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极性溶剂水为介质,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共聚物珠粒。研究了以水溶性有机高分子聚乙烯醇溶液为分散剂时,分散剂用量、搅拌速度、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等对交联微球粒径分布及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剂采用5%PVA(1799)38滴与2%PVA(1788)2滴混合使用,反应温度为80℃,过氧化苯甲酰为0.079 g,蒸馏水20 m L、2%硫代硫酸钠溶液6滴、苯乙烯2 m L、二乙烯基苯12滴、甲基丙烯酸甲酯1.2 m L、搅拌速度300 r/min、反应时间2.2 h时,制得透明度良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0.75 mm左右,产率达90%以上的共聚珠粒。
为研究钙离子、镁离子在体内环境中对自硬性玻璃结晶行为的影响,为自硬性生物活性玻璃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设计了CaO-P2O5-SiO2-CaF2(Ca-glass)和CaO-MgO-P2O5-SiO2-CaF2(CaMg-glass)系统玻璃并使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 id,SBF)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磷酸氢二氨[(NH4)2HPO4]/[NH4H2PO4]硬化液与Ca-glass、CaMg-glass制成硬化体,然后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失重、力学分析等方法,研究硬化体在SBF中的结晶性、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粉末与磷酸铵缓冲溶液反应形成了磷酸铵钙[(NH4)2.Ca(HPO4)2.H2O]硬化体。硬化体经过SBF浸泡,Ca-glass系统硬化体中部分磷酸铵钙转化成羟基磷灰石,而CaMg-glass系统硬化体仍然为磷酸铵钙。Ca-glass与CaMg-glass硬化体在SBF中浸泡28天分别降解19.4%和31.3%,抗压强度分别为93.14MPa和64.52MPa。镁离子的歧化作用是导致Ca-glass、CaMg-glass硬化体结晶性能、降解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差别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