,晚上入住低氧房(氧浓度约为14.7%,模拟海拔2 700 m高度)。干预结束前后分别检测肥胖相关的形态学指标以及健康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1)4周干预期间,4组受试者每周体重均显著下降。4周干预后,常氧训练组体内镁浓度相对低的肥胖受试者(低镁常氧训练组)体重较干预前平均下降了9.30%±1.94%,体内镁浓度相对高的肥胖受试者(高镁常氧训练组)体重较干预前平均下降了9.46%±1.59%;而低氧训练组体内镁浓度相对低的肥胖受试者(低镁低氧训练组)体重较干预前平均下降了9.52%±1.52%,体内镁浓度相对高的肥胖受试者(高镁低氧训练组)体重较干预前平均下降了11.86%±1.10%,高镁低氧训练组和其他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干预前相比,各组瘦素均显著性下降(P〈0.05)。干预前后瘦素的变化量,高镁低氧训练组瘦素下降程度最小,和其他3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镁浓度高低可能影响低氧训练对减控体重效果,这种作用可能与瘦素有关。 王茹 苏利强 杨钦 魏玉琴 田倩倩 陈文鹤 陈佩杰关键词:低氧 肥胖 瘦素 针刺足三里对大负荷运动大鼠Thl/Th2平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对反复力竭游泳大鼠Thl/Th2平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反复力竭模型组(B组),反复力竭模型+针刺足三里组(C组),B、C组在每天按递增负荷进行游泳训练,C组在游泳任务完成后20分钟对血海穴位进行20分钟针刺,B、C组在完成相应运动后8h采集外周血和脾脏,并记录大鼠状态和力竭游泳时间,采用ELISA法测试血清IFN-γ、IL-4含量,对脾脏进行称重。结果:C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优于B组;大鼠脾脏指数与A组比较,B、C组显著下降,B组和C组的IFN-γ水平显著低于A组,而C组显著高于B组(p<0.05),C组的IL-4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1),B组的IFN-γ/IL-4则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可以补益元气,调理气血,温中升阳,调理阴阳等功效,从整体上调控免疫平衡,纠正由于过度运动导致的Thl/Th2平衡向Th2漂移,并维持其平衡,增强机体抗疲劳的能力。 苏利强 张玮 赵广高 郑里翔关键词:足三里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低频电刺激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萎缩及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11年 背景:低频电刺激可以缓解骨骼肌的萎缩,但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同时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萎缩后的肌纤维中的表达与电刺激的关系尚无公识。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萎缩情况及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切断模型组和电刺激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支配模型,适应5d后,对电刺激组大鼠损伤侧腓肠肌施以2Hz的电刺激,2次/d,每次持续20min,正常组和模型组常规饲养。30d后,取大鼠腓肠肌腹部,检测其肌纤维直径和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结果与结论:失神经支配后,大鼠腓肠肌Ⅰ、Ⅱ型肌纤维直径减小,Ⅰ型肌纤维数比例增大。与模型组比较,电刺激组大鼠腓肠肌Ⅰ、Ⅱ型肌纤维直径有所增大,尤以Ⅰ型肌纤维直径增大更明显(P<0.05)。同时,电刺激组大鼠腓肠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提示,2Hz的电刺激可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减轻Ⅰ型肌纤维的萎缩。 张玮 苏利强 赵广高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电刺激 骨骼肌 坐骨神经损伤 针刺血海穴对反复力竭游泳大鼠血清IFN-γ和IL-4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针刺血海穴对反复力竭游泳大鼠血清IFN-γ和IL-4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反复力竭模型组(B组),反复力竭模型+针刺血海组(C组),B、C组在每天按递增负荷进行游泳训练,C组在游泳任务完成后20 min对血海穴位进行针刺,B、C组在完成相应运动后8h采集外周血和脾脏,并记录大鼠状态和力竭游泳时间,采用ELISA法测试血清IFN-γ、IL-4含量,对脾脏进行称重。结果 C组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优于B组;B组的脾脏指数显著低于A组(P<0.01),而C组与A组没有差异;B组和C组的IFN-γ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1),C组的IL-4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和B组(P<0.01),B组的IFN-γ/IL-4则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针刺血海穴可以纠正疲劳导致的Thl/Th2平衡向Th2漂移,维持其平衡,并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可加速疲劳的恢复,增强机体抗疲劳的能力。 张玮 苏利强 赵广高 郑里翔 严志宏关键词:血海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离心收缩训练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股四头肌萎缩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3年 前交叉韧带(anteriorcmciate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一般表现较为稳固,但是在极端运动作用下可以使ACL断裂。