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伟

作品数:63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骨折
  • 16篇手术
  • 12篇关节
  • 11篇髋臼
  • 9篇固定术
  • 8篇软骨
  • 8篇疗效
  • 7篇骨折固定
  • 7篇骨折固定术
  • 6篇胫骨
  • 6篇疗效分析
  • 5篇远端
  • 5篇手术治疗
  • 5篇髋臼骨
  • 5篇髋臼骨折
  • 5篇关节面
  • 4篇髓内
  • 4篇桡骨远端
  • 4篇外科
  • 4篇内固定

机构

  • 54篇解放军第25...
  • 6篇河北北方学院...
  • 6篇解放军第二五...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作者

  • 60篇刘晓伟
  • 24篇康锦
  • 11篇刘振利
  • 10篇张绪斌
  • 10篇高岩
  • 10篇高杰
  • 10篇孙继飞
  • 9篇张全顺
  • 9篇贾卫斗
  • 9篇马成利
  • 8篇李铁军
  • 8篇许英杰
  • 7篇郑铁钢
  • 7篇赵明
  • 7篇李超
  • 6篇李永乐
  • 6篇禹爱梅
  • 4篇纪蓉
  • 4篇崔峰
  • 4篇张耀元

传媒

  • 6篇人民军医
  • 5篇海南医学院学...
  • 5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现代手术...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4篇1997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充分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极远端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手术治疗34例(35踝)胫骨极远端关节面附近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0~71岁,平均36.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2例,高处坠落伤2例。AO/创伤骨科协会(OTA)分型:43-B33例,43-C15例,43-C218例,43-C38例。术前充分利用跟骨牵引结合手法复位矫正骨折移位,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可单一或联合选择踝关节内侧、前内、前外侧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PO)入路,粉碎严重的塌陷关节面在定位直视下以距骨关节面作为模具、细克氏针(1—1.5mm)及细螺钉(2.1~2.7mm系列)固定稳定、软骨下骨下方打压植骨等方法修复,后再应用胫骨远端解剖型短小锁定接骨板多方位固定,远端排钉支撑,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采用Teeny—Wiss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临床症状和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获随访11~38个月,平均16.6个月。无感染、切口不愈合、钢板外露等手术并发症。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32例,不满意1例,差1例。Teeny—Wiss踝关节评分:优31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7%。术后创伤性关节炎3例,口服止痛药物,疼痛明显缓解。结论通过术前充分复位矫正骨折移位、微创联合使用锁定钢板、远端排钉、打压植骨及有限固定骨折块稳定技术治疗胫骨极远端pilon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好。
康锦李永乐刘晓伟李铁军赵明李超范先东
关键词:胫骨骨折牵引术外固定器PILON骨折
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骨软骨损伤联合体的手术修复策略
康锦刘晓伟张全顺韩凤莲张旭斌杨英粉
随着大量高动能创伤的出现,在创伤中软骨下骨与软骨损伤绝大数是同时存在,伤后关节功能的预后质量与软骨下骨、软骨修复及愈合质量直接相关,该研究可应用于大面积关节面损伤合并骨与软骨的严重粉碎损伤髋、膝关节损伤修复治疗过程,以达...
关键词:
关键词: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整体修复及微型螺钉的应用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螺钉等方法整体修复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8例(38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为15~71岁(平均38.6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简单型骨折35例,均为单纯后壁骨折;复合型骨折3例,其中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均为涉及后壁的粉碎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选择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路,术中探查发现后壁粉碎合并臼唇碎裂及盂唇不同程度撕裂,选择微型螺钉或微型螺钉钢板系统修复粉碎骨折及碎裂臼唇,结合骨盆重建锁定接骨板桥接支撑固定,同时缝合撕裂盂唇,整体修复、重建以后壁为主的后侧关节结构。结果38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优36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38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0.2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de d'Aubigne & Postel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术后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3例患者发生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疼痛、弹响、绞索、卡压及行走不稳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微型钢板、螺钉等方法修复粉碎的髋臼后壁骨折,同时缝合固定撕裂的盂唇,一期完成髋臼后壁损伤全修复,治疗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康锦马林郑铁钢刘晓伟许英杰赵明李铁军李永乐高杰乔文海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板骨钉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2.6±13.8)岁,采用不离断外旋短肌群的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联合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5.2±10.2)岁,应用传统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联合前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等。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94.2±32.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35.8±88.0)min],术中出血量[(220.8±96.7)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405.5±95.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改良组优2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20例,良3例,可5例,优良率为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10.1±1.9)、(9.9±2.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改良组优2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12例,良6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K-L入路比较,改良K—L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可以在髋臼骨折后侧入路中应用。
