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 作品数:144 被引量:4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高渗盐液与甘露醇对颅内高压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
- 目的:颅脑损伤、脑梗塞等均能引起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升高,如不及时处理,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而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效果肯定的药物是甘露醇,但是对进展迅速的颅内高压,其作用速...
- 潘智勇程明陈娟杨明环雷瑞雪李志强
- 关键词:高渗盐液颅内高压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SLC22A1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胶质瘤SLC22A18表达的关系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SLC22A1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30例,另选10例行内减压术颅脑损伤患者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标本中SLC22A1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SLC22A18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胶质瘤U251细胞于含2μmol/L去甲基化药物5-aza-2-deoxycytidine的培养液(实验组)中,同时设普通培养液作对照,培养3、5、7d后进行细胞计数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LC22A18蛋白的表达。结果MSP检测结果显示15例胶质瘤组织出现甲基化.对照脑组织均表现出非甲基化;15例甲基化胶质瘤组织中SLC22A18mRNA、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脑组织。培养5、7d实验组U251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氏0.05)。培养7d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发现实验组细胞SLC22A18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观c22AJ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其表达下调;去甲基化药物能恢复U251细胞SLC22A18的表达,并抑制U251细胞增殖。
- 楚胜华马延斌冯东福张红李志强江普查
- 关键词:SLC22A18甲基化神经胶质瘤聚合酶链反应
- 脑积水患者手术前后脑脊液中谷氨酸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脑积水患者脑脊液内谷氨酸(Glu)和一氧化氮(NO)水平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36例急性脑积水和21例慢性脑积水患者在接受脑脊液外引流或分流手术前后脑脊液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Glu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NO浓度。对照组28例患者脑脊液用同样方法检测。结果手术前,急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中Glu和NO浓度分别为(8.17±1.06)、(38.47±3.90)μmol/L,慢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中Glu和NO浓度分别为(6.23±0.97)、(33.18±2.75)ixmo]/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Glu和NO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下降程度与患者的手术疗效呈正相关。结论脑脊液中高水平的Glu和NO可能参与了脑积水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测定脑脊液中Glu和NO浓度有助于判断患者的手术疗效和预后。
- 赵时雨江普查李志强王伟袁先厚
- 关键词:脑积水脑脊液谷氨酸一氧化氮
- 低氧环境下VEGF单抗对C6胶质瘤细胞侵袭的影响及FAK/Pyk2的作用
- 目的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一年左右,预后极差.因此,探索有效的、个体化的 GBM 综合治疗方案是当前神经肿瘤研究者面...
- 李志强戴黎明徐成仕王泽芬
- SOX10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检测SOX10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及室管膜肿瘤中的表达,并比较在不同WHO分级、年龄组及解剖部位的PA/PMA及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52例PA,9例PMA及205例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结果PA/PMA中,SOX10的阳性率为100%,且均为强阳性,在不同年龄组及解剖部位SOX10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室管膜肿瘤中,仅6%(12/205)SOX10呈阳性,不同WHO分级、年龄组及解剖部位的室管膜肿瘤中SOX10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SOX10在PA/PMA与室管膜肿瘤中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OX10选择性高表达于PA/PMA,对其诊断及与室管膜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余露颜梦然罗文婷蔡宇翔刘欢李志强田素芳
- 关键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
- HIF-1α及PPAR-γ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 万静李志强凃欣王泽芬梅斌吴朝妍赵旻张诗琴
- 冠心病及胶质瘤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针对两者的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国际卫生组织及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该研究报告了中国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第一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同时筛选出冠心病易感基因——PPARγ,并发现...
- 关键词:
- 关键词:HIF-1ΑPPAR-Γ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效应
- VEGF单抗对低氧环境下C6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对低氧环境下C6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对照组)培养C6胶质瘤细胞,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氯化钴模拟缺氧环境(缺氧组),然后加入终浓度为0.1(VEGF-1组)、1(VEGF-2组)、10μg/ml(VEGF-3组)VEGF抗体处理。MTT法测定细胞活性,Transwell技术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粘着斑激酶(FAK)及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对照组、缺氧组、VEGF-1组和VEGF-2组C6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VEGF-3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缺氧组和VEGF-1组C6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VEGF-2组C6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缺氧组、VEGF-1和VEGF-2组C6胶质瘤细胞FAK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缺氧组、VEGF-1和VEGF-2组C6胶质瘤细胞Pyk2蛋白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VEGF-2组Pyk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VEGF单抗显著增强C6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与Pyk2磷酸化水平增高有关。
- 戴黎明徐成仕王泽芬曹长军李志强
- 关键词:胶质瘤C6胶质瘤细胞
- 花生四烯酸乙醇胺诱导人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观察大麻受体激动剂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诱导人U251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U251胶质瘤细胞,并将U251胶质瘤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含AEA药液1、5、10 μmol/L DMEM培养液共4组,以24、48 h作为药物作用时间进行观察.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经Hoechst 33258染色的药物作用细胞爬片.结果 各对照组细胞生长良好,各实验组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变圆、漂浮和细胞碎片;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通过5 μmol/L AEA作用24 h后,可出现早期细胞凋亡,10 μmol/L AEA作用48 h后早期凋亡率为(43.78±3.4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明AEA处理U251细胞后,能诱导细胞凋亡,染色质固缩.结论 AEA可以诱导人U251胶质瘤细胞早期凋亡,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 马超吴婷婷袁先厚江普查李志强陈新军曹长军文志华
-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细胞凋亡
- 边缘系统胶质瘤患者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的 探讨边缘系统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分析经手术治疗边缘系统胶质瘤 6 0例 ,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表现 ,,并予以随访 ,对所得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用Kaplan -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KPS、病理级别、瘤 -脑组织界面、肿瘤内钙化、手术方式、术后放疗、肿瘤家族史等 8个因素是影响边缘系统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级别、手术方式、术后放疗三个因素对边缘系统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新的诊疗手段 ,结合预后影响因素、注意治疗中的各环节 ,合理安排治疗模式 ,将有助于不断改善边缘系统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 楚胜华袁先厚江普查李志强张捷曹长军陈新军赵时雨俞苏寰郭国炳
- 关键词:胶质瘤预后
- 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研究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ODN)对大鼠C6胶质瘤生长的影响,探讨抗血管生成作为胶质瘤辅助治疗新途径的可能性。方法 制备大鼠皮下C6胶质瘤模型,在接种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局部给予VEGF-AODN和其他处理因素,观察皮下肿瘤形成情况,测量肿瘤体积及重量,TUNEL法和电镜技术检测瘤细胞凋亡。结果 接种72h后开始局部注射反义寡核苷酸,使大鼠皮下C6胶质瘤的成瘤潜伏期延长,为(25.13±3.00)d,肿瘤重量减轻,为(1.13±0.17)g;皮下局部肿瘤形成后连续注射AODN,使肿瘤体积缩小,瘤细胞凋亡增加,瘤内坏死区扩大,但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电镜观察到AODN治疗组微血管基膜增厚,管径变小。结论 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望成为胶质瘤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李志强袁先厚王诚陈卫国袁忠惠文志华
- 关键词: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