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作品数:28 被引量:44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化学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均苯三甲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2004年 以均三甲苯为原料制取均苯三甲酸,其产率偏低一直是困扰合成者的问题.作者分别从温度、酸碱性、溶剂和催化剂等影响因素出发,对实验条件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得到了有规律性的结论,寻找到了提高产率的较好途径,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 王心良 蒋宗林 陈江凌 陈琳 周关勇关键词:均三甲苯 均苯三甲酸 圆锥乌头中二萜生物碱类成分及其化学分类学研究 2024年 目的 对圆锥乌头Aconitum paniculigerum中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化学分类学意义进行研究,以促进该植物物种的鉴定与分类。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对圆锥乌头中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高分辨率电喷雾质谱、1D NMR和2DNMR等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同时,通过网络分析探讨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分类学意义。结果 从圆锥乌头块根中分离得到15个二萜生物碱和1个异喹啉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圆锥乌碱甲(1)、次乌头碱(2)、黄草乌碱丁(3)、塔拉萨敏(4)、乌头碱(5)、尼奥灵(6)、beiwudine(7)、12-epi-acetyldehydronapelline(8)、12-epi-19-dehydrolucidusculine(9)、15-acetylsongoramine(10)、12-epi-15-acetylnapelline(11)、12-表欧乌头碱(12)、宋果灵(13)、yesoxine(14)、中乌头碱(15)、海罂粟碱(1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在乌头属植物中分布有限,可作为区分圆锥乌头与其他相似物种的潜在化学分类标记,具有一定的化学分类学价值。 欧彦希 李梅 梁文成 马嘉仪 文婕 王金秋 朱晨莹 朱凌捷 陈琳 陈琳关键词:乌头属 二萜生物碱 化学分类学 次乌头碱 阴地翠雀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2022年 为研究阴地翠雀花(Delphinium umbrosum Hand.-Mazz.)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包括13个牛扁碱型C19-二萜生物碱:牛扁碱(1)、氨茴酰牛扁碱(2)、majusine A(3)、14-deacetylajadine(4)、ajacine(5)、14-deacetylnudicauline(6)、甲基牛扁碱(7)、德尔色明A和B(8)、delavaine A free acid和delavaine B free acid(9)、德拉瓦印A和B(10)、拉翠碱A和B(11)、umbrosumine C(12)、umbrosumines A和B(13),以及1个异喹啉类生物碱:S-glaucine(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测试了化合物(3~8、10~13)对脂多糖诱导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O的抑制作用,以及化合物1~14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所有测试化合物均无明显抗炎及抗肿瘤活性。 郭秋菊 杨传轮 陈琳 黄帅 郭春生 张纯姑关键词:二萜生物碱 抗炎 抗肿瘤 拟康定乌头和林地乌头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对拟康定乌头Aconitum rockii和林地乌头A. nemorum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对其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IR、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拟康定乌头中共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6α,8β,16β,18-pentamethoxy-14α-benzoyloxy-N-ethylaconitane(1)、工布乌碱(2)、大渡乌碱(3)、膝乌宁碱甲(4)、滇乌碱(5)和黄乌生(6);从林地乌头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塔拉萨敏(7)、14-乙酰塔拉萨敏(8)、卡马考宁(9)、16-epipyroaconine(10)、乌头碱(11)、3-脱氧乌头碱(12)、牛扁碱(13)、甲基牛扁碱(14)、德尔色明甲(15)、德尔色明乙(16)。结论 化合物1是新的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命名为拟康定乌碱甲;化合物2~6为首次从拟康定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6为首次从林地乌头中分离得到。 韩萌 王腾飞 单连海 陈琳 陈琳 黄帅关键词:乌头属 二萜生物碱 白喉乌头中二萜生物碱及其拒食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从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Vorosch.)中分离得到13个二萜生物碱,采用HR-ESI-MS,1D NMR和2D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一个为新的C_(18)二萜生物碱:刺乌宁,其余为已知化合物.同时考察了其中12个化合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氨茴酰基牛扁碱和东乌头定的活性较好(EC_(50)<1mg/cm^2),其次是N-acetylsepaconitine,赣乌碱和N-去乙酰高乌甲素(EC_(50)<2 mg/cm^2). 陈琳 王倩 黄帅 单连海 高峰 周先礼关键词:乌头属 二萜生物碱 拒食活性 拟康定乌头中新的二萜生物碱及其拒食活性 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发现更多结构新颖活性优异的二萜生物碱,继续对拟康定乌头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新化合物,通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结构,分别为rockidines A~C(1~3)和rockisine A(4).同时考察了化合物1~4及前期分离得到的二萜生物碱(5~14)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的拒食活性较好(EC_(50)=0.13 mg/cm^(2)). 黄帅 冯宇明 任佳俐 杨传轮 陈琳 陈琳关键词:毛茛科 二萜生物碱 拒食活性 二萜生物碱白乌头宁衍生物的合成及拒食活性 2021年 [目的]寻找具有较高拒食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为开发高效低毒的农药奠定基础。[方法]以C19-二萜生物碱白乌头宁为母体结构,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二萜生物碱衍生物,并采用非选择性叶碟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拒食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采用1H NMR、13C NMR和HR-ESIMS波谱技术进行确证,经过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1000 mg/L剂量下,化合物2a、2e、2g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拒食活性,拒食率(%FR)分别为92.20%、93.03%和96.90%。[结论]所合成的C19-二萜生物碱衍生物对甜菜夜蛾具有较好的拒食效果,初步构效关系表明,引入氟原子取代的苯甲酰基对该类化合物的活性起促进作用,此类化合物可作为新型杀虫剂研究的先导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李静 陈琳 秦大斌关键词:二萜生物碱 植物源杀虫剂 拒食活性 Bioactivities of Extracts from Toona sinensis against Sitophilus zeamais 2010年 [ Objective ] The repellent activities and contact toxicity of extracts from Toona sinensis against Sitophilus zeamais were studied. [ Meth- od] 95% alcohol, petroleum ether and dichloromethane were selected to extract the active components from the leaves and barks of T. sinensis,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extracts were prepared at 0.6, 0.3, 0.15 g/ml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against S. zeamais in lab. [ Result J 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s from the leaves of T. sinensis had significantly repellent effects on S. zeamais, but the extracts from T. sinensis with three solvents had no obvious contact toxicity against S. zeamais. [ Conclusion ] 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s from S. zeamais had certain repellent activity. 陈琳关键词:EXTRACT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杀虫及拒食活性研究进展 2018年 全世界约有6000多种植物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现已分离得到的植物来源的PAs成分已多达660多种,约有50%以上的PAs具有毒性,其对植物具有化学防卫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抵御草食动物、昆虫和植物病原菌的侵害。因此,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杀虫及拒食活性研究进展。 陈琳关键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杀虫活性 拒食活性 植物小娃娃皮的化学成分 2018年 为研究川东植物小娃娃皮Daphne gracilis E.Pritz.的化学成分,运用正、反硅胶柱色谱对小娃娃皮乙醇浸膏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小娃娃皮乙醇浸膏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neochamaejasmin A(Ⅰ)、chamaejasmenin B(Ⅱ)、sikokianin A(Ⅲ)、sikokianin B(Ⅳ)和长春藤皂苷元(Ⅴ)。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陈琳 黄帅关键词: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