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渊波 作品数:180 被引量:1,876 H指数:24 供职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鱼腥草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11 2005年 以鱼腥草带侧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以MS + 6-BA1.0mg/L + NAA0.05mg/L 为最佳,30d 侧芽诱导率可达66.7%;MS + 6-BA 2.0 mg/L + 2,4-D 0.2mg/L + NAA 0.2mg/L 对芽苗的继代增殖效果最好,40d 芽苗的增殖倍数可达7.4,且芽苗较高;以MS + 6-BA3.0mg/L + 2,4-D 0.5mg/L + NAA0.1mg/L 对芽苗的继代增重效果最好,40d 芽苗鲜重为7.358g;以沙和蛭石(1﹕1)为基质瓶外生根效果最好,30d 芽苗生根率可达84%。 龚伟 胡庭兴 宫渊波 张健 王景燕关键词:鱼腥草 生物量 瓶外生根 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腐殖质分布特征 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对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腐殖质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2mm粒径团聚体为主,占团聚体组成的60%左右。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及其组分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无明显规律,整体表现为〈1mm粒径团聚体中腐殖质及其组分的含量高于〉1mm粒径团聚体。各粒径团聚体对腐殖质及其组分的贡献率约46%~60%来自〉2mm粒径团聚体,这与〉2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较大有关。 王天高 何淑勤 尹忠 郑子成 宫渊波关键词:植被条件 土壤团聚体 土壤腐殖质 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交换性K^+、Na^+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交换性K+、N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均以>2mm粒径为主,0-10cm和10-20cm土层团聚体的分布均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刺槐林地>2mm团聚体含量最高,天然次生林地次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粒径团聚体分布特征各异。(2)0-10cm土层,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K+先增加后降低,其中0.5~0.25mm粒径团聚体中交换性K+含量最高;10-20cm土层,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天然次生林地和岷江柏幼林地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K+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其他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交换性K+分布特征各异。(3)0-10cm土层,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退耕岷江柏林地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Na+含量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5mm粒径团聚体中交换性Na+含量最高;10-20cm土层,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灌木林地土壤团聚体中的交换性Na+先增加后降低,以0.5~0.25mm粒径团聚体中交换性Na+含量最高;退耕岷江柏林地,团聚体中交换性Na+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以>5mm粒径团聚体交换性Na+含量最高;其他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Na+分布特征各异。 何淑勤 宫渊波 郑子成 孔祥东关键词:土壤团聚体 “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2010年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环境、保持水土是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保障。"一山三带"植被恢复模式(林—果—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山地丘陵区广为运用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对"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产生、原理、生态意义以及模式的实际应用等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该模式在我国南北方的适宜性。 胡慧蓉 宫渊波 胡庭兴关键词: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 川中丘陵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层蓄积量及持水特性 被引量:19 2014年 为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蓄积量和持水特征,结合野外分层采样法和室内浸泡法对川中丘陵区的5种典型林分类型45组枯落物样品分别进行持水试验。结果表明:柏木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最大为10.07t/hm2,分别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慈竹林和川杨林的1.13,1.14,1.37,3.00倍,其中各分解层含量表现为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未分解层。半分解和已分解层吸持水能力相当,均小于未分解层,未分解层中慈竹林的持水率和吸水速率最大,浸水15min的值分别为8.58g/g和92.37g/(g·h)。持水率和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均呈幂函数变化,2h后吸持水幅度减缓并趋于稳定。枯落物持水深和拦蓄深从大到小依次为柏木林、马尾松林、慈竹林、针阔混交林和川杨林,其中柏木林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深和有效拦蓄深分别为3.61mm和2.23mm,5min持水深约占最大持水的50%。故针叶林枯落物层的生态水文功能较显著,应加强管理和保护。 郑江坤 王婷婷 付万全 杨润红 宫渊波关键词:持水率 川中丘陵区 海拔、坡向对川西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氮、磷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1年 土壤氮(N)、磷(P)是植被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养分元素,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植被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川西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氮、磷组分的分布状况,对3个海拔梯度(3800 m、4000 m、4200 m)和两个坡向(半阴坡和半阳坡)下的土壤氮、磷组分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2.04±0.92 g/kg)较为丰富且高于全国水平,而全磷含量(0.43±0.12 g/kg)则较为缺乏且低于全国水平.