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守琴

作品数:26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2篇丘陵
  • 12篇丘陵区
  • 8篇山地
  • 8篇山地丘陵
  • 8篇山地丘陵区
  • 6篇土壤
  • 6篇耕地
  • 5篇紫色土
  • 3篇整治
  • 3篇水田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整治
  • 3篇抗剪
  • 3篇抗剪强度
  • 2篇地貌
  • 2篇地形
  • 2篇岩石
  • 2篇岩石碎屑
  • 2篇岩屑
  • 2篇碎屑

机构

  • 26篇西南大学
  • 2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26篇钟守琴
  • 21篇魏朝富
  • 4篇杨朝现
  • 4篇刘卫平
  • 3篇吕家恪
  • 3篇刘波
  • 3篇刘波
  • 3篇倪九派
  • 3篇张卫华
  • 2篇王谊
  • 2篇胡斐南
  • 2篇谢德体
  • 1篇刘涓
  • 1篇杨馨越
  • 1篇邵景安
  • 1篇刘波
  • 1篇钟茫
  • 1篇高鹏飞
  • 1篇高明
  • 1篇慈恩

传媒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简易双木棒交叉磨土制样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双木棒交叉磨土制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两根圆形木棒交叉叠放在待磨土样上方,然后拉动上木棒做直线往复运动,利用两根木棒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下木棒连续往返滚动,研磨土样,直至土样制备完成。本发明的制样方法适...
王谊倪呈圣倪九派钟守琴谢德体
文献传递
紫色土丘陵区田间道基础及工程处理被引量:4
2015年
紫色土丘陵山区地形起伏不平,不同的地形部位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不同路基基础.本文针对紫色土丘陵山区冲田(冬水田)、塝田(水旱轮作田)和旱地路基基础,进行田间道路基分析及路基处理研究.冲田粘粒含量最大,达到41.35%;塝田次之,含量为22.25%;旱地最小,含量只有11.23%.冲田的塑性指数最大,达到21.47;塝田次之,为16.98;旱地最小,只有8.11.田间道过冲田段主要为填方路段,淤泥较多,力学性质差,路基处理时先挖除1m厚的淤泥,然后换填取自旱地的路基土,并分层碾压,压实度大于90%,道路两侧设计条石挡土墙;塝田段先换填0.5m厚的淤泥,同时增高路基以保证道路连续,然后碾压;旱地段只需清除表层腐殖土后铺设路面材料,不做特殊处理.
刘波钟守琴魏朝富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挡土墙
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可提升潜力空间分布及保护分区——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被引量:4
2023年
基于地貌尺度划定耕地保护区可为山地丘陵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采用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重庆市江津区耕地质量可提升潜力空间分布特征;在与耕地质量可改良因子限制程度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耕地保护分区识别与强度诊断模型,划定不同地貌类型的耕地保护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质量可改良因子限制程度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带状分布形态;高限制区所占面积最大,占比34.78%。研究区耕地自然等可提升潜力指数呈现东南向西北降低的分布趋势“,随机”型分布较多,占比41.71%;耕地利用等可提升潜力指数呈“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高-高”型“、低-低”型和“随机”型三者分布占比相当。浅丘平坝区应以重点保护为主,将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中丘区应将一般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尽力避免非农建设的挤占;高丘区和山地区应将一般保护与限制保护相结合,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将耕地质量提升潜力与耕地质量限制程度相耦合能够更加明确耕地近期重点保护的区域,同时从地貌尺度划定耕地保护区能够与耕地差异化保护的现实需求相适应,两者可为山地丘陵区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董婷杨朝现钟守琴李伶俐史宇微魏朝富
关键词:地貌耕地质量山地丘陵区
地块尺度上西南丘陵山区耕地价值测算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3个方面进行耕地价值测算。研究表明,研究区调查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68.19万元/hm2,其中,水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00.39万元/hm2,旱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212.24万元/hm2;同时,在调查的地块中,水田地块的经济价值普遍小于旱地地块,从平均经济价值来看,旱地经济价值是水田的经济价值的4倍,而对于造成这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耕地的复种指数;另外,在同一种耕种模式下,存在调查地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价值",而经常被人们忽略的耕地的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和占总耕地价值的百分比平均为36%,其中,"水稻"占比例最高为65%,"玉米-红薯-豆类"占百分比最低为24%。因此,通过耕地价值的测算,能充分体现耕地的社会作用和生态作用。
钟守琴杨馨越魏朝富
关键词:耕地价值
基于农地流转的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技术体系优化及实证被引量:21
2017年
为推动山地丘陵区农业现代化,该文论述了农业转型中的资源流动过程、优化路径和整合技术,并以重庆市江津区小园村为示范点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通过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联动实施,能够整合土地流转以经营权集中为方向的产权调整功能和土地整治的工程改造功能,既克服了土地集中过后田块归并整形和基础设施配套难题,又弥补了以农户地块为单元的工程规划与设计缺陷,适应了农业转型发展的资源流动与整合需求,为各类资源要素的耦合协调奠定了产权基础和工程基础。将基于土地流转的资源优化路径及其驱动下集成的土地整治技术体系应用于实践。结果显示,应用前后,示范点土地流转率由<10%增至36.5%,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由<5%增至54.02%,农业产业多样化指数由<5增至18.56,平均田块密度由10.90降至6.69块/hm^2,耕作田块形状指数由15.85降至11.18,有效土层厚度由35~40 cm增至>50 cm;同时,灌溉保证率提升13.15%,田间道密度提升值为41.39 m/hm^2,生产路密度提升值为87.04 m/hm^2,农业机械动力提升130.77%;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率达26.52%,农民新村建设集中率达39.56%,宅基地拆除废渣就地处理率达81.45%,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统筹城镇建设用地率达70.24%,农户宅基地复垦增值水平平均每户89 195元。由此可见,在山地丘陵区崎岖地貌背景下,释放农业规模经营的资源优化效应关键在于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联动实施,而基于农地流转的土地整治技术体系优化,能够为山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信桂新杨朝现邵景安钟守琴魏朝富
