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帅细强

作品数:61 被引量:358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气候
  • 12篇气象
  • 11篇水稻
  • 8篇杂交
  • 8篇制种
  • 8篇农业
  • 8篇作物
  • 7篇灾害
  • 7篇早稻
  • 6篇季稻
  • 5篇杂交稻
  • 5篇湖南农业
  • 4篇早稻产量
  • 4篇双季稻
  • 4篇气象灾害
  • 4篇旱灾
  • 3篇杂交水稻
  • 3篇水稻生产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风险

机构

  • 60篇湖南省气象科...
  • 4篇江西省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武汉区域气候...
  • 3篇湖南省土壤肥...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国家杂交水稻...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海南省气候中...
  • 1篇湖南省气象培...
  • 1篇湖南省植保植...
  • 1篇湖南省气候中...
  • 1篇华容县农业局
  • 1篇怀化市农业气...

作者

  • 61篇帅细强
  • 22篇黄晚华
  • 19篇汪扩军
  • 17篇谢佰承
  • 11篇陆魁东
  • 8篇罗伯良
  • 7篇彭莉
  • 4篇尹明
  • 4篇杨仁平
  • 4篇杨光立
  • 4篇肖小平
  • 4篇刘富来
  • 4篇刘志雄
  • 3篇隋兵
  • 3篇万素琴
  • 3篇刘寿东
  • 3篇屈右铭
  • 3篇唐海明
  • 3篇汤文光
  • 3篇李迎春