与相似植被类型和环境的高山灌丛草甸土相比,较高的氮磷比(N/P,4.85±1.97)可能说明磷是研究区内植被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随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铵态氮(4.86±1.65 mg/kg)、硝态氮(2.19±1.78 mg/kg)和有效磷(3.18±1.75 mg/kg)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H均呈负相关.高海拔的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而土壤铵态氮在海拔间差异不显著,可能与温度、pH的分布有关.坡向显著改变了土壤水分和pH的分布,半阴坡土壤含有较高的土壤水分和较低的土壤pH,也含有更高的土壤矿质氮和有效磷含量,而土壤全氮和全磷在坡向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川西高山灌丛草甸土壤氮、磷组分含量大体呈现出高海拔高于低海拔,阴坡的矿质氮和有效磷高于阳坡的规律;结果对今后高山灌丛草甸氮、磷养分的循环与调控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与理论依据. 车明轩 吴强 方浩 康成芳 吕宸 许蔓菁 宫渊波关键词:海拔 坡向 川西高寒山地土壤有机碳与铁、铝矿物复合体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量化川西高寒山地土壤与铁、铝矿物相关的有机碳含量以及探讨川西高寒山地土壤铁、铝矿物对有机碳稳定性和累积方式的影响,采用选择性提取法研究了川西高寒山地的山地灰化土(MP)和高山草甸土(AM)中土壤有机碳与晶质金属氧化物(DH)提取、短程有序(HH)提取、矿物复合体以及有机—金属配合物(PP)提取中的有机碳和铁、铝的分布。结果表明,MP中DH,HH和PP提取的碳含量分别为(10.91±6.23)g/kg、(5.92±1.66)g/kg和(8.76±2.29)g/kg,分别占有机碳的20.92%,12.07%和19.93%;而AM中DH、HH和PP提取的碳含量分别为(9.05±1.33)g/kg、(5.52±1.02)g/kg和(9.12±3.21)g/kg,分别占有机碳的21.04%、12.47%和19.34%。3种提取剂提取的碳含量以及其占有机碳的百分比在MP和AW的A层土壤中均表现为PP>DH>HH,而在B层土壤中则表现为DH>PP≈HH。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深层土壤中次级矿物和晶体矿物丰度的显著增加,导致有机碳与铁、铝矿物复合体由有机—金属配合物主导转变为有机碳与晶质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复合体主导。PP提取的碳和其所占有机碳的百分比表现为A层高于B层,而DH和HH提取的碳含量和其所占有机碳的百分比大体表现为A层低于B层。由于MP特殊的土壤性质,这种差异在MP中更为明显。3种提取剂提取的金属(Al+Fe)含量在两种土壤中均表现为DH>HH>PP。而其提取的碳与金属的摩尔比表现为DH 车明轩 吴强 方浩 康成芳 吕宸 许蔓菁 宫渊波关键词:高山草甸土 川西高寒山地灌丛草甸土壤水文效应特征 被引量:12 2021年 土壤入渗和持蓄水分的水文功能是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基础.为揭示不同海拔和坡向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文效应的差异,选择折多山高寒山地灌丛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基本物理性质、持蓄水性能和入渗性能.结果表明:(1)坡向和海拔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作用于淋溶层;土壤容重总体表现为淀积层>淋溶层,半阴坡>半阳坡,最大为4000 m半阴坡(1.21 g/cm^(3)),最小为4000 m半阳坡(0.77 g/cm^(3)),土壤总孔隙度则表现出相反规律.(2)土壤自然贮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表现为淋溶层>淀积层,土壤涵蓄降雨量和有效涵蓄量表现为半阴坡<半阳坡;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涵蓄降雨量和有效涵蓄量均表现为4000 m半阳坡淋溶层最高,分别为1336(±24.66)、1016(±14.14)、710(±26.98)和390(±14.14)t/hm^(2).(3)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总体表现为淋溶层>淀积层,半阴坡<半阳坡;土壤渗滤系数K10最大为4200 m半阳坡淋溶层(7.41 mm/min),最小为4000 m半阴坡淀积层(0.57 mm/min).可见,不同海拔和坡向间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文功能有明显分异特征,土石混合介质土壤水文功能研究可能是今后该地区土壤水文的研究重点. 吕宸 宫渊波 龚伟 车明轩 许蔓菁 康成芳 吴强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 持水性能 入渗性能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雨强、坡度对紫色土坡面产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紫色土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为紫色土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展研究。[结果]不同雨强和坡度下的产流过程可大致分为"下凹"型和"上凸"型,且分别可以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描述。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产流时间逐渐减小,产流过程逐渐趋于一致,坡面径流量逐渐增加。坡度和雨强对径流总量的贡献率有着对比消长的关系,小雨强下(雨强为33和54mm/h),坡度是坡面径流总量的主要贡献因子,随着雨强增大(雨强为94和125mm/h),雨强为坡面径流总量的主要贡献因子。[结论]坡度和雨强均为坡面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随着坡度和雨强的增加,坡面侵蚀更加剧烈,主要侵蚀因子也由坡度转变为雨强。 车明轩 宫渊波 穆罕默德.纳伊姆.汉 刘莲 吕宸 匡昆林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 紫色土 坡度 产流过程 退耕还林区林草复合模式土壤养分动态 被引量:20 2007年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soil nutrient and the dynamics of available nutrient in soil solution of the forest and grass composite pattern and the farmlands on site.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N,hydrolysable N,organic matter in forest and grass composite pattern was higher than in farmland.The content of total P,available P,total K and slowly K was lower than that in farmland.The seasonal change of NH-4+-N,NO-3--N,PO-4 3-and K+ was influenced by the growing of plant,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杨丁丁 罗承德 宫渊波 梁剑关键词:退耕还林 林草复合模式 养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