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焕忠
- 作品数:171 被引量:73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成一法师的华严思想
- 2014年
- 成一法师尊崇"因果定法则,因缘成万事"的信条,他将教育、慈善、文化等事业作为万行因花,最终庄严了自己所宗奉的华严一乘佛果。他重视研究和讲授《华严经》,对《华严经》走向繁荣旺盛的发展局面,具有集聚因缘、积累话语、增上功德的重大促进作用。他推崇华严宗义理,将自己的学思及行实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华严宗史之中。他注重吸收传统文化,使讲经说法展现出佛教思想与传统文化交光相网、涉入重重的特色。他认同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自觉将弘扬华严融入到人间佛教的潮流之中。他经过六七十年的修学、体会、思考、探索,最终归结于弘传弥勒净土法门,对华严宗思想、义理和修行方式作出了充实、丰富和发展。
- 韩焕忠
- 关键词:华严经华严宗华严思想
- 星云大师的管理思想
- 2019年
- 星云大师不仅是一位佛学大师,还是一位管理大师。他非常重视管理者对自家身心的管理,在管理活动中强调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并对管理的方式方法展开了深入论述。星云大师的管理思想为现代管理如何借鉴和汲取佛教文化资源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 韩焕忠
- 关键词:星云大师管理思想佛教
- 马一浮“护生即护心”思想发微
- 2021年
- 马一浮在《护生画集序》中阐发的“护生即护心”的主张,具有多方面的含义。首先,这是对《护生画集》基本内容的总结和概括。其次,也是对《华严经》等佛教经典相关义理的引申和发挥。第三,具有容纳和弘扬儒道两家修身养性思想的意味。从马先生的相关思想中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发。
- 韩焕忠
- 关键词:马一浮丰子恺护生护心
- 近代佛教研究的深化之作——读学愚《佛教、暴力与民族主义——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佛教》
- 2013年
- 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的蚕食鲸吞和烧杀淫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铭刻下最为沉痛的一页,也激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亿万人的浴血抗战中,偶尔会闪现出几缕袈裟影,这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佛教,中华儿女的重要成员——中国僧侣,也加入到了可歌可泣的民族战争中。研究近代中国佛教的著作多矣,但大都将“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一个历史阶段,
- 韩焕忠
-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佛教佛教研究民族主义暴力
- 马一浮对《论语》的佛学解读被引量:2
- 2011年
- 马一浮运用佛教讲经的义理和方法解说《论语》,将《论语》阐释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运用佛教判教的方式,将《论语》摄属于六艺,认定《论语》无往而非六艺之要。他将佛教四悉檀运用于《论语》解读,在情景化的对话中准确把握文本的基本含义,体悟圣贤的本怀。除此之外,马一浮还运用了佛教的始终、本迹等义,在佛教义理比照下彰显孔子的微言大义。通过对《论语》的佛学解读,马一浮有关六艺的学思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表述和展示。
- 韩焕忠
- 关键词:马一浮《论语》
- 华严宗史料的新披露——浅谈《贤首宗付法师资记》的史料价值被引量:1
- 2009年
- 《贤首宗付法师资记》一书披露了华严宗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新史料,对宋元以降的华严宗史研究大有裨益。如对高原、宝通、云栖、雪浪四大法系的传承脉络进行了详细的条列,以文字、图片和音像并用的方式记录了当代华严宗的传法盛况,透露出贤首宗"无尽藏灯大会"传法有"枝叶光茂"、"含晖发焰"、"分枝布影"三种不同的内部消息。而且对海云法师所倡导的新古典华严学也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概括,因此也是研究当代佛教的直接资料。
- 韩焕忠
- 梁武帝的孝道之思——析梁武帝《孝思赋》被引量:2
- 2020年
- 梁武帝萧衍的《孝思赋》及序文,成为六朝传世文献中的赋体名篇。从《孝思赋》的序文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为南朝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将自己未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视为终生遗憾。为了弥补自己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遗憾,梁武帝曾建造佛寺于金陵的名胜之区,建造佛殿于皇宫之中,由此将佛教的功德观念纳入了自己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孝道思想和情感之中。《孝思赋》寄寓着梁武帝的无尽孝思,主要包含尊礼重孝、触景生情、见贤思齐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梁武帝《孝思赋》值得特别重视的原因,在于其强化了孝道与国家治理之间的相互关联,并使儒佛两家由对立趋向于协调。
- 韩焕忠
- 关键词:梁武帝孝道
- 高僧能解南华意——憨山德清的《庄子内篇注》被引量:2
- 2010年
- 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的《庄子内篇注》是佛道二教的视界融合。他对《庄子》的看法主要体现在《观老庄影响论》一文中,而对庄子思想精髓的把握则主要体现在对内七篇的详尽注解中。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的《内篇注》自有其独特的学术贡献。
- 韩焕忠
- 关键词:《庄子》
- 佛教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被引量:9
- 2002年
- 对于佛教中国化,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理解。就形式而言,译经、格义、判教、创宗、定祖等几个因素非常关键;就内容来说,佛教中国化就是佛教的心性化、信仰化、世俗化。佛教中国化既体现着佛教在异域文明中的自我调适能力,也体现着中华文明吸收和转化外来文化的智慧和胸襟。
- 韩焕忠
- 关键词:佛教
- 天台家法与《周易》注疏——蕅益智旭对《周易》的佛学解读
- 2016年
- 《周易禅解》是蕅益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儒家经典《周易》的智慧结晶。四悉说法是天台宗讲经说法绵密细致的体现,智旭以之注疏《周易》,希望由此实现"诱儒以知佛"的目的,他从佛教的立场上认为《周易》充分体现了四悉檀的基本精神。天台宗讲经说法,主张运用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方式来解释和消化经典的文句,此谓"四释消文",智旭对"四释消文"的运用,为《周易禅解》披上了天台法衣,使其成为宣扬天台宗思想和义理的一部力作。天台宗主张解行并进,故有十法成乘之说,智旭将此十法运用到了对《周易》的注疏上,充分展现出天台家法在注疏《周易》上的灵活性。天台宗用"六即"判定修行达到的次位高下和境界浅深,智旭时常运用"六即"疏释易卦六爻的基本含义。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周易》,不仅充分展现出天台宗诠释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且还显示出天台宗思维方式与《周易》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构性。
- 韩焕忠
- 关键词:蕅益智旭《周易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