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淑玉

作品数:51 被引量:16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南黄海
  • 13篇储层
  • 11篇盆地
  • 11篇北黄海
  • 10篇南黄海盆地
  • 10篇海盆
  • 10篇海盆地
  • 8篇储层预测
  • 7篇海相
  • 6篇盐岩
  • 6篇碳酸
  • 6篇碳酸盐
  • 6篇碳酸盐岩
  • 6篇古生界
  • 5篇地震
  • 4篇地层
  • 4篇地震属性
  • 4篇多次波
  • 4篇频谱分解
  • 4篇谱分解

机构

  • 29篇青岛海洋地质...
  • 2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国土资源部
  • 16篇中国地质调查...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石化海洋石...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化
  • 1篇江苏工程职业...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1篇吴淑玉
  • 36篇刘俊
  • 22篇陈建文
  • 18篇张银国
  • 12篇梁杰
  • 11篇施剑
  • 9篇袁勇
  • 8篇肖国林
  • 7篇栾锡武
  • 7篇王建强
  • 7篇何玉华
  • 5篇雷宝华
  • 5篇吴志强
  • 4篇闫桂京
  • 2篇宁伏龙
  • 2篇陈建文
  • 2篇高金耀
  • 2篇赵铁虎
  • 2篇张鹏辉
  • 1篇梁杰

