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波 作品数:29 被引量:403 H指数:12 供职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师范大学青年成长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湿地碳循环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2009年 湿地由于其巨大的碳库储存能力而成为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湿地CO2/CH4释放时空格局,CO2/CH4释放影响因子,碳"源""汇"评估及人类活动影响四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湿地碳循环方面的研究工作。认为当前对湿地碳排放过程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比较清楚,但碳排放过程各种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进行不同湿地类型碳循环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包括微生物、植物根系等地下碳动态研究,加强碳、氮耦合研究。在评估人类活动对湿地碳循环的影响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植被碳库、土壤碳库及土壤碳排的变化。另外,无论从认识不同湿地类型碳过程特征及机理的角度,还是从减少全球或区域碳收支估测不确定性的角度来看,加强数据缺乏地区的湿地类型的碳平衡及相关碳过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胡启武 吴琴 刘影 李晓峰 尧波 钟中罡 卢伍山关键词:湿地 碳循环 碳库 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固碳功能评价 被引量:29 2012年 为进一步评估鄱阳湖湿地碳平衡,量化湿地固碳功能,于2009年9月~2011年5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以灰化苔草为建群种的洲滩湿地,采取收获法测定了灰化苔草4个生长季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2.08~17.44,平均值为5.19。2)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NPP均表现为春季高于秋季。3)受洲滩淹水时间影响,苔草生物量、NPP具有显著的年际差异,2010~2011年度苔草NPP仅相当于2009~2010年度的62.5%;NPP的下降地上部分较地下部分更明显。4)鄱阳湖湿地苔草固碳潜力巨大,2个年度固碳量分别为1 923.83,1 231.21gC/m2。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关键词:鄱阳湖 湿地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鄱阳湖沙山土壤养分特征与植被恢复方向探讨 被引量:12 2012年 对鄱阳湖沙山不同沙化程度下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除土壤全钾(2.03%±0.28%)含量较高外,有机质(0.99%±0.42%)、全氮(0.036%±0.022%)、全磷(0.018%±0.007%)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随沙化强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重度、中度及轻度沙化区存在显著差异(P<0.01)。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随沙化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均处于十分缺乏的水平。地表植被覆盖低及土壤质地粗是导致沙山养分匮乏的主要原因。养分与水分是鄱阳湖沙山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沙山植被恢复的关键在于所筛选的物种及所构建的群落结构能够保障新生植物能适应养分、水分匮乏的生态条件并迅速扩展其生态位。 胡启武 尧波 郑林 李晓峰 丁明军 曹昀关键词:土壤养分 植被恢复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42 2012年 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采样带,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0~15、15~30、30~50cm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07%~3.52%、0.31%~1.96%、0.27%~0.92%,有机碳含量自表层以下急剧降低。2)湿地土壤0~50cm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为3.02~10.19kg·m-2,其中,表层0~15cm约占42.5%~72.6%;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均以苔草植物群落最高,其他依次为南荻群落、南荻+苔草群落、芦苇群落、水蓼群落。3)土壤水分与植物生物量是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的2个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水分能解释湿地表层0~15cm有机碳40%的变异,总生物量则能解释28%的土壤有机碳变异。4)鄱阳湖湿地碳密度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湿地类型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远低于若尔盖、三江平原等冷区泥炭湿地类型。 吴琴 尧波 幸瑞新 朱丽丽 胡启武关键词:鄱阳湖 湿地 有机碳 碳密度 氮、磷添加对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土壤养分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021年 在人为活动不断干预的背景下,开展湿地对氮、磷添加响应的研究对于合理保护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为评估氮、磷添加对湿地土壤养分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苔草湿地分别进行对照、3种氮添加水平(5、10和30 g N·m^(-2)·a^(-1))和3种磷添加水平(0.6、1.2和3.0 g P·m^(-2)·a^(-1))处理。结果表明:1)氮、磷添加显著增加土壤氮、磷的全量和有效氮、磷的含量;2)苔草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虽均随氮、磷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氮、磷对苔草根冠比的影响各异,其中,氮添加降低苔草群落的根冠比,而磷添加增加苔草群落的根冠比;3)外源氮、磷添加后,相应营养元素全量及有效态含量与植物生物量关系密切。总体上,鄱阳湖湿地土壤和植物对外源氮和磷添加均表现敏感。 