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家铨

作品数:47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黄斑
  • 23篇黄斑变性
  • 20篇视网膜
  • 20篇网膜
  • 16篇老年
  • 14篇老年性黄斑
  • 14篇老年性黄斑变...
  • 7篇老年黄斑
  • 7篇老年黄斑变性
  • 7篇老年人
  • 6篇视功能
  • 6篇视网膜脱离
  • 6篇视网膜下
  • 6篇视网膜下液
  • 6篇膜下
  • 6篇老年性
  • 5篇静脉阻塞
  • 5篇病变
  • 4篇源性
  • 4篇视网膜病

机构

  • 35篇湖南医科大学
  • 13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天津市眼科医...
  • 3篇北京市眼科研...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7篇谭家铨
  • 38篇聂爱光
  • 35篇姜德咏
  • 21篇陈松
  • 10篇唐朝珍
  • 6篇朱晓华
  • 5篇吴振中
  • 4篇唐罗生
  • 4篇杜振亚
  • 3篇席兴华
  • 3篇姜德泳
  • 2篇黄溥倪
  • 2篇王光璐
  • 2篇王景昭
  • 2篇杨锡兰
  • 2篇张士元
  • 1篇徐锡萍
  • 1篇吴鸣
  • 1篇林丁
  • 1篇肖天林

