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永江
- 作品数:21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74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76例,其中小腿下段38例,足踝部38例,修复创面最大7cm×12cm,最远创面达跖趾关节平...
- 赵胡瑞邓万祥刘刚董晖黎苑陆永江侯巍
-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组织缺损
- 四肢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 目的:介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方法。 方法:本组396例,男294例,女102例本组病例的修复方法包括二种类型,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及带血管蒂的皮瓣转移。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共96例,其中背阔肌肌皮瓣...
- 赵胡瑞邓万祥刘刚董晖黎苑陆永江
- 关键词:显微外科皮瓣移植四肢皮肤缺损
- 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2009年
-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国外称之“unsolved fracture”,约占全身骨折的4%-5%,多发于骨折疏松的老年患者。骨折类型复杂,预后较差,是创伤骨科治疗中的难点之一。其中Neer分类的三、四部分骨折在治疗上,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我们自2006年2月-2008年9月,我们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LPHP)固定治疗24例该类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董晖赵胡瑞邓万祥刘刚黎苑陆永江
- 关键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治疗全身骨折骨折疏松骨折类型
- 双膦酸盐类药物与非典型股骨骨折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是否会增加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发生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双膦酸盐与非典型股骨骨折关系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文献,共686 929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明显增加患者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发生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55,95%CI 0.94~2.16,P〈0.05),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5年及以上明显增加患者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发生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54,95%CI 1.16~1.95,P〈0.05)。结论根据目前现有临床研究证据,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明显增加非典型股骨骨折发生风险,在临床工作中需谨慎使用。
- 陆永江刘华
- 关键词:股骨骨折二膦酸盐类骨质疏松
- 19例手指血管球瘤的临床分析
- 目的:总结对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治疗效。 方法:1997年1月至2010年5月对19例手指血管球瘤进行诊治。肿瘤生长于甲下33例,甲旁4例,指腹1例,指近节掌侧l例。39例患指有疼痛和压痛,Love征呈阳性,28例患指甲下...
- 董晖赵胡瑞马磊陆永江刘华
- 关键词:手指血管球瘤切除术软组织临床疗效
-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胫骨上段骨外露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感染性胫骨上段骨折骨外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彻底扩创,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骨髓腔,拆除原有内固定改外固定支架固定;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修复胫...
- 刘华陆永江
-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 文献传递
- 断指再植失败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目的:探究断指再植失败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1998-2005年我科共进行断指再植术587例,男549指,女257指,年龄4-53岁,其中拇指114指,食指245指,中指140指,环指138指,小指169指。切割伤...
- 陆永江赵胡瑞邓万祥董晖刘刚黎苑
- 关键词:断指再植
- 血管球瘤病的诊疗特点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总结血管球瘤病,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血管球瘤病患者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并分析不能正确诊断原因。结果术后随访2月~6年,所有病例疼痛消失,指甲3月后生长完成,1年后基本恢复正常,无复发。结论熟知血管球瘤典型的疼痛特点、体征是正确诊断本病关键,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唯一方法。
- 刘华赵胡瑞邓万详董晖叶斯波陆永江
- 关键词:手术
-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辩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69例,其中小腿下段38例,足踝部38例,修复创面最大7×12 cm2,最远创面达跖趾关节面平面。结果:76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坏死植皮愈合,7例足背部创面皮瓣远端1cm范围肤色暗紫,未影响皮瓣成活。27例肥胖体质或女性病人皮瓣略显臃肿,以跟腱部位明显。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辩质地良好,手术切取操作简便,成活率高,不损伤血管,逆行转移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赵胡瑞邓万祥刘刚董晖黎苑陆永江
- 关键词:腓肠神经外科皮辩
- 下颈椎骨折脱位修复方法的选择: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7
- 2015年
- 背景: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难点是如何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选择手术入路应既有利于复位及脊髓的减压,又能够保证坚强固定,植骨融合。目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仍存在较大分歧。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修复方式选择及其对植骨融合、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26例,按照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分级:A级7例,B级48例,C级54例,D级17例。术前进行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其中4分15例,5分23例,6分25例,7分22例,8分18例,9分16例,10分6例。结合患者受伤机制、形态特点、脊髓受压部位及损伤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修复方案,其中前路组91例采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单间隙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后路组6例行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前后联合组29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情况。结果与结论:1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无气管、食管损伤。4例术中发现硬脊髓破损,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术后佩戴颈托3个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5例A级无恢复,1例B级无恢复,其余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术后复查X射线片示颈椎序列恢复良好,1例不融合,2例延迟愈合,其余病例植骨均在12个内骨性融合(平均8.5个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椎体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提示术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结合损伤形态、损伤节段、脊髓受压部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减压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王建元邓强盛伟斌陆永江
- 关键词:骨折脱位下颈椎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