文旻 胡启武 阳文静 吴琴 吴琴关键词:土壤养分 鄱阳湖湿地 南矶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沿水位梯度的分布 被引量:22 2015年 2013年11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水位梯度测定了岗地、天然堤、洲滩和水域7种植物群丛下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研究了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水位梯度与植物群丛变化的响应,探讨了碳与养分比对土壤碳储量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0~30 cm深度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比分别为(16.27±4.18)mg/g、(1.28±0.24)mg/g和(0.77±0.14)mg/g;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5~30.86、3.61~52.19和0.52~4.31,其平均值分别为(12.60±5.40)、(19.73±13.28)和(1.58±0.90);随着水位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变化,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发生显著变化,且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有机碳含量,氮磷比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全氮含量;岗地、天然堤、洲滩和水域0~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4 103.57 g/m2、8 248.01 g/m2、5 143.58 g/m2和2 225.57 g/m2;随着碳氮比的增大,有机碳储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付姗 吴琴 尧波 聂兰琴 黄景裕 胡启武关键词:化学计量比 水位梯度 植物类型 鄱阳湖 融入“双碳”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人教版教材“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 2024年 “双碳”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育。将“双碳”理念融入中学地理教学,既是地理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并融入“双碳”理念设计了课堂教学活动。研究认为,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引领和案例结合等具体做法,能够有效融入“双碳”理念,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目标。 孙心诺 幸瑞新 胡启武 尧波关键词: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 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分配对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2023年 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或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关注的热点核心问题之一.迄今,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森林、草地等陆地系统或人工实验系统,其结论是否适用于自然湿地系统仍不清楚.选择鄱阳湖广泛分布的苔草群落和南荻群落,在全湖9处代表性分布区域进行群落调查和植物生物量观测,并基于植物多样性指数划分出植物多样性梯度,分析植物多样性变化对天然湿地植物生物量及其地上-地下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苔草群落地上生物量随植物多样性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苔草群落地上生物量在低、中和高梯度植物多样性水平分别为592.34(±13.89)g/m^(2)、454.79(±16.83)g/m^(2)和481.63(±17.13)g/m^(2);南荻群落地上生物量在低、中和高梯度植物多样性水平则分别为1083.21(±42.43)g/m^(2)、845.41(±33.85)g/m^(2)和1007.64(±44.23)g/m^(2),随植物多样性水平升高先显著下降后显著上升(“U”形曲线);苔草群落地下生物量在低、中、高植物多样性梯度下分别为1325.93(±32.05)g/m^(2)、1186.26(±59.83)g/m^(2)、1424.95(±39.70)g/m^(2),南荻群落地下生物量则分别为791.33(±31.11)g/m^(2)、626.83(±26.95)g/m^(2)、748.62(±42.67)g/m^(2),两种群落地下生物量则均随植物多样性水平的升高呈显著的“U”形曲线特征;植物多样性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了苔草群落的根冠比,低、中和高植物多样性水平下苔草群落根冠比分别为2.21(±0.05)、2.65(±0.13)和3.05(±0.12),但对南荻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未有显著影响.综上,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关系与陆地生态系统并不完全一致,且植物群落类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较大. 杨佳云 胡启武 刘运媛 叶家飞 刘宏菲 黄琳 尧波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根冠比 湿地 鄱阳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生产碳效率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 2014年 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碳效率是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减排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投入量和产出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农业碳效率进行了估算,分析了研究区农作物生产碳效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碳的生产效率从2000年的9.27 kg·kg-1(CE)增长到2010年的10.16 kg·kg-1(CE),经济效率由2000年的10.73 Yuan·kg-1(CE)下降到2010年的9.25 Yuan·kg-1(CE),生态效率从2000年的1.76 kg(C)·kg-1(CE)上升至2010年的1.94 kg(C)·kg-1(CE);(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碳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效率区大都集中于该区的东南部地区,低效率区主要集中在九江地区各县(市);(3)在碳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农作物碳的生产效率受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作物经济产量的影响,经济效率受粮食产量和价格的影响,生态效率则主要受农业碳产出的影响。(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部分县(市)为碳汇区,且高碳汇区逐年增多。 黄景裕 尧波 胡启武 聂兰琴 付姗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作物 低碳农业 新型演示软件Focusky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6年 Focusky是一款新型多媒体幻灯片及视频制作软件,2013年由广州万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而成,并于2015年5月推出了中文版。本文综合分析了PPT、Prezi及Focusky三大软件的优缺点,并对Focusky在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胡丹 尧波关键词: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