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秋阳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泥
  • 2篇颗粒污泥
  • 2篇废水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污泥
  • 1篇厌氧污泥床
  • 1篇制氢
  • 1篇上流式厌氧污...
  • 1篇生物处理
  • 1篇水处理
  • 1篇糖蜜废水
  • 1篇污泥床
  • 1篇好氧
  • 1篇好氧颗粒
  • 1篇好氧颗粒污泥
  • 1篇发酵产氢
  • 1篇发酵制氢
  • 1篇废水处理
  • 1篇UASB
  • 1篇HRT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工业学院

作者

  • 3篇何秋阳
  • 3篇陈滢
  • 3篇刘敏
  • 2篇陈琛
  • 1篇周筝
  • 1篇周湘杰
  • 1篇刘凯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HRT对糖蜜废水发酵产氢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自制的UASB反应器,以糖蜜废水为底物,接种絮状污泥进行HRT对发酵制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7±1)℃,进水COD浓度为4 000 mg/L,出水pH为4.6~5的条件下,HRT在8~6 h范围时,反应器的产气速率和产氢速率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平均值分别为41 L/d和21 L/d左右,氢气含量稳定在52%左右;HRT为8 h时获得最佳产氢效果,此时的COD产气效率、产氢效率和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0.36,0.18 m3/(kg.d)和31%;HRT为8 h时反应器内生成大量结构密实、粒径为0.3 cm左右的颗粒;当HRT缩短为6 h时,反应器内出现大量白色絮状物,污泥颗粒也随之变得松散。因此,8 h时是获得产氢颗粒污泥的最佳HRT。
何秋阳刘敏陈滢
关键词:HRT发酵制氢UASB颗粒污泥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被引量:4
2010年
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性,并对目前主流的好氧颗粒形成机理如晶核假说、选择压驱动假说、细胞表面疏水性假说、胞外多聚物假说、自凝聚原理、丝状菌假说和阶段形成假说等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机理,但水力剪切力、胞外多聚物、微生物的自固定等的联合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刘凯刘敏陈滢何秋阳陈琛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处理废水处理
种泥热预处理对培养产氢颗粒污泥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自制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研究种泥热预处理对培养产氢颗粒污泥的影响。2组反应器分别以原始污泥和经热预处理污泥作为种泥,在进水COD浓度为4000mg/L,温度为37℃,出水pH为4.6~5.0的条件下,逐渐将HRT由24h降低到7h,2组反应器都在HRT为8~7h时成功培养出成熟的颗粒污泥。此时,有机负荷为45kg(COD)/(m3·d),接种原始污泥组产气量为41L/d,氢气含量为52%,COD去除率为23%,总挥发酸为1380mg/L;而接种经热预处理污泥组的有机负荷为57kg(COD)/(m3·d),产气量为44.5L/d,氢气含量为47.5%,COD去除率为12%,总挥发酸为1086mg/L。研究结果表明,种泥热预处理对产氢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虽然在形成颗粒污泥的过程中反应器稳定性较差,污泥易上浮,但颗粒形成后运行稳定,能适应更短的HRT,同时氢气产量也更高。
刘敏周湘杰周筝陈滢陈琛何秋阳
关键词: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