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光
- 作品数:236 被引量:1,840H指数:2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400例报告
- 1996年
- 总结1966年2月至1994年2月的足趾移植术400例,以正确评佑足趾移植在拇、手指再造中的作用。再造方法:单纯第2趾移植(带或不带跖趾关节)299例,第2、3趾联合移植28例,第2趾带第3趾近节趾骨1例,第2趾伴各种皮瓣移位或移植66例,甲瓣伴第2趾第2趾移植6例。移植成活386例,失败14例,成活率为96.5%。240例获得2年以上的功能随访,再造指的运动与感觉功能优良率达90%以上·足的功能满足率达86%-91%。对各种再造方法的手术指征,血循危象的防治,提高功能效果的关键及趾移植后足的功能影响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总体评价为:(1)足趾移植是再造拇、手指比较理想的方法。(2)单纯切除第2趾不论跖骨头是否保留均不造成足的功能及生物力学的明显改变。(3)随着足部切除组织的增加,术后足的外形、功能及生物力学的变化也加大。
- 顾玉东陈德松张高孟成效敏徐建光杨学斌张丽银蔡佩琴
- 关键词:拇指足趾移植
- 全文增补中
- 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 徐建光
-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摘要被引量:8
- 2004年
- 徐建光
- 关键词:手外科
- 四角融合术对桡腕关节内应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比较四角融合前后桡腕关节内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的变化,研究四角融合术对桡腕关节内应力的影响。方法8例新鲜正常腕关节标本通过夹具固定于支架上,将150N负荷按比例加载于经过腕关节的各肌腱上,调节腕关节于不同位置,测量桡舟、桡月关节内的应力大小、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测量结束后对标本行四角融合术,以同样方法进行测量,比较四角融合前后数据,分析四角融合对桡腕关节的影响。结果正常时,桡舟关节内受力面积占其关节面的3%~43%,桡月关节为6%~30%;四角融合后,桡舟关节为0%~30%,桡月关节为7%~32%。正常时和四角融合后,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随腕关节位置的变化而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正常时应力柔和渐变,四角融合后明显剧烈而僵硬。结论正常桡舟、桡月关节内有各自独立的应力承受区,其面积不等于实际的关节面积,根据腕关节的位置不同而有变化;四角融合后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变化较正常时剧烈、僵硬,长期作用可能使腕关节内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
- 顾施辉刘璠徐建光徐文东徐雷
- 关键词:桡腕关节生物力学应力四角融合术
- 人体失神经萎缩骨骼肌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失神经萎缩骨骼肌肌细胞的蛋白质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为对象,对失神经萎缩的肱二头肌、小鱼际肌及其健侧胸锁乳突肌肌纤维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二维电泳和PD-Quest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用MALDI-TOF质谱仪进行Trypsin酶解指纹图测定.结果(1)初步建立了人体骨骼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建立了失神经萎缩肱二头肌、小鱼际肌以及健侧胸锁乳突肌的凝胶图像的Matchset;(2)在失神经萎缩肌肉中800个蛋白质共有32个发生了变化,表达变化蛋白质主要集中在pI 4~8,Mr 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50000范围内;(3)发现了肌肉萎缩部分的可能相关蛋白,在萎缩组共有6个点的表达量增加,24个点的表达量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个蛋白质在肱二头肌和小鱼际肌中的表达量是不同的.被鉴定的7个蛋白质可归类为代谢蛋白、分子伴侣蛋白、收缩性蛋白.结论该结果证实使用蛋白质组学分析骨骼肌萎缩相关蛋白质是可行和有效的,并首次提供了人类健康骨骼肌组织蛋白质2-D图谱.研究了失神经萎缩骨骼肌蛋白质组学的结果表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防止自由基团的攻击、蛋白质错误折叠的修复以及细胞中蛋白质分选均与人类臂丛损伤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病程相关.
- 徐雷顾玉东徐建光贾林芝张志鸿
- 关键词:骨骼肌蛋白质组学肌细胞
- 肘部单切口下二氧化碳灌注内窥镜辅助尺神经松解术
- 蒋苏徐文东沈云东郑谋雄腾飞徐建光顾玉东
- 人颈7神经根干股束支运动纤维含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为临床选择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损伤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选择6侧新鲜成人尸体臂丛标本,分离颈7神经根干、股及其发出到上肢各主要神经的主要纤维束,并分别进行胆碱酯酶染色。结果:人类颈7神经根含运动纤维约8893根,其中前股3010根,后股5883根;颈7前股中,加入肌皮神经的成分约589根(占肌皮神经总运动纤维约20%),正中神经1931根(占其外侧头70%);颈7后股中,加入腋神经成分611根(占其运动纤维的25%),桡神经4036根(占58%),胸背神经994根(占60%).结论:颈7神经根前后股均有足够的运动纤维量;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时建议保留前股;采用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多条受损神经是可行的。
- 陆伟徐建光肖建德李继峰胡韶楠徐文东徐雷姜浩王大平顾玉东
- 关键词:颈7神经根束支
-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5
- 2002年
- 本文从失神经后骨骼肌血管床的变化、肌卫星细胞的变化、肌细胞凋亡、生物因子、成肌调节因子等方面综述了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病因、病理及防治研究的现状。
- 姜浩徐建光
- 关键词:失神经肌萎缩血管床成肌调节因子肌卫星细胞肌细胞凋亡
- 神经干细胞移植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肌萎缩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 探讨采用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方法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机械分离的方法从孕14~16d的SD孕鼠中获取神经干细胞,并于神经元限定性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制备神经干细胞单细胞悬液。采用切断右侧胫神经的方法建立腓肠肌失神经支配的动物(SD大鼠)模型。将108只SD大鼠按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36只大鼠。实验组:将神经干细胞悬液注射到切断的胫神经远端。损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细胞培养液。术后8、12周采用HRP逆行示踪技术检测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再支配的情况,并应用肌肉电生理方法对重获神经再支配的骨骼肌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术后8、12周实验组用电刺激细胞移植部位的腓肠肌,均可引出肌肉收缩活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单次收缩的波幅、速度,和强直收缩的时间和强直收缩波幅的恢复率均进一步得到改善。对照组和损伤组均未能引出肌肉活动。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实现失神经骨骼肌的神经再支配,并且能够与骨骼肌建立起功能性突触连接,有效预防骨骼肌的萎缩。
- 王德华徐建光周文俊李继峰顾玉东
- 关键词:周围神经电生理学肌萎缩神经干细胞移植
- 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在急症手外伤中的应用
- 1989年
- 本文介绍了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10例急症手外伤手部皮肤的大面积缺损。其中,9例创口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1例伤口感染,但皮瓣完全成活。作者认为,严格的清创术,细致地游离皮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并认为在急症病例中选用游离皮瓣来消灭创面需慎重考虑。
- 陈德松顾玉东张高孟严计赓成效敏张丽银蔡佩琴徐建光
- 关键词:腹股沟皮瓣修复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