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珉
- 作品数:38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体会
- 目的通过本组60例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体会,探讨其治疗方法的意义。结果 (1)本组7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5F子宫动脉导管顺利插成功率为100%;(2)73例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5例为单支供血,8例见卵巢动脉参入供血...
- 吴向东王巧兮胡宏耀饶珉甘万崇唐兴桥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剂明胶海绵
- 文献传递
-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下介入手术室感染防控管理专家共识被引量:3
- 2021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后疫情时代,大量患者需行介入手术,为做好疫情常态化下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hubei provincial(E)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ESCO]护理专家委员会组织人员共同制定了本共识。
- 肖书萍饶珉罗金香李琴周小曼张久霞汪祝莎陈冬萍郑传胜肖芳
-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护理专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认识误区是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最大障碍被引量:16
- 2001年
- 罗军民饶珉张岚
-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者健康教育
- 应用DSA对肺癌介入治疗前后微循环的评价
- 目的根据138例肺癌的微循环变化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资料与方法本文通过138例原发性肺癌经供血动脉造影,测量肺癌治疗前后肿块染色(即肺癌微循环)的面积大小并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求P值,以肿块染色面积为肺癌微循环的...
- 王巧兮胡宏耀甘万崇饶珉唐兴桥
- 关键词:肺癌介入治疗微循环DSA
- 文献传递
-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血管内治疗时机的探讨
- 目的:探讨自发性颈动脉夹层(CAD)血管内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一2014年6月诊治的CAD患者9例临床资料,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治疗5-7d后改为口服...
- 罗仕华胡红耀赵辉吴振中童世民饶珉
- 关键词:颈动脉夹层脑梗死抗凝
- 文献传递
- 一种介入手术室用的被套及含其的被子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手术室用的被套及含其的被子,其中被套包括由表层和里层相连后所构成的被套本体,还包括配重件,被套本体的各角落处均设有配重件;表层的中部在预设位置设有多个第一开口线,里层的中部在正对各第一开口线处均设有...
- 饶珉蔡江
- 文献传递
- 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术在急性下肢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评价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Rotarex系统PMT治疗的38例A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25例(其中股浅动脉支架内闭塞5例),房颤引起心房血栓脱落导致的动脉栓塞13例。患者均有突然加重的不同程度下肢缺血症状,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前Rutherford分级3~5级,踝肱指数0.38±0.19。观察手术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评估临床症状及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MT治疗。5例支架内闭塞患者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8例辅助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19例联合普通球囊扩张,14例植入支架。治疗后踝肱指数显著增加到0.92±0.16(t=12.72,P<0.05)。36例获得技术成功,技术成功率94.7%。36例临床有效,Rutherford分级改善。PMT术中发生血管夹层1例,远端动脉栓塞2例。随访1年期间,4例下肢缺血症状复发,1例术后9个月死于心功能不全。结论Rotarex系统PMT治疗ALI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辉胡红耀吴振中饶珉任权吴晶晶王英冯军伟李忠刘健伟
- 关键词:急性肢体缺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机械取栓
- 旋转DSA及三维重组在移植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旋转DSA及三维重组技术在移植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超声提示移植肾动脉狭窄(TARS)患者进行移植肾动脉旋转DSA采集,通过三维重组图像及二维血管造影,观察及测量TARS的部位、狭窄程度。结果13例患者均被检出TARS,其中12例达到中重度狭窄,利用三维重组图像选取最佳工作角度,对狭窄部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复查造影显示管腔血流恢复,残余狭窄<30%。结论旋转DSA及三维重组技术在移植肾动脉造影中能够较好地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对后续介入治疗的策略有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忠胡红耀饶珉赵辉吴振中刘新刘建伟
- 关键词:旋转DSA
- CT导向经皮穿刺椎体活检术在椎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椎体活检技术及其对椎体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62例椎体病变患者,男45例,女17例,单椎体病变38例,两椎体病变14例,多椎体病变10例。其中颈椎2例,胸椎28例,腰椎25例,骶尾椎7例。颈椎病变患者取仰卧位,胸、腰、骶椎病变患者取俯卧位。在CT横断扫描导向下,对病变部位穿刺活检,穿刺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6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52例(80.8%)成功取得病理组织并得到明确的病理结果,6例未取得病理组织,3例病理诊断不明确,1例不相符。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0例,得到了明确的组织学诊断,4例恶性病变因细胞组织太少仍不能明确组织学特征。结论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具有微创、安全、取材准确、可靠、方便等优点,是脊柱病变活检的理想方法,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组织学依据。
- 祝婷婷甘万崇胡红耀饶珉
- 关键词:椎体CT引导穿刺活检
- 授权理论在脑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 刘淼饶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