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立群

作品数:75 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再灌注
  • 15篇灌注
  • 12篇缺血
  • 12篇黄疸
  • 11篇缺血再灌注
  • 11篇麻醉
  • 9篇再灌注损伤
  • 9篇灌注损伤
  • 8篇缺血再灌注损...
  • 7篇异氟醚
  • 7篇鼠肝
  • 7篇细胞
  • 6篇胆囊
  • 6篇胆囊炎
  • 6篇肉芽
  • 6篇肉芽肿
  • 6篇肉芽肿性
  • 6篇手术
  • 6篇阻塞性
  • 6篇阻塞性黄疸

机构

  • 7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上海市第七人...
  • 1篇安徽省立儿童...
  • 1篇福建省第二人...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医学部

作者

  • 75篇杨立群
  • 62篇俞卫锋
  • 23篇李泉
  • 14篇孙玉明
  • 10篇曹云飞
  • 9篇徐学武
  • 9篇吴飞翔
  • 9篇吕欣
  • 9篇吕浩
  • 8篇吴孟超
  • 6篇李晓青
  • 6篇张柏和
  • 6篇杨田
  • 6篇缪雪蓉
  • 6篇朱敏
  • 5篇陆智杰
  • 5篇葛彦虎
  • 5篇刘志强
  • 5篇宋金超
  • 5篇周立宁

