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瑞敏

作品数:81 被引量:389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超声
  • 17篇胎儿
  • 14篇血流
  • 13篇动脉
  • 13篇肿瘤
  • 9篇血管
  • 8篇成像
  • 7篇直肠
  • 7篇微血管
  • 7篇腺癌
  • 7篇结直肠
  • 7篇超声检查
  • 6篇乳腺
  • 6篇DNA结合
  • 6篇ID-1
  • 5篇蛋白
  • 5篇血流动力学
  • 5篇酒精
  • 5篇甲状腺
  • 5篇高频超声

机构

  • 61篇河北北方学院...
  • 8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怀来县中医院
  • 1篇长沙医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怀来县中医医...

作者

  • 62篇杨瑞敏
  • 39篇王义成
  • 20篇王立坤
  • 15篇罗兵
  • 15篇张力维
  • 15篇武雪亮
  • 13篇温德惠
  • 12篇刘宏强
  • 9篇薛军
  • 9篇屈明
  • 9篇郭飞
  • 8篇杨东东
  • 8篇李朝喜
  • 8篇刘翔宇
  • 7篇刘博
  • 6篇王欣业
  • 6篇郜新春
  • 6篇张凡
  • 6篇程志华
  • 5篇焦桂青

传媒

  • 11篇河北医药
  • 7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重庆医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心动图对12~15^(+6)周肥胖孕妇胎儿应用价值的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研究肥胖孕妇有无必要增加12~15^(+6)周的中孕早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收集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孕12~15^(+6)周孕妇共453例,按孕妇孕前身体重指数(BMI)将其分为肥胖组156例,正常组297例。采集2组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以及左、右室流出道切面,随访每位孕妇至20~24+6周的中孕期再次采集胎儿心脏上述4个切面,统计分析12~15^(+6)周的中孕早期、20~24+6周的中孕期以及两孕期联合检查时2组孕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完成率。结果肥胖组孕妇孕前BMI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孕妇年龄及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肥胖组孕妇中孕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成率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孕妇中孕早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成率较中孕期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孕妇两孕期联合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成率较中孕早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孕妇两孕期联合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成率较中孕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孕妇中孕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成率较中孕早期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孕妇两孕期联合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成率较中孕早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孕妇两孕期联合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成率较中孕期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孕妇,增加12~15^(+6)周的中孕早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更好的了解胎儿心脏结构的发育情况。
杨程宇李德鑫王义成尹佳园王思思杨瑞敏刘宏强罗兵
关键词:肥胖孕妇中孕早期胎儿超声心动图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产前发现心律失常胎儿136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取肺动、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观察频谱间节律变化,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及分类。结果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136例心律失常胎儿,其中房性早搏79例(58.1%),室性早搏27例(19.8%),心动过速24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3例(9.6%),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8.1%)],窦性心动过缓2例(1例为单心室和1例为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均引产),心房扑动4例,其余均未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及其他畸形。产后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心脏畸形及心律时常。结论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静脉血流频谱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分类诊断胎儿心律失常。
杨瑞敏王义成罗兵郭华贤温德惠姬宏宇张力维高辰玮程志华
关键词:脉冲多普勒静脉胎儿心脏心律失常
e-Flow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e-Flow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其中甲状腺腺瘤31例(甲状腺腺瘤组),甲状腺癌29例(甲状腺癌组),术前应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肿瘤内部血流情况,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统计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管组织形态、MVD与肿瘤类型的关系。结果①甲状腺癌组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甲状腺腺瘤组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MVD值比较,甲状腺癌组MVD值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甲状腺肿瘤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甲状腺肿瘤血管形态比较,低血流分级(0、Ⅰ级)以点状、线状血管为主,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以带状、网状血管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血管病理学特征和血流信号分级存在明显差别,e-Flow成像技术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杨瑞敏房勤茂王义成张凡高辰玮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微血管形态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脐绕颈胎儿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中的价值及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在脐绕颈胎儿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产检且胎儿有脐绕颈孕妇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脐绕颈周数分为:脐绕颈1周组(A组)、脐绕颈≥2周组(B组),选择同期胎儿无绕颈孕妇15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TIC技术测量所有胎儿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通过计算得到左心室每博输出量(LVSV)、左心室心排血量(LVCO)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追踪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胎儿LVESV、LVEDV、LVSV、LVCO及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A组相比,B组胎儿LVESV、LVEDV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SV、LVCO以及LVEF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A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A组产妇相比,B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助产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A组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A组新生儿相比,B组新生儿窒息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C技术可作为评价脐绕颈胎儿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方法,对指导产科医师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力维王义成杨瑞敏刘云春刘宏强罗兵张婷