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地利用
基于地形复杂度的重庆市耕地“宜机化”改造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5
2022年
"宜机化"改造是推进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根本之路,对其进行科学的适宜性评价能合理规划改造进程,对提高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的效率和准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高程、坡度和地块破碎度等3个地形限制因素,以重庆市各区县为评价单元,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及数据包络法(DEA),对耕地进行"宜机化"改造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市耕地小而碎,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2)耕地主要分布在坡度为6°~15°、海拔高度为200~500 m区域,其中海拔在300~400 m范围内的耕地是"宜机化"改造最理想的区域,占主要耕地的48.88%。3)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将综合地形复杂度指数分段后得到6个适宜程度:非常适宜、适宜、比较适宜、比较不适宜、不适宜和非常不适宜;低于平均地形复杂度指数值的区县共25个,包括处于非常适宜区的潼南区等9个区县、处于适宜区的璧山区等7个区县和处于比较适宜区的綦江区等9个区县。评价结果与重庆市地貌格局高度重合,建议优先考虑在适宜性程度高的区县进行"宜机化"改造。因此,在GIS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撑下,基于地形复杂度的适宜性评价方法能有效评价丘陵山地耕地"宜机化"改造的适宜性,对耕地坡度<15°的区域进行"宜机化"改造将大大提升重庆市农业机械化程度,重庆市耕地"宜机化"改造潜力大。
李伶俐李江文钟守琴杨朝现魏朝富
煤矿采空沉陷稳定区损毁水田的修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采空沉陷稳定区损毁水田的修复方法,包括夯实田坎修复和搅浆沉降田面修复,搅浆沉降田面修复包括以下步骤:翻耕泡田,包括:翻耕和灌水泡田,翻耕和灌水泡田同时进行;水整田,包括:搅浆整田;翻耕泡田和搅浆整田间...
钟守琴张卫华魏朝富吕家恪刘波
文献传递
可实现坡耕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量化研究的收集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坡耕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量化研究的收集系统,包括若干沿顺坡方向埋设于土体中的U型条形收集槽,所述U型条带收集槽的长度与坡面长度一致,且条形收集槽内设置有透水层;所述条形收集槽分别埋设于耕作层、心土层和母...
王谊倪九派谢德体倪呈圣高明钟守琴
文献传递
微地貌及气候对山坪塘空间分布及灌溉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山坪塘在丘陵区农田灌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水资源调节作用,揭示丘陵区山坪塘的空间分布及灌溉能力,可为山坪塘等小型水源工程整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缓丘区、低丘区和中丘区3个小尺度丘陵地貌区为样区,利用1∶2 000地形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Arc GIS软件提取了样区内共计85口山坪塘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并在1961—2010年气象数据基础上从供水能力和集水区水土资源利用的角度探讨了不同微地貌条件下的山坪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缓丘区山坪塘平均蓄水面积(3 371 m2/口)及景观面积比(171.64 m2/hm2)均明显大于低丘区和中丘区,低丘区和中丘区山坪塘平均蓄水面积及景观面积比相当,中丘区山坪塘空间分离度明显小于缓丘区和低丘区。2)缓丘区山坪塘地形指数平均值14.34,明显大于低丘区(11.81)和中丘区(11.35),3个样区山坪塘蓄水面积与地形指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山坪塘蓄水面积随地形指数大致呈现指数变化趋势,且变化的敏感性在样区之间存在差异。3)山坪塘灌溉保证能力总体上均随着蓄水面积的增大呈现增大的趋势,但灌溉保证能力在样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缓丘区和中丘区山坪塘灌溉保证能力相当,但明显高于低丘区。因此,丘陵区地形条件是山坪塘空间格局的决定因素;山坪塘位置的地形指数是导致山坪塘蓄水容量差异的重要因素;农田灌溉需要是人为活动导致山坪塘数量及容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集水区地形条件和气候因子能间接影响灌溉需水量,是影响山坪塘特征的根本原因。
刘卫平钟守琴魏朝富
关键词:灌溉地形气候因子丘陵区
基于土地整治的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潜力测算被引量:22
2018年
准确地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和科学地测算耕地质量潜力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并通过准确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确定提升方案,测算了重庆市綦江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区现状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648.02~1 659.33,整治后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761.81~1 783.04,耕地质量平均可提高0.79个利用等;2)得到的现状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折算为基准作物的实际产量的相关性(R^2=0.895 0)大于农用地分等成果(R^2=0.797 4);3)高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丘陵地带,整治重点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低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陡坡中山地带和有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丘陵区,整治重点为防止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提供的潜力测算方法适应了差别化土地整治需求,保证了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潜力实现的可行性,可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有所差异,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应有侧重点.
王婕魏朝富刘卫平钟守琴信桂新
关键词: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