传媒

  • 5篇中国农业气象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湖南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广西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杂交水稻
  • 1篇农学学报
  • 1篇Meteor...
  • 1篇中南农业科技
  • 1篇2004年全...
  • 1篇2005年海...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影响模型及等级指标研究
2024年
【目的】构建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影响模型和等级指标,为精细化水稻热害减灾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湖南怀化开展水稻透明薄膜盖棚增温大田试验,以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结合逐小时气温数据,采用二次方程拟合、LSD方差显著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筛选构建基于不同高温阈值时热积温的一季稻孕穗期至成熟期结实率高温影响定量评估模型及等级指标,并进行独立样本验证。【结果】结实率减少值与35~40℃高温阈值的时热积温关联紧密,其中,以35℃高温阈值相关性最高(P<0.001),其次为36℃(P<0.005)、37℃(P<0.010)阈值。结实率减少2%、4%、8%分别为轻、中、重热害的致灾临界值,各高温阈值及其对应轻、中、重热害时热积温下限分别为35℃,146℃·h、196℃·h、365℃·h;36℃,112℃·h、176℃·h、334℃·h;37℃,85℃·h、140℃·h、270℃·h。模型和指标验证结果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较好,其中,以35℃高温阈值的模型具有相比最低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及最高的相关系数(r),且指标验证与实际数据符合程度最高。【结论】基于时热积温的水稻热害模型及等级指标能较好反映结实率受高温影响程度,可应用于水稻生产热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服务。
汪天颖帅细强李民华杨嫔玲黄安凤汪天柯
关键词:高温一季稻
湖南省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事实,论述了湖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作物生产和种植制度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相应的农业生产对策.
帅细强汪扩军黄晚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湖南农业作物生产
湖南农业结构与布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应对技术研究
陆魁东汪扩军帅细强罗伯良张超黄晚华赵福华屈右铭彭莉莉刘富来赖顶梅余学知龙志长
综合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技术,系统地分析了气候要素和农业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利用当今较先进的奇异谱预测方法,预测了未来5年气候趋势,结合气候变化特征和长期预测,创造性地提出各区域农业应对措施。采用计算机技术和GIS小网络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气候变化
结合地块信息分类的复杂山地水稻种植区域提取:以湘西永顺为例
2025年
【目的】结合监督分类地块信息建立水稻连续遥感物候曲线,为复杂山地水稻种植区域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利用多光谱和SAR影像建立多维度空间特征,开展多特征结合的机器学习监督分类稻田地块信息提取(传统监督分类法);基于非监督分类空间聚类算法,利用3年连续多光谱和SAR影像,耦合构建水稻完整连续遥感物候曲线,在稻田地块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精确的一季稻物候特征地块,实现高精度的复杂山地水稻种植区域提取(传统监督分类+长时序物候曲线分类法),并比对分析2种分类方法水稻种植区域的提取精度。【结果】非监督分类长时序物候信息的分类精度优于仅使用监督分类算法的稻田地块分类结果,二者结合的方法错分、漏分情况均少于传统监督分类算法,传统监督分类+长时序物候曲线分类法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4.60%,Kappa系数为0.89,优于传统监督分类法(精度为89.20%,Kappa系数为0.82),对湘西永顺县一季稻种植遥感提取面积较2021农业统计年鉴数据仅高出1.8%,分类结果和高清底图可基本契合,符合湘西地区复杂山地一季稻的种植分布特征,降低了研究区下垫面破碎、耕地分布分散、可用影像较少等问题对水稻遥感分类的不利影响。【结论】传统监督分类+长时序物候曲线分类法优于传统监督分类方法,可筛选出精确的一季稻物候特征地块,可有效发挥在线云平台的数据与算力优势,建立结合地块信息分类的复杂山地水稻种植区域提取模型。
陈磊士汪天颖谢佰承郑仲帅帅细强
关键词:水稻农业遥感复杂山地
动力—统计模型在作物产量预测中的业务应用
国际先进的水稻生长模型ORYZA2000本地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不同发育期的水稻模拟生物量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统计模型,结合趋势产量预测,实现了地区级双季稻不同发育期的产量动态预测. 外推检验结果表明,湖南各地早...
帅细强彭莉
关键词:双季稻
遥感技术在水稻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病虫害监测中应用一般原理、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路线,描述了湖南省水稻病虫害概况,探讨了选用MOD IS数据来监测水稻病虫害,建立业务化服务预报系统,为及时、准确监测预报作物病虫害提供参考。
谢佰承陆魁东帅细强杨仁平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水稻病虫害
B2情景对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本地化的作物生长模型分析B2情景下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和产量的变化,应用B2情景下逐日气象要素预测值,采用作物生长模型的方法,对2011—2050年气候变化对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2011—2050年湘鄂双季稻全生育期比1961—1990年缩短1~7天,单产比1961—1990年下降5%~12%;其中双季早稻全生育期比1961—1990年缩短1.5~4.5天,单产比1961—1990年下降7%~14%,双季晚稻全生育期比1961—1990年缩短1~3天,单产比1961—1990年下降2%~10%。雨养条件下,2011—2050年双季稻全生育期与灌溉条件下的双季稻全生育期相差不大,但产量降幅较大。2011—2050年湘鄂双季稻单产比灌溉条件下的双季稻下降9%~21%,其中双季早稻下降3%~14%,双季晚稻下降13%~33%。在B2情景下,利用本地化的作物生长模型分析表明,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雨养条件下的双季晚稻,产量下降幅度较大,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湘鄂双季稻生产的影响。
帅细强邹锦明谢佰承刘志雄
关键词:作物模型
湖南洪涝灾害农业风险评估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受灾率、成灾率、降水变率、脆弱度、灾害损失率等指标,评估湖南省洪涝灾害农业风险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得出:该省洪涝灾害发生地域由北向南转移,风险概率呈增加之势。根据洪涝灾害农业风险度时空分布特征,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以期能为防御和减轻洪涝灾害提供参考。
谢佰承罗伯良帅细强尹明
关键词: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制种的气候诊断
本文根据笔者最近研制的《湖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安全高产制种气候诊断与决策服务系统》,结合两系制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及时进行气候资源的分析,对我省的气候资源进行诊断,为该成果的推广提供气象保障服...
帅细强
关键词:两系法杂交水稻气候诊断区划
近50年湘鄂双季稻低温冷害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应用湘鄂两省气象代表站1961~2008年气象资料,采用30年滑动累积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湘鄂双季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初步分析表明,近50年来,湘鄂轻度春播期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中度春播期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但湖南南部呈上升趋势;湘鄂重度春播期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上升趋势。湘鄂轻度5月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北中南部中度5月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上升趋势;湖南北部、湖南南部呈下降趋势;湖南西部变化不显著;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湖南西部重度5月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南南部呈上升趋势。湘鄂轻度寒露风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中度寒露风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南南部呈上升趋势;湖北中南部重度寒露风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南北部和南部未出现,湖南西部呈上升趋势。
帅细强蔡荣辉刘敏万素琴谢佰承刘志雄
关键词:低温冷害双季稻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