传媒

  • 16篇眼科研究
  • 6篇临床眼科杂志
  • 6篇实用眼科杂志
  • 4篇眼科
  • 4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13篇1994
  • 5篇1993
  • 9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侧老年黄斑变性对侧眼视功能变异的预后
1998年
目的探讨单侧老年黄斑变性(AMD)对侧眼视功能变异与AMD发病的危险性。方法对视力正常的单侧AMD对侧眼患者31例的黄斑光敏度(MLS)、FM100-色调试验及Amsler表检测结果进行5年临床观察。结果平均追踪55个月,追踪期内发生AMD眼10眼,中心凹及黄斑6°光敏度的降低预见AMD的发生,敏感性分别为83.37%及77.78%,特异性分别为80.55%及75%。FM-100色调试验全色区预见发生AMD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63.67%;Amsler表异常预见发生AMD的相对危险性是4.8(P<0.005)。结论采用MLS、FM100色调试验及Amsler表检测单侧AMD对侧眼的视功能可预见AMD的发生。
陈松聂爱光谭家铨姜德咏姜德咏
关键词:黄斑变性视功能对侧眼
老年性黄斑变性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1992年
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简称SMD),是老年人致盲或低视力眼病。关于本病流行病学调查,国内已有报道。各自患病率差别甚大,本文根据眼底病组制定本病《临床诊断标准》,对湖南长沙和株洲市45岁以上人员作了本病调查,结果如下。
谭家铨聂爱光姜德泳吴鸣邓多福
关键词:黄斑变性流行病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tPA、PAI活性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1995年
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了4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和21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发现DR组tPA活性显著降低,PAI活性显著增高,且增殖型DR(PDR)组最显著(均P<0.01)。表明DR患者有血浆纤溶功能损害。提示血浆tPA、PAI活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杜振亚谭家铨姜德咏聂爱光唐朝珍黄溥倪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纤溶酶原激活剂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动-静脉交叉的关系被引量:6
1994年
76例(82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和82例(8只眼)无BRVO的眼底彩色照片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显示:BRVO多发生于颞侧(90.3%),尤其是颞上象限(54.9%)。在阻塞处,有静脉后位交叉(vein-posteriorcrossing,V-Pc)者为100%(82/82);而在3个不同对照组的动-静脉交叉(arteriovenouscrossing,A-Vc)处,V-Pc分别为:B组67.1%(55/82),C组70.0%(49/70),D组74.4%(61/82)。阻塞组与三个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提示V-Pc可能是BRVO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对静脉的机械压迫可能是BRVO的主要原因之一。
杜振亚谭家铨姜德咏聂爱光唐朝珍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血管造影
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光阈值短期波动的探讨被引量:1
1992年
老年性黄斑变性(简称SMD)是50岁以上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并从心理物理学和视觉电生理对SMD 视功能进行研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及时预防治疗,推迟发病年限,防止老年人的盲目。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兴起,自动视野计提高了眼科诊断水平,Humphrey 视野分析仪是一个多点静态定量的视野检查仪,可准确测试黄斑光阈值,已用于青光眼和SMD 的早期诊断。
陈松聂爱光谭家铨姜德咏
关键词:老年人黄斑变性SMD
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994年
糖尿病长期良好的控制,能否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曾有动物实验及临床的回顾性研究作了肯定性答复;但迄今仍未见具有说服力的报告。近期的研究表明,长期糖代谢紊乱引起大量有害代谢产物如高级糖基化蛋白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products,AGEs)的体内堆积,胰岛素使用不当引起的胰岛素体内积蓄或缺乏,胰岛素基因和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综述糖尿病控制变化与 DR 的关系。
杜振亚谭家铨姜德咏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浆t-PA、PAI活性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被引量:9
1996年
本文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6例,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t-PA、PAI活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发现血栓通静脉注射1个月后,血浆t-PA活性增高,PAⅠ活性降低(分别为1.65±0.54IU/ml,8.61±1.19AU/ml,和2.26±0.49IU/ml,7.56±1.16AU/ml,P值均<0.01)。血液流变学中的全血低切粘度比、低切还原粘度比、血浆粘度比和红细胞聚集力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别为8.76±2.40,19.34±8.80,1.80±0.13,8.76±2.40和9.87±3.05,25.39±10.27,1.89±0.11,9.87±3.05,P值均<0.05)。表明血栓通不但能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具有抗凝作用,而且,还能升高血浆t-PA活性,降低PAⅠ活性,具有调节纤溶系统功能的作用。
谭家铨席兴华聂爱光姜德咏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血栓通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
视功能变异预见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讨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SMD)视功能变异与SMD发病的危险性,探讨SMD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54例(54眼)早期SMD患者进行了黄斑光敏度(MLS)、FM100色调试验、Amsler表、对比敏感度(CS)及暗适应检测。结果平均追踪55月,追踪期内18例患者发生了SMD。回顾性分析显示SMD组比玻璃疣组的视功能损害严重,中心凹、黄斑6°白色光敏度异常预见SMD的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83.37%及77.78%,特异性分别为80.55%及75%。FM100色调试验全色区预见发生SMD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63.67%;Amsler表预见发生SMD的敏感性71.40%,特异性80%。结论采用MLS、FM100色调试验及Amsler表检测早期SMD患者的视功能可较好地预见SMD发生的危险性,为SMD早期诊断提供敏感的检测方法。
陈松聂爱光姜德咏谭家铨谭家铨
关键词:黄斑变性视功能预后老年人
视网膜脱离患者“健眼”暗适应视网膜电图分析被引量:2
1989年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未脱离眼称“健眼”。自1986年9月~1987年12月我们对110例“健眼”在暗适应情况下进行了视网膜电图(ERG)检测,同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唐罗生聂爱光谭家铨姜德泳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健眼视网膜电流图
老年黄斑变性的视力与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的关系被引量:3
1995年
对158例(213眼)老年黄斑变性(AMD)及早期AMD病人的视力、眼底改变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A)进行了观察,发现视力≥1.0的病人也有出血、渗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RNVM)、视网膜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RNED或RPED),视力的损害与SRNVM的部位有关。讨论了视力与眼底改变及FFA的关系,并分析了以视力标准划分AMD的界限的弊端,提出对视力正常,眼底、FA及视功能检测有异常,应诊断为早期AMD的新概念。
陈松聂爱光谭家铨姜德咏
关键词:黄斑变性视力眼底疾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