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兴芬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心理表征
  • 1篇言语理解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理解
  • 1篇知觉
  • 1篇知觉符号理论
  • 1篇人际
  • 1篇人际冲突
  • 1篇情绪
  • 1篇中学校园
  • 1篇校园

机构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保定科技职业...
  • 1篇河北科技学院

作者

  • 3篇李兴芬
  • 1篇巴晓娜
  • 1篇邢润梅
  • 1篇鲁忠义
  • 1篇安晓镜

传媒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言语理解中环境的动态表征
知觉符号理论(perceptual symbol system)是Barsalou提出的知识表征的一种新理论,其核心假设是:知觉符号是认知的构成材料。该理论在言语理解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众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在此基础上Zwa...
李兴芬
关键词:言语理解心理表征
文献传递
科赛冲突理论对中学校园人际冲突的启示
2011年
科赛认为,冲突是社会的常态,可以提高社会系统或至少是社会系统关键部分的整合,冲突的延长和缩短是由一些具体的条件进行限制的。文章以中学为研究切入点,以科赛的冲突论来探讨中学校园里存在的人际关系冲突,以类型观的视角,将中学校园里的冲突按照参与者的角色划分为四种类型,并从师生、生生、师师、以及家长与教师这四种类型来分析校园冲突的表现,运用科赛的冲突理论对这四种类型的冲突进行重新解读。
安晓镜邢润梅李兴芬
关键词:中学校园人际冲突
语言理解中情绪的动态模拟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句子-图片匹配范式和动态过程再现范式,以包含静态情绪和动态变化情绪信息的句子为实验材料,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间为因变量指标,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以及不同的实验程序,探讨了语言理解中静态情绪和动态情绪的心理模拟及其时间进程。结果表明:(1)被试对情绪的心理模拟与句中的语言描述一致,情绪语境能够激活被试的经验模拟。(2)被试在句子理解加工的初期就能迅速、即时地模拟静态情绪信息,且这种模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3)被试可以对动态变化的情绪进行动态的心理模拟,不过这种模拟所需的时间要长,是在句子理解加工的后期完成的。被试对不同情绪变化方向的句子模拟受到原情绪状态的影响,当阅读由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变化的句子时,由于被试固着于原来的消极情绪而发生了模拟积极情绪的困难。
鲁忠义巴晓娜李兴芬
关键词:语言理解知觉符号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