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崇禹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多环芳烃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被引量:13
- 2005年
- 采集了天津东丽区幼穗期、蜡熟期和枯熟期的水稻植株样品,研究了多环芳烃在其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中PAH15含量在幼穗期之后不断增加,至枯熟期达到土壤浓度的3倍.茎叶中PAH15含量则从幼穗期到枯熟期呈现逐渐下降的一般趋势,且穗梗含量高于稻茎,第一叶含量高于下叶.水稻籽实成熟期间生物量迅速增加,其增速高于PAH15累积,这样的稀释作用造成表观浓度的下降.水稻地上部分各器官PAH15含量与脂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焦杏春介崇禹丁力军吴水平摆亚军兰天李尧刘煜刘文新陶澍
- 关键词:多环芳烃水稻生物有效性器官
- 羰基物在矿物颗粒物表面大气非均相反应
-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大气化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羰基化合物是大气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OVOCs物种。
在对流层大气中,羰基化合物是一些重要氧化性自由基的储库分子,同时又是这些自由基的汇,因此它们在大气...
- 介崇禹
- 关键词:非均相反应羰基化合物大气化学大气颗粒物
- T-FTIR研究大气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被引量:2
- 2008年
- 大气颗粒物表面发生的非均相反应已成为目前大气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现有的研究手段存在很多不足,目前人们对大气中痕量气体物质在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动力学和机理了解得还很有限。文章开发了基于透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FTIR)的研究颗粒物表面反应的方法,可以从分子水平观测颗粒物表面的物理化学变化。通过对一个大气模型反应体系即常温常压下甲基丙烯醛(MAC)在二氧化硅颗粒物表面反应的表征,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定性和定量表征颗粒物上的非均相反应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反应过程的红外谱图信号清晰,表征灵敏;红外光能量较低,不会损害样品,可以实现对反应的原位观测。经HPLC分析结果证明,T-FTIR表征结果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好,即使在湿度存在条件下其定性和定量也是可靠的。该方法为实验室模拟研究实际大气条件下的非均相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介崇禹陈忠明李爽王红丽
- 关键词:颗粒物非均相反应
- MAC在α-Al2O3表面非均相反应的T-FTIR研究
-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在矿物质颗粒物上非均相化学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反应机理很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透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FTIR)与常压流动管反应器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大气中重要VOC组分甲基丙烯醛(MAC)在矿...
- 赵佳宁陈忠明介崇禹
- 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分析红外光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