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
- 作品数:54 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过表达c-Met蛋白诱导内皮祖细胞分布于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过表达c-Met蛋白对内皮祖细胞(EPCs)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AH)大鼠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复制HPAH模型,原代培养大鼠骨髓源性EPCs并鉴定,构建带有c-Met基因的腺病毒并转染EPCs,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病毒组和c-Met过表达组,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Met mRNA和蛋白表达,用CM-Dil活细胞染色剂标记EPCs,通过尾静脉将各处理组EPCs输注到HPAH大鼠模型体内,1周后观察EPCs在主要脏器中的分布。结果对照组、空载病毒组和c-Met过表达组c-Met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9、0.17和1.85;c-Met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24、0.17和0.82。正常EPCs组中细胞在肺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的阳性率分别是:1.7%、0.5%、7.9%和9.4%,空载病毒组细胞阳性率分别是:1.5%、0.4%、8.3%和8.5%,c-Met EPCs组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3%、0.2%、1.3%和0.3%。c-Met EPCs组中肺脏的细胞阳性率明显升高,在肾脏和脾脏的分布明显下降(P<0.001)。结论过表达c-Met蛋白促进EPCs优势分布于HPAH模型的肺组织。
- 杜明成秦廷江夏世辉王朝辉刘赢贝安永
- 关键词: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内皮祖细胞细胞分布
- 微创Nuss手术矫治不同年龄段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总结微创Nuss手术矫治不同年龄段先天性漏斗胸的矫形效果,为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6~、≥12岁漏斗胸患儿各20例,均行微创Nuss手术矫治,从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矫形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段漏斗胸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使用镇痛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均无严重致命性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年龄段之间无明显差异,且预后良好。术后矫形效果除≥12岁病例组有1例中等外,其余均为优良,且年龄越大术后矫形效果优的比例越少;随着年龄的增大,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微创Nuss手术矫治不同年龄段漏斗胸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年龄越大矫形效果下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愈高,提示3~岁是微创Nuss手术最适宜的手术年龄。
- 甘世伟潘征夏吴春李洪波王刚李勇刚安永代江涛
- 关键词:漏斗胸NUSS手术
- 儿童肺隔离症伴肺结核一例
- 2012年
- 患儿.男,14岁,因“反复咳嗽2个月.加重20d”入院,患儿2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初为单声咳嗽.以后转为阵发性咳嗽.夜间明显,同时患儿低热,体温波动在37.8℃~38.2℃,
- 代江涛吴春潘征夏李洪波王刚李勇刚安永
- 关键词:肺隔离症肺结核反复咳嗽阵发性咳嗽体温波动患儿
-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6年
- 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及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当今医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PBL)教学模式具有促进沟通交流、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培养的优点;标准化病人(SP)教育模式具有促进实际操作和避免医患矛盾等能力优点,PBL与SP联合教学模式在当今医学教育中逐渐被广泛采用,且成为当今医学教育改革探索的热点之一。该文分别概述了PBL与SP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优点,总结了PBL与SP联合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秦廷江安永
- 关键词:教学方法标准化病人
- 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诊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总结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其临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儿的病历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2.5~9.7岁(中位年龄6.5岁),体质量12~30 kg(中位体质量22 kg),右侧支气管断裂2例,左侧6例。结果:8例患儿均在胸部CT或支气管镜检查后明确诊断。本组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支气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右肺中叶切除、支气管袖式吻合术。本组无手术死亡,所有患儿治愈出院。门诊随访1~36个月,全组患儿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肺膨胀良好,5例患儿随访过程中尚存在轻-中度的支气管狭窄。结论:儿童创伤患者均需警惕支气管断裂的发生,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儿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无论早期或延期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蒋守亮潘征夏李洪波王刚代江涛安永李勇刚吴春
-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断裂
