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亭
- 作品数:62 被引量:1,213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浑善达克沙地古云杉木材的发现及其古生态学意义被引量:7
- 1997年
- 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中发现了(10040±100)aBP的古鱼鳞云杉(Piceajezoensis)木材,这是我国北方迄今为止发现的较古老的木材标本之一.孢粉和哺乳动物化石资料进一步证明,此地区在全新世早期存在以云杉和桦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这一发现对于分析当地的古气候、古植被以及景观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 崔海亭刘鸿雁腰希申
- 关键词:鱼鳞云杉沙地古生态学全新世古气候
- 利用炭屑显微结构复原青铜时代的植被被引量:35
- 2002年
- 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结构,对赤峰地区两处青铜时代遗址中的炭屑进行鉴定.经鉴定,两处炭屑标本均属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该种具有较强的气候指示意义.参照孢粉组合中出现的植物种(属)及其现代种(属)的生态气候指标和群落学特征,复原了赤峰黄土丘陵区青铜时代的植被.当时气候较为暖湿,地带性植被为蒙古栎林和油松林.
- 崔海亭李宜垠胡金明腰希申李旸
- 关键词:显微结构青铜时代蒙古栎孢粉分析古生态学古植被
- 从绥德韭园沟的自然经济分析看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产建设方针
- 1983年
- 一、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 韭园沟位于陕北绥德县城的东北约5公里处,为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条中等大小的支沟。全流域面积70.7平方公里,主沟长18公里。沟道比降1.15%,沟壑密度5.34公里/平方公里,常流水量20一40公升/秒,年平均侵蚀模数1.8万吨/平方公里。境内地貌切割破碎,是一个典型的黄土切割峁梁丘陵区。这里位于黄土高原偏北,按土质机械组成属沙黄土带。
- 陈传康崔海亭李昌文郭挺彬
- 关键词: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 人类活动的孢粉指示体被引量:62
- 2008年
- 过去人类活动的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孢粉记录作为揭示过去人类活动对景观影响的代用指标,有几个重要的特征:(1)某些特有乔木花粉的减少(2)先锋树种花粉的繁盛;(3)栽培作物和杂草花粉相伴生;(4)花粉浓度和分异度的显著变化;(5)喜氮植物和牧场杂草花粉的出现.伴人植物(杂草和栽培作物)花粉是理想的人类活动指示体,尤其是杂草花粉,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历史.不同方式的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的孢粉组合.在森林区和草原区,指示人类活动的花粉谱模式是不同的.应用孢粉变化特征来研究人类活动时,特别要强调高精度的时空分辨率.因为高精度的空间分辨率不仅有助于反映植被景观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楚地揭示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作用,防止片面性;高精度的时间分辨率能够精确地记录短时间尺度的植被变化,避免遗漏人类活动事件.重视孢粉学与其他多种指标的结合,能更加准确地揭示景观的发展变化过程.炭屑作为人类活动对植被扰动的代用指标,其峰值的出现常伴随着乔木花粉的大量减少和伴人植物花粉的显著增加.
- 李宜垠周力平崔海亭
- 关键词:孢粉杂草古环境
- 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以来人地系统演变历史的重建被引量:57
- 2002年
- 古研究表明 ,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全新世以来先后演绎了多期古文化 ,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利用野外考古材料和已有考古研究成果 ,系统地梳理了本区文化景观的演变历史 ;利用土壤剖面、古土壤年代数据、文化遗址中的碳屑显微结构等证据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系统地复原了本区自然景观的演变历史 ;详细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本区人地系统的耦合演变进程 ,揭示了本区人地系统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内在机制。
- 胡金明崔海亭李宜垠
- 关键词: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人地系统中国古代文明文化景观
- 泥河湾盆地东部中全新世晚期的干/冷干事件与中全新世湿润状况的结束被引量:20
- 2002年
- 对取自泥河湾盆地东部化稍营镇 (114°36′E ,40°18′N)附近一剖面以泥炭为主的沉积物做了AMS 1 4 C测年、粒度、碳酸钙含量、碳酸盐中δ1 8O和δ1 3 C组分、有机质含量、TOC、C N分析以及 χlf和SIRM测量。结果表明 ,这些沉积物大致是在 5 32 0~ 3 370aB .P .堆积的 ;在 5 32 0~ 3 6 0 0aB .P .,气候仍较为湿润温暖 ;在 36 0 0~346 0aB .P .和 3 430~ 3 40 0aB .P .,有两次明显的干 冷干事件。气候的这种波动 ,可能是中全新世湿润状况的结束过程。
- 王红亚汪美华谢强于澎涛刘鸿雁崔海亭
- 关键词:湿润状况泥河湾盆地古气候碳酸盐
- 小五台山北台林线附近的植被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8
- 2002年
-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对小五台山林线的范围进行了划分 ,探讨了林线附近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并对林线及其附近分布的主要乔木树种的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小五台山北台北坡的林线是一种渐变式的林线 ,其海拔高度范围为 2 6 2 0~ 2 80 0m .林线中草本植物组成丰富 ,其多样性高于亚高山草甸和山地针叶林 .从林线中心向亚高山草甸和森林带 ,物种替代率逐渐升高 ,在林线的边缘达到最高 .桦、白扦、华北落叶松可作为环境变迁研究中的生态指示种 .定量地给出了各主要树种在研究区内分布范围的气候指标 .
- 于澎涛刘鸿雁崔海亭
- 关键词:小五台山林线物种多样性暖温带
-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0
- 1989年
-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地层十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上新世早—中期的代表性植物有:Magnolia Liquidambar, Platycarya和Tsuga等,说明当时的榆社地区为北亚热带森林景观,但已有向干冷方向发展的趋势。上新世晚期,榆社地区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同现在华北南部的植被相似。河湖的广泛分布和植被的特征表明,上新世的榆社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一年之中季节性的干湿变化和冷暖变化十分明显。
- 曹家欣崔海亭
- 关键词:上新世植物群古气候古环境
- 《生态旅游》一书评介被引量:2
- 2000年
- 崔海亭
- 关键词:《生态旅游》书评
- 中国东部暖温带高山林线乔木的光合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3
- 2002年
- 高山林线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敏感。气候变化首先从个体的水平影响林线的内部结构 ,然后才影响到作为整体的林线的推移 ,因此研究乔木个体生理活动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 ,对于研究高山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位于中国东部暖温带的五台山、关帝山、太白山森林上限附近白杆 (Piceameyeri)、华北落叶松 (Larixprincipis-ruprechtii)和太白红杉 (L .chinensis)生理活动与环境因子的野外测定 ,分析了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研究区内林线乔木的光合作用不存在单一的限制因子 ;(2 )有关研究表明 ,光照与温度共同作用于高山林线乔木的光合作用 ,在光照较低的情况下 ,温度成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现象 ;(3)树线、林缘、郁闭林内三种不同生境条件下乔木光合作用的对比表明 ,林缘的生境条件最适合植物光合作用。虽然林缘的湿度条件中等 。
- 刘鸿雁谷洪涛唐志尧戴君虎崔海亭
- 关键词:光合作用暖温带乔木光照环境因子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