ACL断裂后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关节镜下ACL重建,ACL多采用自体肌腱或韧带移植重建,将重建的ACL固定在相应的骨上,一般术后一段时间内还需膝关节制动保护重建的ACL。 苏利强 黄红拾 常翠青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断裂 股四头肌萎缩 膝关节稳定 ACL 南昌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与健康不同维度现状的调查研究、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南昌市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状况和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南昌市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三成左右的高级知识分子每周锻炼不到3次;主要以小强度的锻炼方式进行。积极的锻炼态度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自测健康有很大影响,不同的锻炼强度对健康各维度也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大强度可提高社会健康。每周锻炼3次以上可提高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影响他们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缺少时间,说明工作压力较大可能是导致缺少时间锻炼的主要原因。 张玮 苏利强关键词:高级知识分子 体育锻炼 健康 电刺激对切断坐骨神经致腓肠肌Ⅰ Ⅱ型肌纤维直径改变的作用 2006年 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对去神经大鼠骨骼肌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3组各8只,M组及E组均切断坐骨神经,C组为正常对照组;同时E组大鼠腓肠肌给予频率为2Hz的电刺激。30 d后分别取3组大鼠腓肠肌腹部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图像分析系统测试肌纤维的直径。结果:Ⅰ型肌纤维百分比与C组比较,M组和E组均有显著增多(P<0.05);Ⅰ型肌纤维直径M组小于C组及E组(P<0.05),C组与E组则相近。Ⅱ型肌纤维直径与C组比较,M组及C组均减少(P<0.05);与E组比较,M组更明显(P<0.05)。结论:去坐骨神经大鼠腓肠肌给予电刺激后可使Ⅰ型肌纤维比例增多、直径增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苏利强 曲梓怡 马玉琼 剧红梅 孙涛关键词:坐骨神经 电刺激 腓肠肌 肌纤维 对运动中机体免疫平衡评价方法的思考 2014年 在运动科学领域中,研究者通过测定分别产生IFN-γ(或IL-2)与IL-4的外周血、脾脏细胞计数(或百分比),脾脏与外周血细胞在培养与刺激条件下分泌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及血液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方法,从细胞数量与功能上来评价运动中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分析认为:(1)Th1、Th2细胞在运动中的变化趋势分别与Tc1、Tc2细胞保持一致,Th1/Th2平衡能间接反映T1/T2平衡的变化。(2)相比细胞数量,细胞因子可能更能有效评价运动中的Th1/Th2平衡。(3)通过淋巴细胞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来评价运动中Th1/Th2平衡时,刺激物等实验条件可影响实验结果。(4)循环血中IFN-γ、IL-4的含量可用于间接评定运动中的Th1/Th2平衡。通过对运动中Th1/Th2平衡评价方法的分析与评述,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的设计提供依据,为其成果内容的表述提供参考。 赵广高 苏全生 周石 何建伟 苏利强 张玮关键词:免疫平衡 TH1/TH2平衡 T细胞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变化 2006年 目的:剧烈运动导致的神经损伤往往会影响骨骼肌的功能,为更好治疗和恢复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萎缩和变化,对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肌肉变化规律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5-10与失神经肌肉变化相关的文章,检索词“losinginnervation,muscl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01/2005-10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失神经,肌肉”,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失神经肌肉变化相关文献。并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性研究及经验和个案报告文献。资料提炼:在检索85篇文献中有40篇文献是关于失神经后肌肉的变化等研究的文献。删除16篇重复性研究,进行资料整理,选用其中24篇作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失神经支配后的骨骼肌中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和肌糖原含量随失神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脯氨酸-4-羟化酶的含量和活性都有提高,亚细胞结构变的杂乱无序,成肌调节因子家族在失神经后大量表达对神经在支配其很重要作用。结论:对各种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治疗要尽量减少以上的退行性变化,为神经再支配和肌肉功能的恢复打下基础。 苏利强 赵广高 徐明 贺兰湘关键词:去神经支配 骨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