传媒

  • 26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上海医学
  • 7篇中华麻醉学杂...
  • 7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第十二次长江...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国外医学(麻...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0篇2002
  • 3篇2001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马多对小鼠镇痛作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曲马多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采用药效—药代统一模型 ,以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后扭体反应次数为镇痛效应指标 ,测定时—效、量—效关系 ,进一步求时间—体存生物相当药量曲线及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曲马多在小鼠的镇痛作用呈显著的时—效、量—效关系 ,其镇痛作用效量半衰期(T1 /2 ,ED)为 4 68min ,消除速率常数K为 0 1 4 8。结论 曲马多母核药物与多种代谢产物均有镇痛作用 。
刘志强杨立群俞卫锋
关键词:曲马多小鼠镇痛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
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期肺循环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期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32岁~59岁,体重54kg~73kg,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S)组和复方醋酸林格液(RL)组,每组13例,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前分别输入上述液体7ml/kg于基础值(T0)、输液后10min(T1)、诱导后5min(T2)、插管后5min(L)、插管后10min(T4)和插管后20min(T5)记录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右室心搏作功(RVSW)、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中性别比、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体表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R相比,HS组T1时,PASP、PADP、MPAP、PAWP和CVP增加(P〈0.05),PVR值T1到T5时下降(P〈0.05或0.01);HS组患者RVSW值T5时下降(P〈0.05);两组患者RVSW值T1时均增加(P〈0.05或0.01);两组患者HR从T2到T5时下降(P〈0.05或0.01),T3到T5时MAP降低(P〈0.05或0.01);与RL组相比,HS组PVR值T1到T5时降低(P〈0.05或0.01),T2到T5时MAP明显高于RL组(P〈0.05或0.01)。结论7ml/kg 6%羟乙基淀粉130/0.4能明显降低硬膜外复合全麻诱导期PVR,但对肺循环无明显副作用。
杨泽勇孙玉明杨立群吕浩俞卫锋范益明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硬膜外全麻诱导期肺循环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高容量血液稀释组(HH组)。S组仅开腹,不阻断血管;IR组阻断肝门静脉和左肝动脉30min,再灌注2h;HH组30min内经尾静脉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10ml/kg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输注完毕后15min,行肝脏缺血再灌注。再灌注2h时,下腔静脉取血样,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取左肝叶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HH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HH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高容量血液稀释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氧自由基生成减少有关。
杨泽勇吕浩杨立群俞卫锋孙玉明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再灌注损伤
黄疸对丙泊酚效应位消除速率常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黄疸对丙泊酚效应位靶控输注(TCI)的效应位消除速率常数(ke0)的影响。方法 24例普通胆道手术患者根据胆红素高低分为三组:轻度黄疸组(A组),中重度黄疸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8例。用Graseby3500泵从颈内静脉分别以1、2、3μg/ml三个梯度行效应位TCI丙泊酚,每个梯度持续12min,在TCI开始或改变浓度后的第6、8、10、12分钟共4个时点各取桡动脉血2ml。ke0根据"S"最大效应曲线计算。结果 A、B、C三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的ke0分别为0.582±0.491、0.549±0.181、0.502±0.112,MAP的ke0分别为0.235±0.343、0.161±0.099和0.276±0.198,MAP的ke0三组均显著小于BIS的ke0(P<0.05)。结论黄疸不影响效应位TCI丙泊酚的ke0。以BIS为效应的ke0显著大于MAP的ke0,即BIS效应比MAP效应出现快。
宋金超张马忠孙玉明李泉杨立群俞卫锋
关键词:黄疸丙泊酚靶控输注药效动力学
核因子-κB特异性的RNA干扰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枯否细胞内毒素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构建针对大鼠核因子(NF)-κB的腺病毒,采用RNA干扰方法观察其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肝枯否细胞(κC)NF—κB抑制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释放的影响。方法合成双链寡核苷酸siNF—κB克隆入pShuttleHl载体,取0.5μg线性化后的pShuttleHlsiNF—κB电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菌获取重组腺病毒骨架质粒;取线性化的重组质粒4μg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骨架质粒至HEκ293细胞获取重组腺病毒Ad—siNF—κB;TCIDS0法测定病毒滴度;腺病毒以MOI=10感染原代培养大鼠肝枯否细胞,观察对内毒素诱导的NF—κB抑制和TNF-κB、IL-α释放的影响。结果目的基因成功克隆入腺病毒,病毒滴度为5.32×10^9pfu/ml。转染腺病毒Ad—siNF—κB后的内毒素诱导的肝KC及NF—κBmRNA及TNF-α、IL-6的表达均明显减弱。结论成功构建表达NF—κBsiRNA的腺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NF—κB和TNF-α、IL-6的作用。