关键词:时间-空间相关成像脐绕颈胎儿围生儿
RMI结合Caruso评分对于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恶性危险指数评分(RMI)结合Caruso血流评分(CI)对于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临床拟诊卵巢肿瘤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彩超检查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作为参照组,对其只进行传统的RMI评分预测;B组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RMI+CI评分预测。术前1周内行腹部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物声像图表现进行超声评分。阈值:RMI≥200为可疑恶性肿瘤,CI≥5为可疑恶性肿瘤。观察RMI和CI对于卵巢性质诊断的相互参照及互补作用。术后所有肿物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RMI+CI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3%,92%,99%;RMI+CI较RMI单独应用特异性增高。结论 RMI与CI相结合的评分系统可进一步提高超声对于卵巢肿瘤性质判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刘翔宇谌雪王义成温德惠王立坤马姝颖杨瑞敏王欣业张凡李朝喜
关键词:卵巢肿瘤血流超声评分
e-Flow超声成像技术对比检测甲状腺肿瘤及区域淋巴结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e-Flow超声成像技术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术后确诊为甲状腺腺瘤31例,甲状腺癌29例,术前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测肿瘤内部及转移淋巴结的血流情况,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以CD34、CD105标记肿瘤及淋巴结的微血管并统计其密度(MVD),分析血管组织形态,并研究二者与肿瘤类型及淋巴结性质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间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甲状腺肿瘤多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内血管丰富,以Ⅱ、Ⅲ级为主;非转移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少,以0、I级为主。甲状腺癌及转移性淋巴结中MVD值高于甲状腺瘤及非转移性淋巴结(P<0.01);甲状腺肿瘤及颈部淋巴结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甲状腺肿瘤血管形态间存在相关性,低血流分级(0、Ⅰ级)与点状、线状血管对应,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与带状、网状血管对应。结论甲状腺肿瘤及颈部淋巴结的血管病理学特征和血流信号分级在良恶性间存在明显差别,e-Flow成像技术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杨瑞敏郭继忠王义成张凡林彦涛高辰玮刘翔宇温德惠刘宏强武雪亮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转移淋巴结微血管形态
Id-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中Id-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Id-1在两组中的表达,分析Id-1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d-1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高(0.96±0.03 vs 0.20±0.04,P=0.011);Id-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较正常组织高(0.82±0.04 vs 0.31±0.02,P=0.020)。免疫组化显示Id-1在结直肠癌组织组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00%vs 24.00%,χ2=23.431,P=0.000)。Id-1表达与肿瘤浆膜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等密切相关(均P<0.01),而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Id-1的特异性高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望成为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
武雪亮王立坤薛军杨东东屈明郭飞杨瑞敏刘博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
e-Flow超声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检测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分析其血流分级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并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淋巴结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组织形态,并将超声显像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9例甲状腺癌病人经病理证实有转移性淋巴结102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2枚,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杂乱,血管丰富,血流检出率显著增高,且以Ⅱ、Ⅲ级为主;而非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规则,血管较少,血流检出率较前者低,且以0、I级为主。2组MVD值比较,转移性淋巴结组MVD值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转移性淋巴结微血管形态比较,低血流分级(0、Ⅰ级)以点状、线状血管为主,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以带状、网状血管为主,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low血流成像技术对于鉴别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杨瑞敏王义成罗兵高辰玮刘宏强马力丰张凡林彦涛郭继忠
关键词: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微血管形态
多血流参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患者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及其胎儿主动脉弓峡部血流指数(IFI)联合预测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135例(孕龄28~33+6周)PE患者按是否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53例和结局良好组82例,测定2组孕妇子宫动脉PI及胎儿主动脉弓峡部IFI并进行比较。结果妊娠结局不良组孕妇子宫动脉PI较妊娠结局良好组升高,妊娠结局不良组胎儿主动脉弓峡部IFI较妊娠结局良好组降低(P均<0.05);孕妇子宫动脉PI及其胎儿主动脉弓峡部IFI单独及联合预测PE患者胎儿不良妊娠结局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07、0.604、0.768,0.789、0.717、0.805,0.951、0.906、0.927。联合预测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预测,预测效能更高。结论孕妇子宫动脉PI、胎儿主动脉弓峡部IFI联合测定可提高PE患者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适时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樊海霞杨瑞敏尹佳园焦桂青刘宏强张力维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子宫动脉子痫前期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s of DNA binding-1,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结直肠腺癌中,分析Id-1和MMP-9与结直肠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d-1和MMP-9在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5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36/50)和78.00%(39/50),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12/50)和22.00%(1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d-1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2,P=0.002)。Id-1和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P均<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生存分析显示Id-1和MMP-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Id-1和MMP-9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转移具有高度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武雪亮王立坤薛军杨东东屈明郭飞杨瑞敏马鹏程刘博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BLOT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