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庆
- 作品数:70 被引量:3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水利工程更多>>
- 腾冲火山地震群的活动特征被引量:26
- 2003年
- 根据 1998 ,1999和 2 0 0 2年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 3期观测资料 ,从中选择出 30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地震事件 ,这些事件主要以地震群的形式出现。从地震群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各观测台的地震波记录特征、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等方面 ,分析研究区内火山地震群的活动与岩浆囊体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存在 2个岩浆囊体 ,一个位于北纬 2 5 0°~ 2 5 1° ,东经 98 4 2°~98 4 8° ,深度约 4~ 6km ;另一个位于北纬 2 4 9°~ 2 5 0 5° ,东经 98 4 5°~ 98 5 5°,深度约 8~ 14km以下。地震群活动主要围绕在岩浆囊体的周围 ,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 叶建庆蔡绍平刘学军王绍晋蔡明军
- 关键词:腾冲火山地震群震源机制
- 2006年云南盐津5.1级双震的监测与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利用2006年云南省盐津两次5.1级地震现场流动台网的近场地震监测资料,结合云南区域地震台网地震波资料进行精确定位,给出了盐津地震主、余震的震源参数,并分析讨论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过程。结果显示,这两次地震处于同一构造区,发震构造为NE向断裂,主破裂走向约N53°E,倾向NW,倾角约80°,断层性质为走滑型。断层破裂长度约9km,宽度约3km,破裂面深度3~9km,断层走向与宏观等震线长轴方向基本一致。震源参数研究表明,盐津震区地震矩为109~1016N.m,震源破裂半径为90~300m,应力降为0.0002~32MPa。高应力降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5~10km深度范围内,表明该深度区是盐津地震的主要活动区。定位结果还显示,第1次地震的破裂面在深度7~9km之间为余震空白区,认为该空白区是盐津地震主破裂面上的障碍体,第2次地震将障碍体贯穿。地震破裂面障碍体的存在是盐津震区发生两次地震的主要成因,说明地震空白区图像对地震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叶建庆陈慧刘学军郭志华蔡绍平
- 关键词:震源过程震源参数
- 姚安地震余震直达S波和尾波的场地放大
- 一个场地的地震破坏程序与地震的强度及距离,路径的衰减和场地的地质条件有关,场地条件常常是决定性因素.预测场地放大是经济有效的建设规划和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之一.可用中小震观测研究场地放大,实践指出,大震的余震记录得出的场地...
- 李白基秦嘉政钱晓东叶建庆
- 关键词:地震S波尾波
- 腾冲火山活动的监测、预测与对策
- 皇甫岗姜朝松秦嘉政姜葵刘祖荫万登堡叶建庆邵德晟赵恒王椿镛周真恒
- 腾冲火山位于著名的滇缅弧形构造带东缘,为全球地学研究热点地区之一。腾冲火山群东西宽40多公里,南北长约90公里,分布有60座全新世火山,134处温泉,同时火山区也是位于我国著名南北地震构造带南段的滇川地震区。 研究了建立...
- 关键词:
- 腾冲火山区3个壳内岩浆囊的发现
- 赵慈平姜朝松上官志冠叶建庆施行觉冉华刘学军施发奇蔡绍平李春光孙自刚陈坤华解丽胡可
- 该项目以揭示腾冲火山活动性、危险性、灾害性和形成长期的监测能力与灾害预防能力为目标,以火山岩浆活动产生的物理场和化学场及其变化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地震学、大地测量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为手段,依托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空间对...
- 关键词:
- 2000年姚安M_S6.5地震震源及近邻区的低Q_S被引量:2
- 2006年
- 利用震源距23km范围内观测的2000年姚安Ms6.5地震余震记录,计算了震源及近邻区域的尾波规一直达S波在频率1.5~20Hz之间的傅里叶谱振幅.结果显示谱振幅随震源距增大而增大,在对谱振幅进行了震源辐射方向性校正之后,才出现谱振幅随震源距衰减的现象.由此获得了震源及近邻区域S波的Qs(f)值,可表示为Qs(f)=8.9^0.98.其值比由尾波得出的姚安地区的平均Qc(f)值低得多,表明了震源破裂带的强烈非均匀性对Qs(f)的重大影响.
- 李白基秦嘉政叶建庆钱晓东
- 关键词:QS
- 应用爆破检验KM-n程序定位精度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采用云南区域数据地震遥测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分别测定了2005年1月11~27日进行的“04昆深工程”中18个点位的人工地震参数,以此检验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的可靠性及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洲定结果表明,对于记录波形初动清晰的人工地震,如果台站位置分布较好,参与定位的台站选择适当,用“KM—n”定位,结果相当准确可靠,误差在2km范围内。
- 李桂华刘国华王力平何家斌卫爱民颜其中叶建庆
- 关键词:爆破
- 2001年施甸M_S5.9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研究被引量:25
- 2005年
- 以昆明数字地震台网对2001年4月12日施甸MS5.9地震序列观测的近300次地震事件的波形数据资料为基础,用横波波谱资料估算了该次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震级在1.5~5.3的范围内,地震矩范围为1010~1016N·m,拐角频率的范围为0.2~8.0Hz,震源破裂半径a的范围为200~2500m,地震应力降的范围为0.1×105~20×105Pa.通过对地震震源拐角频率fc及地震应力降Δσ随时间变化的统计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发现,施甸5.9级主震前的前震序列地震的平均拐角频率明显低于主震后余震序列的平均拐角频率.与之相反,地震平均应力降Δσ则是前震序列明显高于余震序列.分析认为,主震前后平均拐角频率和应力降的这种随时间变化特征,具有强震前的前兆信息指示意义.主震的前震序列具有高应力降显示出主震区储存了较高的剪应力;主震后,由于释放了绝大部分应力,余震序列则表现为低应力破裂过程.
- 秦嘉政钱晓东叶建庆
- 关键词:数字地震观测震源参数地震序列
- 2002年腾冲火山区微震观测
- 2003年6月13日至9月13日腾冲火山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了腾冲火山区及周边地区的292次地震事件.对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在本次观测期间,腾冲火山区南部地区火山地震活动仍然频繁,以微震为主.选用发生在火山区的33个...
- 蔡绍平刘学军叶建庆蔡明军
- 关键词:微震观测岩浆囊腾冲火山区
- 小孔径数字化台网资料在短临预报中的运用研究
- 秦嘉政钱晓东张俊伟谢庆茵叶建庆李白基罗娣华
- 该项目为“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重点资助的数字地震研究领域的前沿性课题,课题研究工作中分析处理了大量丰富的小孔径数字台网记录的多次地震序列资料,采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地震学研究技术,从震源物理、孕震物理力学过程、震源参数、地震...
- 关键词:
- 关键词:数字地震学地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