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美杰

作品数:41 被引量:281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11篇传媒
  • 10篇中国传媒
  • 8篇媒介
  • 6篇传媒业
  • 5篇中国传媒业
  • 5篇社会
  • 4篇新闻
  • 4篇人工智能
  • 4篇经济研究
  • 4篇词频分析
  • 3篇永生
  • 3篇社会视野
  • 3篇实证
  • 3篇实证分析
  • 3篇传媒经济
  • 2篇知识
  • 2篇社会视角
  • 2篇人机
  • 2篇物质性
  • 2篇物种

机构

  • 25篇福建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劳动关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省委办公...
  • 1篇澳门城市大学

作者

  • 37篇宋美杰
  • 11篇喻国明
  • 2篇王亮
  • 2篇刘建华
  • 2篇苏林森
  • 1篇刘云
  • 1篇许子豪
  • 1篇陈力丹

传媒

  • 6篇编辑之友
  • 5篇现代传播(中...
  • 4篇中国报业
  • 3篇新闻与写作
  • 3篇福建理论学习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艺术与设计(...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东南学术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新闻界
  • 1篇传媒论坛
  • 1篇新闻前哨
  • 1篇国际传播
  • 1篇东南传播
  • 1篇海峡通讯
  • 1篇文化与传播
  • 1篇信息技术与管...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出人类世:作为同伴物种的人工智能与跨物种交往被引量:2
2024年
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体、动植物、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等均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可对话性与能动性。“跨生命”与“跨物种”的互动已成为传播学研究不可回避的议题。本文引入哈拉维的“同伴物种”理论,采用“非拟人化”和“非客体化”的“物种”视角来审视人工智能,从关系性存在、摄受共生及文化技术交织等多重维度剖析人-AI交往的复杂性。作为新物种的人工智能,在依附与互利、演替与突变、兼容与竞争的过程中,与人类建立了紧密的同伴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走出人类世,建立异类接合、互构共成、多物种共生的人-AI交往观,迎接即将到来的跨物种、跨生命的新交往模式。
宋美杰
关键词:人工智能
作为生存媒介的元宇宙:意识上传、身体再造与数字永生被引量:12
2023年
一直以来,人类相继利用不同的传播手段探索生命留存的可能。从社交媒体的数字痕迹到逝者聊天机器人、数字虚拟人,媒介技术的变革让“生死间沟通”的真实感渐趋增强。幻想媒介考古提供了超越现有技术的前瞻性视角,元宇宙成为生存空间后的人类处境。极致的数据化构成了意识上传、实现永生的前提条件,触觉媒介成为灵肉分离状态下连通生死、再现身体的关键媒介。在元宇宙世界,死亡不再是“消逝”而仅是“肉体自我”的割舍,但身体缺失的危机反而凸显了肉体和感官对于人类“在世存在”的意义。因此,人类在追寻数字永生的道路上需要摆脱元宇宙的游戏观,反思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的“数字自我”将如何面对数字奴役、阶层区隔、自我与主体性消解等问题。
宋美杰曲美伊
关键词:触觉
智能新物种崛起与人机传播模式重构被引量:9
2023年
智能媒介既是人际沟通的中介,又是人机传播的对话者。技术能动性与人类意向性融合催生出聊天机器人、智能音箱、数字人、AIGC等介于人与工具之间的新物种。智能体以传递指令、任务协作、提供社会支持等方式进入生活世界,扮演着信使、代理、伴侣等角色。这种人智协同的实践打破了以往以人类为中心的研究惯性,“(人—AI)—人”“人—界面—AI”“(人—AI)—世界”成为跨物种交往下的人机传播新模式。智能媒介使人与人、人与物的交互更加通畅,人类能感知到的世界范围也随之扩大,但我们也需警惕AI对人类意向性的控制以及人机传播对人类交流的影响。
宋美杰刘云
生死沟通:智能时代传播研究新议题
2024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如话家常的寥寥数句道出了古今共通的悼亡与哀思之情。心理学研究发现,走出丧亲之痛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接纳死亡的事实,体验、承认丧亲之痛,寻找与逝者保持联结的方式,适应新的生活。媒介一直以来在维系联结、沟通生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了杨贵妃的“招魂”仪式,“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化解了唐明皇的遗憾与思念。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数字世界架构师图恒宇把女儿图丫丫的意识上传到电脑中,通过培育“数字生命”实现了生死对话。
宋美杰
关键词:《长恨歌》唐明皇杨贵妃科幻电影悼亡
邻避事件的发生机理与科学传播
2016年
一、邻避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邻避项目起源于欧美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之中,当时在城市中兴建垃圾处理厂等市政设施经常会遭到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他们反对的诉求通常是“别建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yard)。
宋美杰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垃圾处理厂市政设施
行为理论下的健康信息寻求模型构建——基于北京居民健康信息调查被引量:10
2015年
本研究是在北京居民健康信息调查基础之上展开的关于健康信息行为的基础性研究。问卷工具借鉴了美国HINTS调查的经验并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修改。作为健康传播与信息行为研究的交叉领域,研究目的在于初步构造一个符合当前中国媒介环境、医疗环境、健康信息环境的"健康信息寻求模型"。研究发现支持了媒介依赖理论,并验证了媒介接触、人际交流、人口统计特征对个人主动寻求健康信息行为的影响。
宋美杰喻国明
关键词:健康信息信息行为理性行为理论媒介依赖
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学术地图”——基于共引分析方法的研究探索被引量:18
2012年
本文以范式理论为框架,采用共引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数据处理手段,利用Bibexcel、Citespace等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技术,构建出了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学术地图,对中国近十年来传媒经济研究的学术共同体状况与研究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归类,进而探究大陆传媒经济的研究范式和科学发展阶段。
喻国明宋美杰
关键词:传媒经济学术研究范式理论
中国传媒业总体状况分析报告--对于中国媒介经济的关键、结构与走势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本课题组自2008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传媒发展指数”这个概念,并创建了一整套用于评价测量的指标体系,目的是:1.将我国现有的各种权威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数据与传媒业的数据形成关联,在这种关联中形成新的指标,实现对既有统计数据的价值挖掘;2.构建传媒发展状况的评测指标体系,监测与评估全国及31个省市区的传媒综合实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CMDI)"课题组喻国明苏林森刘建华宋美杰宋美杰
关键词:中国传媒业媒介经济实证分析传媒发展指标体系
网络直播的娱乐狂欢与知识分享被引量:6
2016年
当前网络直播平台的核心功能是提供娱乐与社交,但对于其主体用户——90后"空巢青年"而言,掩藏在娱乐、社交下的心理需求是发泄压力和寻求群体性陪伴。本文基于多家研究机构的行业报告数据,以网络生态、90后群体的生命阶段、社会发展现实的视角,解析网络直播的平台现状、用户需求,预期下一阶段平台的发展。随着资本力量的介入,娱乐与垂直可能成为网络直播未来争夺的两极。
宋美杰
关键词:网络直播娱乐狂欢知识分享
中国传媒业:发展状况、热点聚焦与未来走势——基于2010年关涉传媒业文本的高频词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新闻报道关键词来分析传媒业的变动与趋势,是以一种跳出业内视角的社会视野来审视传媒业。新闻报道所用的词汇,本文首先通过词频这一量化指标客观呈现出来,再按照词汇的性质划分为地域词汇、媒体词汇、行业词汇、人物词汇、趋势热点等词汇类型进行具体分析,社会视野和定量分析是本文区别于其他传媒业年度综述的特点。
喻国明宋美杰
关键词:中国传媒业高频词文本社会视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