康锦马林郑铁钢刘晓伟许英杰李铁军赵明李超高杰乔文海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入路
骨软骨块结构性修复重建关节面治疗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策略
康锦刘晓伟马成利高杰张绪斌张全顺
随着高动能创伤的涌现,关节内骨折粉碎严重程度愈加凸显,在该类损伤中骨与软骨的损伤同时存在且复杂,伤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与关节内粉碎性骨软骨面复位质量、软骨下骨、软骨修复及愈合质量直接相关,故关节创伤方面面临解决的棘手问题是:...
关键词:
关键词:关节内骨折
髋臼粉碎性骨折关节面手术修复策略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髋臼粉碎性骨折关节面手术修复方法及对软骨与骨性关节面愈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4月至2010年5月手术治疗粉碎性髋臼骨折48例(48髋),均为严重关节内粉碎性骨折;选择髂腹股沟、后外侧或前后联合人路。术中粉碎严重的关节面(碎裂软骨下骨及未游离的关节软骨)利用股骨头作为模具、植骨支撑、镶嵌挤压、拉力螺钉加压及可吸收螺丝钉(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固定、阻挡等方法拼接,后再应用骨盆重建接骨板固定。术后根据固定情况穿矫形鞋或皮牵引限制髋部活动4~6周,后床上进行关节功能锻炼,3个月下床活动。结果随访11.0—22.0个月,平均14.6个月。临床功能评价:优44髋,良3髋,差1髋,优良率97.92%(47/48)。结论以股骨头作为模具、应用植骨支撑、碎骨镶嵌挤压、拉力螺钉及可吸收螺钉固定、阻挡等方法辅助完成复杂粉碎性髋臼骨折关节面的重建,可明显提高重建接骨板在严重髋臼骨折的复位、愈合质量,使髋关节获得满意功能。
康锦刘晓伟马成利高杰张绪斌张全顺
关键词:骨折软骨关节外科手术
骨旁脂肪瘤误诊1例分析
2008年
孙继飞刘振利刘晓伟高岩
关键词:误诊病例报告
延迟手术修复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24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0月-2010年6月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而延期治疗的陈旧髋臼骨折24例(24髋),男18例,女6例;年龄22~68岁[(42.2±10.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6周[(4.6±1.3)周]。按Letournel分型:简单骨折11例,其中后壁6例,前壁1例,后柱1例,前柱1例,横行2例;复合骨折13例,其中后柱伴后壁6例,横行伴后壁2例,“T”形骨折1例,伴后方半横行骨折2例,双柱2例。手术入路选择髂腹股沟入路2例,髋臼后侧入路13例,联合入路9例。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15.6±10.5)个月]。依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21例,不满意2例,差I例。依据改良d’Aubigne-Postel临床结果评分:优21例,良2例,差1例。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11例,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6例。结论延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粉碎性髋臼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
康锦刘晓伟马成利高杰张绪斌张全顺
关键词:髋臼骨折
复杂髋臼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重建修复复杂髋臼粉碎性骨折的策略及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粉碎性髋臼骨折18例18髋,均为严重粉碎的复杂髋臼骨折。手术均选择前(髂腹股沟入路)后(Kocher-langebeck)联合入路。术中粉碎严重的髋臼关节面(碎裂软骨下骨及未游离的关节软骨)利用股骨头模具作用、可吸收螺钉(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固定重建深部支点、打压植骨支撑、细克氏针多针临时固定、空心拉力螺钉线性加压镶嵌挤压关节面碎小骨折块等策略,后再应用骨盆重建接骨板固定。术后根据固定情况给予穿矫形鞋或皮牵引限制髋部活动4~6周,后床上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下床活动。结果 18髋随访11~22个月,平均14.6个月,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1]标准:解剖复位15髋,满意2髋,差1髋。采用改良Mere d’Aubigne-Postel[2]临床结果评分:优15髋,良2髋,差1髋。结论通过股骨头模具、植骨支撑、碎骨镶嵌挤压、可吸收螺钉重建骨折部支点、细克氏针多针临时固定等内固定策略改变完成复杂粉碎性髋臼骨折关节面的重建治疗,可明显提高重建接骨板在严重粉碎性髋臼骨折病例治疗中的疗效。
康锦刘晓伟乔文海郝玉洞高杰马成利
关键词:骨折软骨关节髋臼
平台及近平台部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平台及近平台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策略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髌上入路方法对局部软组织条件差,通过体外微创闭合复位及固定手段能够矫正移位,应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以关节面劈裂为主的胫骨平台骨折及胫骨近平台干骺端骨折12例。结果 1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0~110分钟,平均92.6分钟;术中未使用止血带,出血量120~220ml。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4周。术后X线片及CT检查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无感染等围术期并发症。术后1年全部病例K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通过髌上入路对部分胫骨平台及近平台部骨折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康锦李永乐许英杰刘晓伟李铁军赵明高彬李超高杰刘晶星
关键词:胫骨骨折髓内针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