-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35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55名,女80名。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交界成形术(90例)、瓣环环缩成形(13例)、裂缺缝合(29例)、双孔二尖瓣(20例)、腱索缩短术(5例)、三角切除术(5例)。若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则一并矫正。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中反流程度、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Ds)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35名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院内死亡率为5.2%,二次手术率为2.3%,剩余125名患儿门诊随访,失访率为8.8%,平均随访时间(18.2±15.2)个月。患儿术后平均LAD[(20.0±5.8)mm]、LVDd[(33.7±6.3)mm]、LVDs[(21.6±4.9)m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0),LVEF[(68.7±4.6)%]较术前提高(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2.5%的患儿反流程度降至中度或以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中手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术式。若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可同期矫治,效果良好。
- 栾果安永吴春普金海
-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关闭不全儿童
- 239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近中期随访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原因、常见部位、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VSD修补术后239例残余分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手术年龄、体质量、术前左右心室压差、术前VSD分流方向、补片材料、体外循环时间、残余分流的大小及部位、残余分流的血流速度,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39例残余分流患者均未再次干预,155例(64.85%)残余分流自行愈合;84例(35.15%)未愈合。小于4 mm残余分流219例,153例(69.86%)自愈;大于4 mm残余分流20例,2例(10%)自愈(P<0.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左右心室压差(P=0.028)、体外循环时间(P=0.006)、残余分流大小(P=0.003)、残余分流血流速度(P=0.0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P=0.017)、残余分流血流速度(P=0.01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残余分流常见于补片上下缘及肌部。残余分流小于4 mm大多可自行愈合,残余分流血流速度、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残余分流大于4 mm且随访1年以上未见减小,或合并临床症状者,需积极干预。
- 普金海安永栾果白辉科吴春潘征夏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预后COX回归分析
- 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对小儿心包积液的诊治价值
- 2019年
-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诊治儿童心包积液的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5月我院实施的63例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7.0~194.0月,平均(93.60±43.70)月;体质量2.95~51.00 kg,20.00(17.00,28.00)kg;病程2~180 d,10(5,27)d。本组中量心包积液15例,大量心包积液48例。结果:63例患儿胸腔镜下心包开窗4~30 cm2,6(4,11)cm2;术中出血量1~50 mL,5(2,5)mL;手术时间15~310 min,65(40,90)min。本组中转开放手术4例,同期行胸腔积液引流53例,胸膜剥脱15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0.00~480.00 h,0(0,1.50)h。监护室停留时间0~27 d,3(2,4)d,引流管安置时间2~39 d,5(4,9)d,术后住院时间5.0~57.0 d,11.0(10,15.5)d。本组患儿疼痛评分0~4分,1(0,2)分。本组病因诊断:化脓性4例(6.3%),肺吸虫性34例(54.0%),结核性3例(4.8%),特发性18例(28.6%),乳糜性3例(4.8%),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1.6%),其中心包病理检查明确诊断39例(61.90%)。术后并发症:肺不张2例,术后出血非预期再手术1例。本组62例治愈出院。56例患儿获得6~24月的随访,无心包积液复发及心包缩窄发生。结论:儿童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切口美观,可获得心包的病理诊断,安全有效,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作为儿童中、大量心包积液的首选诊治方案。
- 郭司远苏云天李洪波王刚代江涛安永李勇刚吴春
- 关键词:胸腔镜心包积液儿童
- 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其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进展的目的。近年来,干细胞的研究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研究证实其治疗效果可优于传统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干细胞治疗正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就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 王朝辉安永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干细胞
- 细胞因子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前体细胞,血管损伤或者缺血会刺激骨髓EPCs动员,迁移、归巢于相应的靶位,然后分化为内皮细胞(ECs),从而参与血管修复和血管新生。因此,EPCs的成功发现为缺血性和血管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但是EPCs存在动员率低、靶向性较差和功能不全等问题。大量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对EPCs的动员、归巢、增殖和分化等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能改善EPCs的功能活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细胞因子来提高EPCs功能变得非常重要。现总结了近年来细胞因子对EPCs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作一定的展望。
- 秦廷江杜明成夏世辉王朝辉刘盈贝安永
- 关键词:细胞因子内皮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