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琼

作品数:28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微生物
  • 6篇基因
  • 6篇杆菌
  • 5篇太空
  • 5篇太空飞行
  • 5篇基因组
  • 4篇回转器
  • 4篇航天
  • 4篇大肠杆菌
  • 3篇单胞菌
  • 3篇载人
  • 3篇载人航天
  • 3篇生物学
  • 3篇微重力
  • 3篇细胞
  • 3篇模拟失重
  • 3篇环境微生物
  • 3篇测序
  • 2篇蛋白
  • 2篇性状

机构

  • 25篇中国航天员科...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河北大学
  • 3篇中国航天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28篇谢琼
  • 11篇辛冰牧
  • 9篇吴元亮
  • 8篇王静
  • 7篇李勇枝
  • 5篇薛小平
  • 5篇刘长庭
  • 5篇张红
  • 5篇王佳平
  • 4篇杨慧
  • 3篇吕志堂
  • 3篇张红
  • 3篇王伟
  • 2篇张燕玲
  • 2篇石宏志
  • 2篇陈章煌
  • 2篇马玉飞
  • 2篇刘军莲
  • 2篇黄伟芬
  • 2篇宋凯

传媒

  • 9篇航天医学与医...
  • 9篇载人航天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深空探测学报
  • 1篇2011年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空飞行对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空间环境对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通过神舟十号飞船将大肠杆菌送至外太空(太空组),地面设立同步温度对照组,返回后进行菌落计数,观察太空飞行对细菌繁殖的影响;进行亚胺培南敏感性检测,了解耐药性变化;进行生长曲线测定,了解飞行后的生长速率。结果发现太空组细菌量为7.9×1010cfu/m L,对照组为28.5×1010cfu/m L;太空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15.57±1.2 mm;对照组为13.4±1.15 mm;两组菌的生长曲线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大肠杆菌在太空飞行环境中生长受抑制,且对亚胺培南耐药性降低。
张学林谢琼刘长庭
关键词:大肠杆菌太空飞行亚胺培南耐药
失重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失重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研究的现状及进展,重点阐述了失重引起的生理改变,包括体液头向转移、胃肠道功能紊乱和肝肾等器官血流的变化,如何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进而影响到其疗效的正常发挥,以便为国内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用药提供参考。
石宏志李勇枝谢琼
关键词:失重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吸收药物分布药物排泄
红杆菌YIM93620和台湾红杆菌BCRC17173培养基优化及^12C^6+重离子生物学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缩短红杆菌(Rubrobacter sp.)YIM93620和台湾红杆菌(Rubrobacter taiwanensis)BCRC17173培养时间,加快试验进度,更方便研究其耐辐射水平;确定这两株菌对重离子照射后的生物学效应,为航天辐射防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比较这两株菌在TSB、CYC、Thermus、ISP2这四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并测定添加不同浓度的丙酮酸钠和甜菜碱对生长的促进情况;选E.coli K-12作为阴性对照,分别对这两株菌进行不同剂量的^(12)C^(6+)重离子照射,并绘制致死率曲线研究生物学效应。结果 YIM93620和BCRC17173在Thermus培养基中生长状态最好;分别在添加0.125%甜菜碱和0.1%丙酮酸钠的Thermus培养基中培养时间从10~15 d缩短到6 d;YIM93620在160 Gy时达到最高致死率93.3%,而BCRC17173在320 Gy时致死率仅35.7%,对^(12)C^(6+)重离子都具有强的抗性。结论筛选到这2株菌生长状态都较好的培养基Thermus,添加0.125%甜菜碱和0.1%丙酮酸钠分别可显著促进菌株YIM93620和BCRC17173的生长;这两株菌均有强的耐^(12)C^(6+)重离子辐射特性。
周燕霞刘亚常虹谢琼吕志堂
关键词:培养基优化重离子生物学效应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180天试验人体表菌群结构研究
2018年
目的了解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下长期生存对乘员体表微生物种群状况的影响。方法利用地面密闭舱4人180天实验,分别于实验前、进舱后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及撤离前,对4名乘员的体表(包括额头、耳后、肘窝、腋窝,腹股沟)进行采样,采用16S r DNA V3-V4区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群落结构、多样性、主坐标及物种丰度分析。结果肘窝和前额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体表位置。体表菌属主要分属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等。在属水平,5个部位优势菌属为棒状杆菌和葡萄球菌,此外丙酸杆菌属在额头和耳后两位置也占优势比例。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肘窝在构成上有独立性,腋下和腹股沟菌群结构相似,额头和耳后菌群结构相似。与进舱前比较,乘员在进舱后第1个月菌群变化明显,之后逐渐恢复稳态。结论人体在不同体表位置菌群多样性不同;菌群结构在门水平差异小,但在属水平不同部位菌群结果有所差异。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密闭环境作为应激因素可影响体表菌群结构。
