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鑫
- 作品数:42 被引量:364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高教管理动态制衡的构想
- 1998年
- 杨运鑫
-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校管理动态制衡
- 贯彻“新八字方针”,提升大学综合竞争力——广州大学实现综合性地方院校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 2007年
- “巩固、深化、提高、发展”是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八字方针”,广州大学在办学实践中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地方综合性大学快速、协调发展的路子:通过巩固成果、弘扬传统、彰显优势、型构学科专业结构、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深化改革、理顺关系、组建团队、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质量、重视实践、规范制度、提高教师整体实力、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持续发展、科学定位、对外开放、拓展学校发展空间、规划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等举措,大踏步地向高层次突破,向高水平发展。
- 庾建设杨运鑫
- 研究生绩效管理的设计与实施被引量:3
- 2009年
- 建立鉴赏研究生能力、激励研究生潜力、发挥研究生聪明才智的绩效管理是现代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研究生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设定绩效目标、绩效的实施和管理、绩效的评价、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和提高等,需要通过实践策略来组织实施。
- 杨运鑫郑成钱乐祥
- 关键词:绩效管理
- “大众化”与人民利益
- 2002年
- 杨运鑫
- 关键词:人民利益先进文化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教育投资
- 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考试方法改革探讨被引量:10
- 2002年
- 为适应新世纪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本文对现行的实验考试存在的弊端及对实验教学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 。
- 唐良宝杨运鑫
- 关键词:实验教学考试方法考试改革
- 论大学制序的未来走向被引量:2
- 2007年
- 大学制序的发展使得大学中大学人的各种活动和交往变得越来越平和、合理,能够有效地解决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利于大学精神和良好大学风尚的形成。从大学制序演进的一般走向来看,未来的大学制序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变化:从强制性走向协商性;从权力导向走向权利导向;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垂直走向平面、立体、多中心;从刻意理性设计走向自生自发与理性建构相融合;从内卷内耗走向演进扩展;从突变走向渐进;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经典博奕论走向演进博奕论;从守旧走向创新;从本国走向跨国;从纵向控制平衡走向横向动态制衡。
- 杨运鑫
- 关键词:制序
- 大学制度的分层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对大学制度的认识仅停留在观念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技术层面深入解读,这就要求对大学制度进行分层研究。搞清楚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制度才能使一所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究竟一所大学应该建立哪些制度才能保证大学功能的正常发挥;究竟至少需要哪些制度才能保证大学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所有这些制度安排使得大学和谐而高效地通过积累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创新知识的各种活动来达到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服务和引导社会的目标。
- 杨运鑫薛天祥
- 关键词:大学制度学术自由党政分开
- 高教管理动态制衡的具体实现形式
- 2000年
- 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制衡机制是高等教育宏观管理领域一个尚待探索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在教育管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我们设想的“立体交叉、多向沟通、反馈灵敏、分工明确、有机结合、有序运行、自主发展、自动协调”的高教管理动态制衡机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可概括为 :怎样才能以政府宏观制衡为主导 ,以学校自主制衡为主体 ,通过市场中介作用的影响 ,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各制衡要素功能自动发挥 ,各在其位 ,各尽其责 ,实现多种力量的动态制衡 ,走出一条高校面向社会、适应市场需要、依法自主办学的新路子。
- 杨运鑫
-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规划教育投资
- 重视质量监控 提高教学质量被引量:2
- 2000年
- 全面质量监控 ,即对德、智、体几个方面 ,对教学过程诸多因素和多个环节的综合监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对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最优化设计、实施、检查和分析 。
- 黄冰杨运鑫
-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 平民精神: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归之所被引量:4
- 2008年
- 乡村教师的公共性,其本质是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它是一种共享、联系与责任的性质,它与专业性是一个统一体,这是乡村教师发展的理论根基。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把乡村教师的专业性与公共性对立,一直重视其专业性而忽视其公共性,乡村教师被纳入一个丧失自我的片面强调其专业性的教育现代性发展模式,操作上出现了知识霸权与技术组织对乡村教师的支配。这样,乡村教师不仅失去了公共性、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用,而且也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根基。我们一直责难的"乡村教师素质低下"问题,可能是一个研究视角所导致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强调乡村教师专业性质的同时,重视从社会学、人类学等视角探讨乡村教师的公共性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乡村教师对知识的传播、发现、创造和社会影响的新形式,从而也使乡村教师的内涵更加丰富,如此才能彰显乡村教师之于农村的重要意义,才能使乡村教师发展形式多姿多彩,完成社会理想,享受人生幸福。
- 杨运鑫
- 关键词:乡村教师平民精神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