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松

作品数:85 被引量:263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6篇颈椎
  • 36篇韧带
  • 36篇韧带骨化
  • 36篇纵韧带
  • 36篇后纵韧带
  • 36篇后纵韧带骨化
  • 36篇骨化
  • 30篇颈椎后
  • 30篇颈椎后纵韧带
  • 28篇颈椎后纵韧带...
  • 21篇手术
  • 21篇前路
  • 18篇后纵韧带骨化...
  • 18篇骨化症
  • 14篇颈椎后纵韧带...
  • 13篇融合术
  • 13篇脊柱
  • 11篇椎间盘
  • 10篇椎体
  • 9篇疗效

机构

  • 8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宿迁市钟吾医...

作者

  • 85篇杨海松
  • 55篇陈德玉
  • 47篇陈宇
  • 39篇卢旭华
  • 28篇郭永飞
  • 24篇田海军
  • 23篇王新伟
  • 19篇史建刚
  • 18篇何志敏
  • 15篇王海滨
  • 13篇袁文
  • 13篇王亮
  • 12篇黄平
  • 12篇杨立利
  • 10篇许国华
  • 10篇王元
  • 10篇郭群峰
  • 10篇孙璟川
  • 9篇徐锡明
  • 6篇陈华江

传媒

  • 12篇脊柱外科杂志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第7届长征脊...
  • 2篇2013年上...
  • 2篇2007SI...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2010上海...
  • 1篇第二届国际创...
  • 1篇第一次全军脊...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第八届全国脊...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弓根解剖变化与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退变性腰椎侧凸常表现多节段严重的椎管狭窄及椎体间不稳,有时伴有椎间盘突出,且既有常见的矢状面腰椎滑脱,又有冠状面上的腰椎侧方滑脱和旋转性半脱位,治疗方面较单一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复杂。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耐受手术创伤能力差,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大量血管通道的存在使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正常骨质者;
卢旭华陈德玉袁文陈宇杨海松黄平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椎弓根螺钉置入腰椎侧凸围手术期并发症腰椎滑脱
一种用于脊柱后路钉棒固定术的术中弯棒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后路钉棒固定术的术中弯棒系统,其涉及弯棒装置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无菌操作台;弯棒装置,用于对钛棒进行折弯;还包括:投影装置,用于在所述无菌操作台上投影出与钛棒折弯后实物形状相匹配的模拟棒影。...
卢旭华韩霖杨海松刘虎王海滨王亮张帮可马宏道王晨峰吴维清
聚醚醚酮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Objective:To apprais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with PEEK cages after anterior deco...
陈宇陈德玉杨立利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涉及C2水平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涉及C2水平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症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4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涉及C2水平长节段OPLL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2岁。依术式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A组21例行单纯C3-7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21例行C2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加C2椎板下缘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及C2-3椎体间活动度。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中1例术后发生C,神经根麻痹,A组中1例、B组中2例术后出现轴性疼痛,予相应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随访2.1年。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B组JOA评分及评分改善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03、6.644,P值均〈0.01)。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颈椎曲度及C2~3椎体间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涉及C2水平长节段颈椎OPLL症患者,若K线阳性,行C3~7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加C2椎板下缘减压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石磊陈德玉许国华杨海松陈宇陈德纯
关键词:枢椎后纵韧带骨化椎管扩大成形术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邻椎病原因分析及再手术方式选择
目的 总结分析腰椎减压融合术后邻椎病再手术患者的原因并探讨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本治疗组收治腰椎减压融合术后再手术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57.2岁,初次手术融合1-3个椎节,平均1.9个椎节;间隔时间...
陈德玉陈宇杨海松王新伟杨立利
关键词:腰椎并发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随访1~4年,平均2.1年。根据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佳2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症状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Pavlov值、椎管狭窄率、骨化物分型、CT双影征、脊髓高信号、手术范围以及骨化物处理对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骨化物的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唯一因素(P=0.0067)。[结论]前路手术彻底切除骨化之后纵韧带,对脊髓充分减压是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关键。
陈宇陈德玉王新伟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减压LOGISTIC回归
两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疗效间的差异。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分别行上述两种手术治疗的11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PLIF组60例,PLF组53例。术前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高度、滑脱率、节段角度、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主观评价表等指标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术后即刻对上述指标进行重复测量,并坚持随访,分别计算两组滑脱复位率和融合率。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PLIF:(194.3±54.7)min,(402.2±123.9)ml;PLF:(179.3±45.7)min,(367.2±102.3)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PLIF组椎间高度、滑脱率、节段角度、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的恢复与维持均优于PLF组,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6.7%、88.6%(P=0.099);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主观评价优秀率分别为56.7%(PLIF)与37.7%(PLF)。结论与PLF相比,PLIF对腰椎滑脱的矫正、椎间高度的维持、生理曲度的恢复以及椎间孔面积的扩大等指标均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临床疗效主观评价优秀率亦高于PLF组。
田海军陈德玉卢旭华袁文王新伟何志敏陈宇杨海松
关键词:脊柱前移腰椎脊柱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再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观察(附12例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加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既往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加重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2~74岁,平均(63.92±6.54)岁,再次手术均采用ACAF术式。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ACAF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21个月,平均(14.92±3.75)个月。所有患者ACAF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33±1.93升高为末次随访时的14.67±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4,P<0.05),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9±21.8)%;VAS评分由术前5.25±1.42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0.9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5,P<0.05)。结论 ACAF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翻修手术初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作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翻修手术的选择方案之一。
王海波孙璟川徐锡明王元郭永飞杨海松史建刚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技术研究
史建刚陈宇孙璟川陈德玉杨海松王元徐锡明孔庆捷郭永飞侯洋许鹏史国栋许国华袁文贾连顺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临床重大疑难疾病,发病率高、手术风险大,以椎管狭窄率大于50%成为前路手术直接切除骨化物脊髓减压的瓶颈,并发症高。项目组自1991年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关键词: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外科治疗基因治疗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ACAF)治疗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
目的 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前路和后路两类减压方式,前路减压效果较好,但具有较高的风险和并发症,后路手术较为安全,却难以达到理想的减压效果。本文介绍一种创新手术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A...
史建刚孙璟川王元杨海松郭永飞陈德玉陈宇贾连顺徐锡明
关键词:前路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