辛冰牧王珩吴元亮仲崇发刘军莲陈章煌顿桓桓谢琼
关键词:ILLUMINA微生物群落航天飞行
国际行星保护政策解读与技术前瞻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人类空间探测范围的不断拓展,行星保护成为人类后续深空探测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行星保护的概念入手,对其研究背景以及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国目前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涉及了政策制定、标准规范、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等各个方面。载人深空探测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污染源,必须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和防护技术研究;深入研究国际行星保护政策、法规和技术体系,对于我国后续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徐冲辛冰牧吴斌谢琼
关键词: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微生物控制
载人航天器下行细菌对LY12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载人航天器舱中材料的微生物腐蚀问题,采用腐蚀失重法、溶解性元素浓度分析、形貌观察和电化学测试等,评估了载人航天器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舱内的三株下行细菌对LY12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与无菌对照比,LY12铝合金在接种菌H1、H3和菌S10-1体系中的腐蚀速率分别增加了9.09%、2.26%和22.71%,溶解性铝浓度分别增加了44.74%、31.58%和30.53%。扫描电镜显示LY12铝合金表面形成了一层生物膜和腐蚀产物,清洗后表面腐蚀程度更加明显。电化学分析表明:细菌能改变铝合金表面的电化学性质进而加速腐蚀过程。
陈景威随欣张乃夫高龙成吴志强秦利锋谢琼刘长庭杨宇杨军
关键词:微生物腐蚀载人航天器细菌LY12铝合金
过表达Tribbles同源蛋白3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I型胶原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过表达Tribbles同源蛋白3对小鼠成纤维细胞3T3-NIH分泌胶原的影响。方法使用腺病毒载体过量表达Tribbles同源蛋白3,使用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ibbles同源蛋白3的过量表达情况,使用天狼猩红染色试剂盒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胶原的表达。结果使用过量表达Tribbles同源蛋白3的腺病毒载体可以增加成纤维细胞3T3-NIH中Tribbles同源蛋白3的转录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增加3T3-NIH细胞中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II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过量表达Tribbles同源蛋白3可以促进小鼠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的表达与分泌。
刘虹谢琼李勇枝薛春美王静王佳平
关键词:辅助病毒胶原I型
空间环境对微生物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概述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空间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近况,概述了常见空间环境因素引起的微生物生理生化性状改变的特点和表现,空间环境因素改变微生物生物学性状的作用机制,以及空间微生物学的发展和展望。
张燕玲薛小平谢琼
关键词:空间环境微生物分子机理
载人航天器环境微生物免培养法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载人航天器座舱中微生物的危害会越来越严重,环境微生物监测对保障乘组健康和航天器安全至关重要。目前载人航天器所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为培养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ATP、LPS、DNA等分子生物标志物为靶点的非培养法检测技术被设计应用于载人航天器环境微生物监测。回顾了在轨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目前在轨应用的以培养法为基础的微生物评价方法和以非培养法为基础的微生物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以期为中国在轨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辛冰牧王珩徐冲徐冲赵爽张红
关键词:载人航天器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监测培养法
模拟微重力环境对大肠杆菌形态与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模拟微重力生物效应回转器处理大肠杆菌ATCC 25922,利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模拟微重力环境对大肠杆菌的形态及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处理菌株与对照菌株相比在形态、长宽度、表面超微结构等方面有明显改变。表明微生物的形态和表面超微结构与微重力的变化有关。
王伟薛小平杨慧谢琼
关键词:微重力回转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