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锋 作品数:19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化学工程 更多>>
FDG PET/CT对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FDG PET/CT在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行FDG PET/CT显像,PET/CT图像结果判断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最终诊断包括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纳入本研究共2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病理穿刺或病例随访证实,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共21例,其中包括感染10例,肿瘤性疾病(淋巴瘤)4例,非感染性炎症4例,其他类型3例,未能发现病因6例。FDG PET/CT诊断真阳性2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0例,真阴性5例。灵敏度100%,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96.3%。结论:在诊断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FDG PET/CT显像是灵敏可靠的诊断方法,建议常规检查未能发现病灶或不能确诊的病例,可尽早行FDG PET/CT显像。 赵葵 董孟杰 阮凌翔 刘振锋 杨树业 王国林 孙芳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随访研究 肿瘤乏氧显像剂18F-FAZA的自动化合成与生物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乏氧显像剂~(18)F-FAZA的自动化合成,观察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活体内Micro-PET代谢特征和在BALB/C肠癌小鼠模型中的Micro-PET显像。方 刘振锋 赵葵 董孟杰 王国林 杨树业关键词:乏氧显像剂 生物分布 纳秒脉冲电场介导肿瘤电消融的分子生物信号通路 2025年 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nsPEF)是一种新兴的电消融技术,通过在极短时间内施加高强度电场,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电穿孔、钙离子内流和活性氧堆积,进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通路激活。本文综述了nsPEF在肿瘤电消融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其在细胞层面和分子水平上的具体效应,包括内在和外在凋亡途径、坏死、自噬以及免疫应答通路。研究表明,nsPEF通过多种机制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尽管nsPEF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参数优化和治疗策略的改进。未来研究应继续探索nsPEF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应用,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开发更加综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升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董延钊 邹晓迪 周伟杰 刘振锋 陈永刚 吴斌 卢荟关键词:恶性肿瘤 信号通路 纳米光敏剂NaYF4:Yb,Tm@NaGdF4:Yb@SiO2@TiO2-Au的制备和碘标记性能 被引量:3 2020年 上转换纳米颗粒为发展深组织下肿瘤的成像和光动力治疗(PDT)提供契机.良好的活性氧物种(ROS)产生能力和显像灵敏度是光敏剂应用于肿瘤诊疗的前提.本研究采用吸附法将Au纳米粒(AuNPs)与聚乙烯亚胺修饰的NaYF4:Yb,Tm@NaGdF4:Yb@SiO2@TiO2纳米粒子(UST)复合,制备近红外光驱动的纳米光敏剂UST-Au,并借助Au-I?亲和作用标记放射性核素131I?.研究了AuNPs用量对产物的形貌特征和应用性质的影响,以及光敏剂在碘标记前后的分散稳定性和ROS产生性能,分析了^131I?标记的光敏剂作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成像探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AuNPs的负载使UST-Au的ROS产生能力明显优于UST.当AuNPs用量为3 wt%(重量百分比)时,光敏剂的尺寸分布较窄、zeta电位较高且ROS产生性能最佳.UST-Au对I?的结合量随A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131I?的标记率超过95%,且I?标记后光敏剂的分散稳定性和ROS产生性能无明显减弱.这些独特性能使UST-Au有望应用于SPECT影像引导的肿瘤光动力治疗. 胡静慧 曹潇楠 董孟杰 刘振锋 王寅峰 方悦 何伊静 宫培军关键词:光敏剂 光动力治疗 碘标记 114例抗甲状腺药物诱导的粒细胞缺乏甲亢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杨君 朱阳军 钟吉俊 张军 翁婉雯 刘振锋 徐勤 董孟杰一种阳离子肽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肽,其氨基酸序列为:FLPIIGIGAVLKVLT TGLPALISWIKRKRQQ或者GIGAVLKVLTTGLPALISWIKRKRQQIIPLF。该阳离子肽具有低溶血性和良好的抗菌抗肿瘤活性,... 周海英 卢荟 刘振锋 涂田 李鹏飞抗人肝癌单抗Hepama-1间接碘标记及其生物分布 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能有效降低体内脱碘的抗体的标记方法。碘标记N–琥珀酰亚胺3–(三正丁基锡)苯甲酸酯(ATE)前体,得到N–琥珀酰亚胺3–碘[125I]苯甲酸酯(S125IB),与Hepama-1进行偶联后,对小鼠进行了生物体内分布实验,探索标记最佳条件以及测定标记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结果显示ATE用N–氯代琥珀酰亚胺酯(NCS)法进行125I标记,标记率大于98%,SIB和人Hepama-1的偶联率可达90%,稳定性、生物活性良好。生物分布结果表明:与直接标记相比较,间接标记的Hepama-1大大地提高了体内稳定性,减少甲状腺的放射性摄取,血液中放射性浓度是直接标记Hepama-1的二倍,有利于单抗药物在靶位置的浓集。 刘振锋 汪勇先 周伟 尹端沚关键词:碘标记 3-正丁基锡-N-琥珀酰亚胺苯甲酸酯的合成及其^(125)I标记 被引量:4 2005年 合成了3-正丁基锡-N-琥珀酰亚胺苯甲酸酯(ATE)和N-琥珀酰亚胺-3-碘苯甲酸酯(SIB),其产率分别为45.4%和71.4%,并用核磁、质谱、红外等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ATE进行了125I标记,得到S125IB,标记率可达93.0%,放化纯度>98.0%。本方法为放射性药物碘的间接标记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振锋 汪勇先 周伟 王丽华 夏姣云 尹端沚关键词:^125I标记 单克隆抗体的碘标方法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 本文以Hepama-1为模型分子,研究有效提高碘标记单抗的体内外稳定性的方法.优化合成了N-琥珀酰亚胺3-三正丁基锡苯甲酸酯(ATE)与5-(三正丁基锡)-3-吡啶甲酸-N-琥珀酰亚胺酯(SPC)作为放射性碘间接标记的双... 刘振锋关键词:放射性碘标记 单克隆抗体 肿瘤免疫治疗 N-琥珀酰亚胺-3-碘[^(125)I]苯甲酸酯标记人IgG 2007年 研究能有效降低抗体的体内脱碘的标记方法。碘标记N-琥珀酰亚胺-3-(三正丁基锡)苯甲酸酯(ATE)前体,得到N-琥珀酰亚胺-3-碘[125I]苯甲酸酯(S125IB),分别与人IgG和抗人肝癌单抗(Hepama-1)进行偶联,探索最佳标记条件,并测定标记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研究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的Hepama-1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表明,用N-氯代琥珀酰亚胺(NCS)法125I标记ATE前体,在ATE用量为25~100μg、NCS用量为10~20μg、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用量为10~20μL、反应时间为5 min时,标记率大于95%;S125IB和人IgG的偶联率最高可达75%,偶联产物稳定性、生物活性良好;与Hepama-1偶联率可达75%以上。生物分布的对比实验证明,1,3,4,6-四氯-3α,6α-二苯甘脲(Iodogen)直接标记的Hepama-1在甲状腺的放射性摄取率(脱碘显示)最高是S125IB间接标记的Hepama-1的87.9倍。这说明以ATE为前体的放射性碘间接标记蛋白质方法与传统的碘直接标记方法相比较,在解决体内严重脱碘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刘振锋 汪勇先 董墨 周伟 夏姣云 尹端沚 李林法关键词:碘标记 人I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