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在脐绕颈胎儿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产检且胎儿有脐绕颈孕妇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脐绕颈周数分为:脐绕颈1周组(A组)、脐绕颈≥2周组(B组),选择同期胎儿无绕颈孕妇151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TIC技术测量所有胎儿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通过计算得到左心室每博输出量(LVSV)、左心室心排血量(LVCO)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追踪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胎儿LVESV、LVEDV、LVSV、LVCO及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A组相比,B组胎儿LVESV、LVEDV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SV、LVCO以及LVEF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A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A组产妇相比,B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助产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A组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A组新生儿相比,B组新生儿窒息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C技术可作为评价脐绕颈胎儿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方法,对指导产科医师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中Id-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Id-1在两组中的表达,分析Id-1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d-1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高(0.96±0.03 vs 0.20±0.04,P=0.011);Id-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亦较正常组织高(0.82±0.04 vs 0.31±0.02,P=0.020)。免疫组化显示Id-1在结直肠癌组织组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00%vs 24.00%,χ2=23.431,P=0.000)。Id-1表达与肿瘤浆膜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等密切相关(均P<0.01),而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Id-1的特异性高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望成为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
目的:通过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s of DNA binding-1,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结直肠腺癌中,分析Id-1和MMP-9与结直肠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d-1和MMP-9在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5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36/50)和78.00%(39/50),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12/50)和22.00%(1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d-1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2,P=0.002)。Id-1和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P均<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生存分析显示Id-1和MMP-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Id-1和MMP-9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转移具有高度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