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
- 作品数:49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基于主成分载荷空间距离的LIBS特征谱线选择及矿物元素丰度识别方法研究(英文)被引量:3
- 2019年
- 以ChemCam团队公布的64个飞行前定标样品的浓度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为对象,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载荷空间距离法对特定元素分析,筛选出对该元素最敏感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谱线,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矿物元素种类和丰度识别,其识别精度高达92.8%.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载荷空间距离可以作为定量分析前矿物特定元素信息和元素丰度的判断依据.该方法降低了岩石/矿物分类的难度,有利于实现未知的矿物快速、高效的鉴别分析,为火星表面岩石种类鉴别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策略.
- 郭恺琛武中臣朱香平凌宗成张江李芸钱茂程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波长选择矿物分析
- 火星环境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星环境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所述实验装置包括:真空舱体,用于提供真空环境;与所述真空舱体连接的真空控制单元,用于使真空舱体内形成真空环境;湿度控制单元,包括温控加热器、放置于所述温控加热器上的密闭容器以...
- 凌宗成武中臣张江李勃倪宇恒刘长卿
- 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月表撞击坑地质填图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的月表撞击坑地质填图方法,步骤包括:对月表影像和地形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撞击坑绝对年代确定;撞击坑线性构造识别;撞击坑地质单元划分:使用覆盖撞击坑区域的DEM和影像数据,进行地形起伏和光度变化对...
- 李勃凌宗成张江武中臣倪宇恒陈剑刘长卿毕向宇刘莉
- 文献传递
- 火星模拟环境下的全光谱原位表征及联用实验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星模拟环境下的全光谱原位表征及联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真空舱体实验装置和全光谱表征及联用实验装置,真空舱体实验装置包括真空舱体、与真空舱体连通的湿度控制单元、与湿度控制单元连通的供气单元和放置于真空舱...
- 凌宗成张江武中臣李勃付晓辉刘长卿倪宇恒
- 文献传递
- 一种火星尘暴时空概率提取和着陆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星尘暴时空概率提取和着陆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RGB彩色遥感影像识别尘暴对象;步骤2,火星尘暴时间概率分析;步骤3,火星尘暴空间概率分析;步骤4,火星着陆区安全性评价。本发明优点在...
- 李勃凌宗成李晨帆姚佩雯张江陈剑曹海军
- 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月表多尺度纹理生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月表多尺度纹理生成方法,包括:多尺寸邻域生成:按照先行后列的顺序遍历月表遥感影像数据中的每一个单元,以该单元为中心生成不同尺度的正方形邻域;邻域灰度矩函数计算;邻域粗糙度和熵值纹理生成;月表...
- 李勃凌宗成张江倪宇恒陈剑刘长卿毕向宇刘莉
- 文献传递
- 基于光谱融合的火星表面相关矿物分类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多源数据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数据信息量,更利于建立准确和稳健的分析模型。行星探测中常采用多个载荷协同分析同一目标,因此利用多载荷数据融合辨别分析火星矿物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分别采用可见近红外(Vis-NIR)反射光谱和拉曼(Raman)散射光谱两种技术手段测量了火星表面主要矿物(硅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的光谱特征曲线,并对获取的光谱数据进行基线校正、Savitzky-Golay平滑以及标准矢量归一化(SNV)等必要的数据预处理。根据光谱特征,首先选取样品Vis-NIR和Raman数据信息丰富、信噪比高、光谱信号重叠小的波段(Vis-NIR:430~2 430nm,Raman:130~1 100cm^(-1)),然后运用软独立建模分类法(SIMCA)、主成分分析法-K最邻近分类法(PCA-KNN)分别建立基于Vis-NIR,Raman及两者融合(累加融合、串联融合)的矿物聚类分析模型。采用SIMCA算法的矿物聚类准确率由单一光谱建模的72.6%(Vis-NIR),90.7%(Raman)提升为融合建模的96.3%(累加融合)和98.1%(串联融合);采用PCA-KNN的准确率由单一光谱建模的68.9%(Vis-NIR),72.9%(Raman)提升为融合后的80.3%(累加融合)和92.6%(串联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光谱融合能够发挥Vis-NIR,Raman各自的数据优势,所建火星表面相关矿物分类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更高。该研究为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岩石分类方法基础。
- 徐伟杰武中臣朱香平朱香平张江凌宗成郭恺琛
- 关键词:拉曼光谱
- 月球南极阿蒙森(Amundsen)地区地质特征及演化历史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直径约103 km的阿蒙森(Amundsen)撞击坑是月球南极地区最显著的地貌特征之一,该撞击坑底部发育有大面积的平原地貌及永久阴影区,且存在氢元素的富集,是开展月球南极地区挥发分着陆探测的重要候选着陆区之一,然而对该区域仍缺乏聚焦性的区域地质特征及演化历史研究。面向未来月球极区着陆探测需求,本文利用地形、光谱、光照条件等多源高分辨率遥感探测数据,对阿蒙森地区的地质背景信息及详细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阿蒙森坑地形特征保存较为完好,为月表典型的复杂撞击坑之一,其坑底分布了面积超过2000 km^(2)的平原地貌,平均坡度小于5°。基于物质成分及反照率分析,本文发现这些坑底平原具有高反照率、贫铁元素的特征,显著不同于月海平原,说明其可能是来自薛定谔盆地的溅射物,而不是火山喷发产物。同时,阿蒙森地区还表现出氢元素的富集,水冰探测潜力较大。本文还绘制了阿蒙森地区大比例尺地质图,并梳理了区域多期次地质演化历史。通过与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区所在的冯·卡门坑底月海平原对比,本文认为阿蒙森坑底平原具备开展着陆探测的地形条件,但是其特殊的光照、温度及物源特征也为开展着陆原位探测带来了科学机遇和技术挑战。
- 张玉征乔乐陈剑张江李勃凌宗成
- 关键词:挥发分地形地貌地质演化
- 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处理和Aristarchus地区着陆点选择
-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期。一期绕月探测工程首颗月球轨道探测器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成功发射,它所搭载的Sagnac型干涉成像光谱仪首次应用于月球探测,其主要科学目标为识别和反演月球表面矿物成分,...
- 张江
- 关键词:月球探测干涉成像光谱仪成分数据着陆点
- 质谱检测技术在火星探测中的应用
- 2014年
- 火星探测对人类寻找地外生命、探索行星产生和演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质谱技术已经在火星探测方面得到了实际应用,获得的数据正在改写着人类对火星的基本认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质谱技术在火星探测任务中的应用现状,特别是我国学者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 张鹏彦武中臣凌宗成张江陈焕文
- 关键词:火星探测质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