吴飞翔吕欣孙玉明俞卫锋黄盛东杨立群徐学武袁扬
关键词:RNA干扰腺病毒枯否细胞
乌司他丁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影响,并研究高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UTI预处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70%肝脏IR损伤模型,即在肝脏缺血45min后再灌注2h。将40只大鼠随机为4组,分别为0.9%氯化钠对照组(对照组,n=10)、UTI预处理组(UTI组,n=10)、UTI+HMGB1拮抗剂组(UTI+Anti-HMGB1组,n=10)和乌司他丁+HMGB1诱导剂组(UTI+rHMGB1组,n=10)。比较各组大鼠在IR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的水平;对各组大鼠的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TI组在IR后血清中ALT、AST均显著降低(P<0.05)。UTI+rHMGB1组IR后血清TNFα、IL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UTI组和UTI+Anti-HMGB1组IR后血清TNFα、IL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显示,UTI组和UTI+Anti-HMGB1组的肝细胞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轻于对照组和UTI+rHMGB1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UTI组和UTI+Anti-HMGB1组肝细胞HMGB1表达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大鼠肝IR损伤后肝细胞中HMGB1的表达水平以及下游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IR损伤;HMGB1诱导剂可逆转UTI的肝保护作用。
陈伟新杨立群
关键词:乌司他丁肝脏缺血再灌注
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3858例总结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考察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手术的优缺点 ,以探讨较为理想的肝脏手术麻醉方法。 方法 :比较硬膜外复合吸入全身麻醉 (n=385 8)、单纯硬膜外麻醉 (n=10 0 )及单纯全麻 (n=10 0 )患者行肝叶切除术中生命体征、麻醉药用量及术后苏醒情况的差异。结果 :硬膜外复合全麻组在诱导期对心率、血压影响较大 ,但一定量的麻黄素即可纠正。该法可明显减少阿曲库铵、芬太尼及吸入麻醉药的用量 ,硬膜外复合全麻组早期清醒拔管 ,很少发生烦躁 ,术后较长时间内无切口痛。结论 :持续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用于肝叶切除手术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及单纯全麻 ,是肝脏手术麻醉比较理想的方法。
俞卫锋杨立群孙玉明姚强李晓青李泉曹云飞陆智杰
关键词:肝叶切除术式疗效
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通过观察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 ,研究吸入麻醉药肝毒性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 :应用碱性藏红为探针 ,在 3ml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 5、10、2 0、5 0μl/ ml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及七氟烷 ,用 UV - 30 0 0分光光度计进行双波长 (5 11~ 5 33nm )扫描 ,观察上述 4种药物对 ATP或琥珀酸能化及非能化鼠肝线粒体跨膜电位 (Δψ)的影响。结果 :氟烷与经典的解耦联剂氰化 -对 -三氟甲氧基苯腙相似 ,能明显降低能化及非能化线粒体的跨膜电位 ,而其余 3种药物仅在大剂量时才降低线粒体的跨膜电位。结论 :氟烷具有解耦联作用。氟烷与其他吸入麻醉药在能量代谢上的这种差异是否为它们肝毒性差异的原因值得引起重视。
俞卫锋杨立群纪筠陶勇缪明永
关键词:麻醉药线粒体跨膜电位肝毒性离体肝吸入麻醉
异氟烷保护缺氧肝细胞的能量平衡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研究异氟烷是否具有保护缺氧肝细胞能量平衡的作用 ,并与同麻醉效量氟烷的作用进行对比。 方法 :将来自自由饮食或断食 2 4 h的大鼠的新鲜分离肝细胞置于 Krebs- Henseleit缓冲液中 ,密封容器后通入 O2 / CO2 或 N2 / CO2 (95∶ 5 ,V/ V)制造有氧或缺氧环境 ,加或不加吸入麻醉药 (1~ 5 MAC异氟烷或氟烷 )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肝细胞内 ATP、ADP、AMP水平并计算 ATP/ ADP比值。结果 :(1) 1MAC异氟烷能改善缺氧所致的 ATP水平下降及 AMP水平升高 ,但此作用只见于饱鼠而未见于饥鼠 ;(2 ) 1~ 2 MAC异氟烷作用可使缺氧肝细胞的 ATP/ ADP比值增大 ,而 3MAC异氟烷的此种作用较 2 MAC略有降低 ;(3) 1MAC氟烷没有使缺氧肝细胞的 ATP/ ADP比值增大的作用。 结论 :异氟烷可改善缺氧肝细胞的能量平衡 ,尤以 2 MAC异氟烷作用最强 ,而氟烷则无此作用。异氟烷对肝细胞的能量保护作用可能与肝细胞的营养状况有关。
俞卫锋李泉曹云飞杨立群陆智杰孙玉明吴孟超
关键词:异氟烷缺氧肝细胞能量平衡
普鲁泊福对原代培养人肝细胞CYP3A4同工酶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对原代培养肝细胞中 CYP3A4同工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药理学意义。 方法 :取肝血管瘤患者的瘤旁正常肝组织标本 ,胶原酶消化制备原代培养肝细胞 ,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孵育 2 4 h后 ,Nash法测定 CYP3A4同工酶比活性 ,Western印迹法测定 CYP3A 4蛋白表达。结果 :临床剂量 (0 .0 1mmol/ L )的普鲁泊福即可抑制 CYP3A 4同工酶的活性 ,且酶的活性与普鲁泊福的浓度呈负相关。临床剂量的普鲁泊福对该同工酶蛋白的表达并无显著影响 ,直至浓度为 0 .5 m mol/ L时才轻度抑制 CYP3A4蛋白表达。结论 :麻醉药普鲁泊福对 CYP3A4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 P4 5 0抑制剂 ,会导致 CYP3A 4底物的生物转化速率的下降 ,其作用主要在表达后水平。
俞卫锋杨立群李慎菁曹云飞满晓波
关键词:二异丙酚原代培养肝细胞CYP3A4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