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琳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神经干
  • 7篇神经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5篇叶酸
  • 5篇缺氧
  • 3篇体外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电泳
  • 2篇新生鼠
  • 2篇信号
  • 2篇体外缺氧
  • 2篇通路
  • 2篇内障
  • 2篇人工晶状体
  • 2篇晶状体
  • 2篇可调节

机构

  • 1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武警医学院

作者

  • 12篇赵琳
  • 6篇黄国伟
  • 5篇刘欢
  • 5篇杨阳
  • 4篇李筱荣
  • 4篇尤清菊
  • 3篇张绪梅
  • 3篇刘佳杰
  • 2篇何冰
  • 1篇胡博杰

传媒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研究现状
2007年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功能性视力要求的提高,依据人眼调节原理设计的,能够同时提供较好远、近视力的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日渐完善,更接近于生理状态的晶状体。本文就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目前主要的设计类型及其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赵琳李筱荣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8年
具有调节能力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为白内障患者提供较好的全程视力。目前主要的3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已被临床证实有一定的调节功能。用于检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调节力的方法也逐渐增多,并各有其优势及局限性。本文就以上内容做一综述。
赵琳李筱荣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
眼前段毒性综合征被引量:4
2008年
眼前段毒性综合征是一种无菌性的术后炎性反应,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并可引起严重的继发性反应;病因繁多而复杂,目前已知的相关因素有灌注液和黏弹剂、眼内器械相关感染源、药物因素和人工晶状体等;易与感染性眼内炎相混淆,诊断比较困难;目前已报道的有效药物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在预防。
赵琳李筱荣
关键词:眼前半段手术后并发症内皮角膜
体外缺氧条件下新生鼠神经干细胞pERK1/2表达与叶酸的影响
2010年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经证实,神经干细胞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叶酸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激活ERK1/2的磷酸化,进而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目的:探讨叶酸在体外缺氧条件下对神经干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以1×108L-1接种于培养瓶,设立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缺氧模型组、叶酸缺乏组、叶酸添加组细胞均于第3天放入自制缺氧装置,37℃恒温箱中缺氧培养6h,4组的叶酸含量分别为4mg/L,4mg/L,0.65mg/L,8mg/L。收集增殖6d的细胞,锥虫蓝计数细胞密度,RT-PCR法检测pERK1/2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pERK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与缺氧模型组比较,叶酸添加组能促进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pERK1/2 mRNA、蛋白的表达,而叶酸缺乏组则抑制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以及pERK1/2 mRNA、蛋白的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证实添加叶酸后可激活ERK1/2磷酸化,进而促进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杨阳黄国伟张绪梅赵琳尤清菊刘佳杰
关键词:缺氧培养神经干细胞
叶酸对体外缺氧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叶酸(folic acid)对体外缺氧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叶酸促进脑缺血缺氧损伤神经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通过机械吹...
赵琳
关键词:叶酸神经干细胞脑缺血缺氧
文献传递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双向凝胶电泳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神经干细胞是当今研究热点,双向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基础,有必要建立稳定的神经干细胞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体系。目的:通过对神经干细胞双向凝胶电泳几个关键步骤的分析,建立稳定、重复性好的神经干细胞双向凝胶电泳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无血清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并进行鉴定。提取样品蛋白并裂解,被动水化,采用不同IEF 参数,使用 PDQuest8.0 软件对图谱进行分析和比较。观察不同等点聚焦参数下双向电泳图谱质量,蛋白质点的数目及重复性。结果与结论:不同 IEF 参数条件下的双向电泳图谱的质量有所不同,增加低电压的除盐步骤有助于去除电泳胶图上的横纹。在 80 000 Vh 聚焦总能量下,获得较理想的电泳图。通过选用适当的 IEF 参数,建立了适当的神经干细胞双向凝胶电泳方法。
刘欢黄国伟何冰杨阳赵琳
关键词: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神经退行性疾病
叶酸对缺氧新生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叶酸(FA)对缺氧条件下体外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24h内新生SD大鼠大脑半球,进行NSCs原代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缺氧叶酸添加组、缺氧叶酸缺乏组共4组。培养第3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进行缺氧处理,造成缺氧损伤;培养6d后收集细胞,进行MTT法、5-溴脱氧尿苷(BrdU)掺入法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法检测叶酸对缺氧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MTT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细胞OD值较缺氧模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叶酸添加组OD值明显高于其它缺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双标阳性率比较,缺氧模型组双标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叶酸添加组明显高于其它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持续缺氧可造成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添加叶酸使缺氧神经干细胞增长率增加,提示叶酸能促进体外缺氧新生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尤清菊张绪梅刘欢杨阳赵琳刘佳杰黄国伟
关键词:叶酸神经干细胞缺氧增殖
五肽化合物CMS010.26对过敏性哮喘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五肽化合物CMS010.26对T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增殖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观察CMS010.26对过敏性哮喘(A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在对过敏性哮喘和SLE...
赵琳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T淋巴细胞
文献传递
叶酸对体外缺氧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Hes5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叶酸对体外缺氧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Hes5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24h新生SD大鼠脑神经干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缺氧叶酸添加组、缺氧叶酸缺乏组;于增殖第3天将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其他3组细胞进行缺氧培养,6h后取出,继续培养至第6天收集细胞;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缺氧损伤后的各组细胞密度;RT-PCR方法检测Hes5mRNA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Hes5蛋白表达。结果:缺氧叶酸添加组细胞密度高于其他各组,缺氧叶酸缺乏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缺氧叶酸添加组的Hes5mRNA表达量高于其余3组,缺氧叶酸缺乏组表达最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表明,缺氧叶酸添加组Hes5蛋白表达高于其他各组,缺氧叶酸缺乏组Hes5蛋白表达量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造模成功;叶酸对缺氧损伤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可为预防和治疗脑缺血缺氧损伤提供依据。
赵琳张绪梅刘欢杨阳尤清菊刘佳杰黄国伟
关键词:叶酸缺氧神经干细胞
双向电泳分析叶酸对神经干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对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胚胎大鼠NSCs并进行鉴定,采用叶酸缺乏培养基培养NSCs,根据叶酸添加终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叶酸缺乏(Folate-D)组、叶酸补充(Folate-L)组,各组叶酸终浓度分别为4、0.6、8mg/L。应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分析各组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建立了稳定可重复的NSCs2-DE图谱,与Control组相比,Folate-D组2个蛋白点表达量降低,4个蛋白点表达量升高;Folate-L组2个蛋白点表达量降低,1个蛋白点表达量升高。结论:叶酸缺乏或补充叶酸影响NSCs蛋白表达,差异蛋白分离为进一步研究叶酸对NSCs增殖分化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刘欢黄国伟何冰杨阳赵琳
关键词:电泳叶酸干细胞蛋白质组学SPRAGUE-DAWLEY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