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常红
- 作品数:47 被引量:226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康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三项经费资助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惊恐障碍患者的患病行为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
-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患病行为与述情障碍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BQ)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47名惊恐障碍患者评估。
结果:惊恐患者患病行为因子中一般疑病、情感压抑、情绪状...
- 吴东辉胡赤怡刘奋胡纪泽翁茵茵余常红
- 关键词:惊恐障碍不良情绪心理治疗
- 儿童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与韦氏智力测验比较研究被引量:18
- 2005年
- 目的探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与韦氏智力测验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对72例在我研究所心理评估中心测试智力的儿童进行上述两项测试,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瑞文智商与韦氏智商平均值分别为91. 51±13. 94、79. 89±15. 3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而且二者差值之中位数为13. 50。瑞文智商与韦氏智商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同性别、年龄组研究对象的瑞文智商与韦氏智商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发现,瑞文智商与韦氏总智商、韦氏言语智商、韦氏操作智商相关系数均有显著性意义,但是相关系数分别为0. 51、0. 42、0. 48,均较低。瑞文测验的A、B、C、D、E各单元得分中,B、C、E与韦氏操作智商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仅有C单元分与韦氏言语智商有相关性,说明瑞文测验与韦氏测验的区别可能在于言语智商测定上。结论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测验智商与韦氏智力测验智商有较大差异,故在临床上使用时应慎重。
- 杨海晨李映萍盛璐余常红
- 关键词: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韦氏智力测验言语智商瑞文测验测验结果智商测定
- 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索汉族人群中的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发病关系。方法:对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技术测定基因型。结果:强迫症组与对照组5-HTTLPR的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L等位基因与强迫症呈正关联(OR=1.929,P<0.05)。结论:5-HTTLPR基因多态性的L等位基因与强迫症相关联,是强迫症的危险因子。
- 周云飞张亚林胡纪泽刘铁榜刘妹闫小华余常红赵幸福
- 关键词:强迫症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
- 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46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西酞普兰治疗组、帕罗西汀对照组,并用HAMA、GAS、SER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除了在治疗第1周末,西酞普兰治疗组的HAMA分值高于对照组外,在第2、4、6周末,两组患者的HAMA、GAS分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西酞普兰组患者在治疗6周末,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3.2%、84.2%,而帕罗西汀组分别为68.2%、90.9%,与帕罗西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西酞普兰组平均剂量(41.87±15.36)mg/d;帕罗西汀组平均剂量(40.91±14.44)mg/d。在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患者疗效及副作用与帕罗西汀相当。
- 杨海晨高欢余常红
- 关键词: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惊恐障碍
- 有无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之人格与临床特征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对焦虑症的人格和临床特症的修饰和影响。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30例伴发抑郁症状和23例不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进行测评比较。结果: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组SCL90中强迫、焦虑及恐怖分显著性较不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低,而其抑郁分较高。结论:伴发抑郁症状和不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其人格特征并无显著性差异,但伴发抑郁症状焦虑症较不伴发抑郁症状的焦虑症的焦虑症状轻。
- 余常红周云飞
- 关键词:抑郁症状焦虑症症状自评量表
- 短期集体心理治疗对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短期集体心理治疗对焦虑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及焦虑症的发生与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符合CCMD-3及DSM-IV的焦虑症患者,共43例。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防御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HAMD评分及HAMA减分值主角组焦虑症患者[(7.82±3.66)分,(14.00±4.52)分]和非主角组焦虑症患者[(5.45±3.05)分,(11.09±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5±1.05)分,(1.75±0.98)分](P〈0.01)。主角组焦虑症和非主角组焦虑症患者的HAMD、HAMA减分值差异无显著性(t=1.648,P=0.115;t=1.589,P=0.128),但其治疗后的HAMD分[(8.05±3.43)分]、HAMA分[(9.91±4.58)分]、SCL-90中的抑郁[(2.11±0.737)分]、焦虑[(2.10±0.96)分]和其他分[(1.88±0.62)分]较治疗前[(14.68±1.67)分,(22.45±2.46)分,(2.63±0、75)分,(2.73±0.94)分,(2.33±0.85)分]显著降低(t:8.896,P=0.000;t=13.230,P=0.000;t=2.364,P=0.026;t=2.091,P=0.046;f=2.177,P=0.039),不成熟防御因子与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显著性相关(r=0.489,r=0.414,r=0.463)。结论心理治疗对焦虑有明显疗效,但主角组焦虑症和非主角组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焦虑症状与防御方式的不成熟有关。
- 余常红李怀敏胡赤怡胡纪泽周云飞许丽珍黄凌怡
- 关键词:集体心理治疗防御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焦虑症
- 有无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防御方式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的防御方式。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21例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26例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评估其防御方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伴或不伴广场恐怖患者退缩和躯体化及伴无能之全能和交往倾向得分均显著增高,而幽默得分显著降低;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投射、分裂得分和不成熟防御方式总分,以及反作用形成、理想化、假性利他等得分及中间型防御方式总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成熟防御方式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防御方式增多,而使用成熟防御方式减少;伴广场恐怖患者尤其使用防御方式不当,且与其对场所恐怖的严重程度及病程无关。
- 吴东辉胡赤怡胡纪泽余常红林雄标翁茵茵周云飞
- 关键词:惊恐障碍防御方式防御方式问卷
- 惊恐障碍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连续操作测验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WCST)和连续操作测验(CPT),对47名惊恐障碍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在WCST中,惊恐障碍患者组的总测验次数和随机错误数[分别为(76.9±28.9)次和(30.5±21.9)次]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4.1±26.1)次和(18.7±15.6)次(均P<0.05)];正确反应数和分类数[分别为(24.1±2.8)次和(4.8±0.6)次]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0)次和(5.0±0.0)次](P<0.05~0.01);持续错误数[(22.3±12.1)次]与对照组[(20.4±12.9)次]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惊恐障碍患者组CPT四项指标[CPT、CPT1、CPT2和CPT3分别为(30.3±4.2)次、(10.4±2.2)次、(9.2±1.9)次和(10.6±1.4)次]与对照组[CPT、CPT1、CPT2和CPT3分别为(31.0±2.2)次、(10.7±0.8)次、(9.2±1.7)次和(10.9±0.3)次]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执行功能缺陷,而注意功能未受损害。
- 吴东辉胡赤怡胡纪泽余常红刘哲宁
- 关键词:惊恐障碍
- 强迫症的生活质量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强迫症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汤旦林(TD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强迫症组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尽职的能力、自我健康意识及TDL量表总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差。
- 周云飞张亚林胡纪泽刘铁榜刘妹赵幸福余常红
- 关键词:强迫症生活质量
- 108例老年期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两性差异的观察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比较住院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两性之间的差别。方法 对首次住院的108例老年期精神障碍两性患者的社会学资料、临床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组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较好的婚姻状况,发病诱因较多,追踪观察显示出院后认知功能改变和社会功能恢复较优;女性组首次发病年龄较高,病程较长,幻觉更为突出,预后较差者多。结论 老年期精神障碍在两性间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此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 高欢余常红郭金宏
- 关键词:老年期两性差异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