传媒

  • 17篇海洋地质与第...
  • 13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2014年中...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8
  • 4篇2017
  • 1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黄海碎屑岩薄砂体储层识别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北黄海东部坳陷为中、新生代发育的陆内断陷盆地,总体为NE向,晚白垩世时期为湖盆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由于盆地面积小,物源搬运有限,岩性混杂,储层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强,且储层厚度较薄.受地震资料自身频率的限制,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识别薄储层,而谱分解技术是寻找薄砂体储层最为有利的手段.本文在分析井点处下白垩统薄砂体地震响应的基础上,通过拓频处理使高频段能够区分薄储层,然后用S变换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解,最后对薄砂体储层进行分频解释.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早期的物源位于研究区的西北边,从西北到东南,湖相的水体加深,从扇三角洲平原亚相逐渐过渡到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为砂体分布较多的区域,虽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但由相邻井和时频分析的烃类结果来看,下白垩统砂岩为储集层圈闭的有利区域.
刘俊吴淑玉陈建文肖国林高金耀
关键词:碎屑岩薄储层频谱分解北黄海
渤海西部海域百年以来有机碳来源和影响机制
2025年
渤海西部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百年以来演化的控制因素和来源尚不明确。本文选取该海域4个柱状样沉积样品(ZY009、ZY035、ZY045和ZY054),基于210Pb年代学测定,分析了样品的粒度、有机碳、总氮、碳氮同位素变化特征,探讨了有机碳的来源、埋藏通量以及影响有机碳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百年以来黄河入海口及近岸海域沉积物主要为陆源和海源有机质的混合。有机碳主要富集在细粒沉积物中,其中ZY009柱状样75 cm以下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而75 cm以上则以海洋溶解碳占主导;ZY054样品中的有机碳主要以黄河C3陆生植物为主。此外,有机碳的分布对黄河入海口5次迁移极为敏感,其中入海口的北移导致研究区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南移则有机碳含量降低。在有机碳埋藏通量方面,自1886年以来,ZY009样品显示逐年递减的趋势,这可能与气候事件、黄河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有关,同时由于其距离河口较远,受到流域以及人类干扰较小。相反,ZY054样品自1886年以来有机碳埋藏通量呈现增加趋势,但在1988年后,由于黄河断流等因素,通量开始下降。2002年以后,由于人为调水调沙措施以及海岸带人类活动的增强,海洋初级生产力得到提升,进而导致靠近黄河入海口区域的有机碳埋藏通量增加。百年以来渤海西部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碳来源复杂,粒度特征、黄河入海口迁移和人类活动对有机碳的分布和埋藏通量具有显著影响。
吴淑玉刘俊刘俊白大鹏冯永财李梦婷阎琨鲍宽乐陶昱君常青
关键词:粒度
印支运动在南黄海盆地的响应及其对油气地质条件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南黄海盆地位于扬子地块东缘,占据了下扬子地块的主体,其构造演化过程可与中—上扬子区类比。南黄海盆地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其中印支运动在盆地的定型及改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印支运动在盆地不同部位的构造响应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并不明确。依据南黄海盆地多年的研究成果,结合最新区域地震、钻井等资料,认为印支运动在南黄海盆地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构造表现。盆地中部崂山隆起受印支运动影响最弱,之后拉伸构造反转作用也相对最弱,南部青岛坳陷次之,而北部烟台坳陷受印支运动影响最强烈。从油气地质条件看,印支运动对不同期次油气藏具有不同影响,对下古生界油气藏具有调整改造作用,对于上古生界的圈闭具有定型作用。印支运动断裂系统对深部油气的疏导、储层裂缝的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梁杰许明陈建文陈建文王建强张银国袁勇王建强李慧君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印支运动油气地质条件
2 ka以来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泥楔的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识别
2024年
山东半岛泥楔是连接渤海和黄海的关键沉积体,在中国海域的沉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陆架边缘重要的“源-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分析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泥楔ZZ04柱状样的AMS^(14)C测年、沉积物粒度以及稀土元素含量等,探讨研究区稀土元素的控制因素以及泥楔沉积物的来源。结果表明,ZZ04柱状样的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物质组分相对单一,在剖面上,粒度自下而上呈现由细至粗的变化过程。稀土元素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显示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相对稳定的右倾“V”字型特征,为明显的陆源型特征。进一步将ZZ04与周围河流的稀土元素进行上陆壳标准化后对比分析可知,ZZ04与黄河的配分曲线较为相似,而与韩国河流以及山东半岛河流的配分曲线差异较大。此外,通过对稀土元素与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两者曲线的对比分析发现,2 ka以来,山东半岛泥楔的稀土元素分布受“粒度效应”的影响,泥楔的物源主要来自黄河。在现代海洋环流体系建立后,黄河携带的细粒沉积物沿着山东半岛北部沿岸流向东穿过渤海海峡进入黄海。在此过程中受到由南向北的黄海暖流的顶托作用,流速降低,导致大量细颗粒物质在山东半岛北部海域沉积,并形成“Ω”型的独特水下三角洲。
吴淑玉刘俊刘俊常青李佳林远继东李梦婷宁伏龙刘昌岭宁伏龙
关键词:粒度稀土元素
北黄海东部坳陷始新统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
吴淑玉刘俊肖国林
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南黄海海相上构造层沉积相研究
<正>南黄海是我国大陆架海域唯一的没有获得油气勘探突破和油气开发的海区。近期以来,关于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残留盆地及其含油气系统的评价和勘探已引起海洋地质科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1]。该盆地还处于勘探早期井少、井...
吴淑玉刘俊栾锡武
关键词:构造层南黄海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文献传递
南黄海崂山隆起海相地层地震层序与储层预测
陈建文张银国梁杰吴淑玉张鹏辉袁勇王建强张玉玺
南黄海古生界油气多期成藏的包体证据被引量:9
2018年
1地质背景 南黄海盆地北起千里岩断裂,南至江绍断裂,西接下扬子苏北盆地,东临京畿地块。震旦纪至早三叠世,下扬子主要经历了晋宁运动、蓟县运动、广西运动(加里东运动)、东吴运动和印支运动,期间发生了多期海进、海退,沉积了多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同处于下扬子地块,南黄海盆地与陆域苏北盆地在古生代具有相同的沉积充填史和构造演化史。根据下扬子陆区露头、钻井和南黄海钻井资料及地震资料解释成果,
陈建文张银国欧光习梁杰梁杰袁勇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古生界包体碳酸盐岩地层地震资料解释
一种基于单波束仪器安装的固定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波束仪器安装的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圆盘、钢管套筒及固定螺丝,其中,所述固定圆盘固定于船舶竖井中,所述钢管套筒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圆盘上;所述固定螺丝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管套筒的筒壁上,...
陶昱君王洪松吴淑玉袁庆政张强王宇超随志浩
南黄海崂山隆起石炭系—下二叠统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被引量:6
2020年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是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中—古生界重要的油气储层,由于钻井少,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储层预测研究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以南黄海石炭系—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为例,通过分析CSDP-2井生物碎屑灰岩储层的岩石物性及井-震响应特征,发现生物碎屑灰岩声波阻抗高于纯灰岩以及碎屑岩的声波阻抗,低λρ具有较好的岩石物性特征,针对这种特点,采用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对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和物性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南黄海崂山隆起石炭系—下二叠统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比较发育,横向不连续且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位于古高地储层物性发育较好,其成因是由于受印支构造运动,上覆地层抬升到地表遭到暴露,加上淡水淋滤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次生孔隙,形成了钻井岩心所揭示的储层特征,因此,高孔隙度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是南黄海石炭系—下二叠统油气勘探的首选目标。
吴淑玉刘俊刘俊梁杰陈建文梁杰张银国
关键词:南黄海储层预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