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 作品数:78 被引量:424 H指数:13 供职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南迦巴瓦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4 2020年 根据实际样地调查、线路采集和整理近期相关文献记载资料,确定西藏南迦巴瓦分布兰科植物共308种,其海拔范围为200 m^5200 m,以500 m为梯度,共划分11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西藏南迦巴瓦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间膨胀型”或“单峰型”,随着海拔升高,各海拔段兰科植物的数量依次为22、126、118、153、115、70、47、36、20、3、1种,其中1500 m^2000 m海拔段物种数最多为153种,占该区域兰科植物总数的49.68%,物种多样性较高;5000 m^5500 m海拔段物种数最少,仅1种,占该区域兰科植物总数的0.32%,物种多样性低;海拔段越接近,兰科植物种类相似性系数越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 弓莉 罗建 林玲关键词:兰科植物 海拔梯度 生活型 区系成分 藏药材喜马拉雅紫茉莉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 被引量:9 2013年 对藏药材喜马拉雅紫茉莉6个不同种源地的66个个体的14项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喜马拉雅紫茉莉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656,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低于数量性状,其平均变异系数为27.08%,变化趋势同多样性指数相反;主成分分析显示花的大小、颜色、花梗及花萼腺毛粘性和叶的形状、大小能反映喜马拉雅紫茉莉形态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显示:在个体水平上,66个个体分化为3个类群,不同居群的个体多混聚在一起,仅居群B个体出现明显分化;在居群水平上,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栽培群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 蔡翠萍 汪书丽 权红 罗建 关法春 兰小中关键词:藏药材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西藏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21 2019年 报道了西藏兰科植物6种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石斛属( Dendrobium Sw.)的单葶草石斛( D. porphyrochilum Lindl.)、曲唇兰属[ Panisea (Lindl.) Steud.]的云南曲唇兰( P. yunnanensis S. C. Chen et Z. H. Tsi)、苹兰属( Pinalia Lindley)的长苞苹兰[ Pi. obvia (W. W. Smith) S. C. Chen & J. J. Wood]、白点兰属( Thrixspermum Lour.)的长轴白点兰[ T. saruwatarii (Hayata) Schltr.]和石豆兰属( Bulbophyllum Thou.)的柄叶石豆兰( B. apodum J. D. Hooker)、细柄石豆兰[ B. striatum (Griff.) Rchb. f.],并附有新记录种的描述及特征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XZE)。 弓莉 罗建 林玲关键词:兰科植物 林芝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花期种群构件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印加孔雀草花期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揭示其表型可塑性,为阐明印加孔雀草的入侵机理和入侵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样方调查,研究了印加孔雀草花期植株根、茎、叶和花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印加孔雀草花期各构件生物量及其分配比大小关系为:茎>叶>根>花,生物量变异系数CV为105.49%~149.08%,分配比CV为11.77%~38.30%。(2)株高与各构件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相关系数r在0.3850~0.5703间,幂函数模型为表示其间关系的最佳模型。(3)各构件生物量间显著正相关(P<0.01),r均大于0.8130,可用线性函和幂函数模型较好的表达。研究表明:印加孔雀草各构件具有紧密和相互协调的分配策略,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仇晓玉 徐知远 土艳丽 罗建关键词:入侵植物 种群构件 表型可塑性 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野生资源调查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明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野生资源在中国的分布现状、生境特点、群落特征、居群生物学特征和资源现状。方法:采用文献调查和路线调查法,对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陕西5个省区进行调查。结果:喜马拉雅紫茉莉分布区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西藏和四川分布的野生资源较多,为主要分布区;一般沿道路分布在人为干扰较多的村庄、城镇或者农田附近。主要分布在8大河流及其支流的干热/干暖河谷;生境土壤主要为砂土,含有较多石砾;群落类型多为稀疏的灌丛;不同产地居群的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药材储量以西藏产区最大,其次是四川。结论:依据调查结果,建议发展人工栽培,开展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以保障喜马拉雅紫茉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汪书丽 吉哈利 罗建关键词:野生资源 藏药 西藏地区13种虾脊兰植物花部表型及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该研究对西藏地区13种虾脊兰植物花部表型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目的为虾脊兰植物的分类鉴定和种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新依据。研究结果显示:①13种虾脊兰在花颜色大致可分为黄色、黄绿色、黄褐色、粉红色4种,以粉红色的花居多;②13种虾脊兰均为总状花序,花各部位(萼片、花瓣、唇瓣、子房、柱头)的长、宽度测量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萼片长、花瓣宽、唇瓣宽和柱头长4个测量指标的差异性最大,在各个种之间的P值结果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水平;③这13种虾脊兰的花粉块均由成千上万个单粒花粉组成,未见到萌发孔结构,有些虾脊兰植物的花粉粒之间可以看到有明显黏结物质。花粉块大小不一,整体形状多呈卵圆形、长椭圆形和梨形;④不同种的虾脊兰花粉块表面形态特征有所差异,花粉粒纵向或横向排列堆积在一起,花粉粒形状也各不相同;⑤不同种虾脊兰的花粉粒表面纹饰特征区别明显,可划分为凹陷型、光滑型、小孔型和穿孔型。以上结果表明花部表型及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13种虾脊兰植物分类鉴定的参考性状,对这13种虾脊兰植物亲缘关系的确定和系统分类有补充价值。 李洪池 吴天彧 弓莉 罗建关键词:花粉形态 福州市3种主要园林树种抗铜胁迫能力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榕树(Ficus microcarpa L.f.)、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Linn)一年生幼苗对土壤中重金属铜胁迫的生长反应和生理生化反应,综合评定其抗铜胁迫能力。经方差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定,得出3树种抗铜胁迫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樟树>芒果>榕树。 游秀花 陈笑玲 王彦涛 游惠明 游巍斌 罗建关键词:园林树种 铜胁迫 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在不同生境的种群构件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7 2021年 印加孔雀草是中国西藏新近入侵种,其危害已初见端倪,但我国鲜有对其入侵机理的研究。为探究印加孔雀草在异质环境下的种群构件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一步深入了解其生存策略和易入侵生境。该研究在菜园、果园、路边、荒地和河滩等五种典型入侵生境内对其花果期的种群构件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计算了表型可塑性指标值。结果表明:(1)印加孔雀草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的基本规律为茎>花果>叶>根,在路边最大,菜园最小,两地间各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印加孔雀草各构件生物量的总变异系数(CV)和可塑性指标(PI)的均值分别为46.93%和61.44%。(3)印加孔雀草繁殖与营养构件生物量比的关系为荒地>路边>果园>河滩>菜园,根冠比表现为菜园>荒地>河滩>路边>果园。(4)印加孔雀草各构件之间、各构件与总生物量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现了其整体协调的生存策略。上述结果表明,印加孔雀草能通过各构件生物量的调整来适应异质生境,具有较高的可塑性;高繁殖输出和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性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 仇晓玉 徐知远 土艳丽 罗建关键词:入侵植物 不同生境 种群构件 生物量分配 西藏色季拉山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1 2018年 该研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标准,在色季拉山设置样方63套,每套样方中设1个10 m×10 m的乔木样方,1个5 m×5 m的灌木藤本样方和4个2 m×2 m的草本样方,调查记录海拔、经纬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以及样地内每个物种的高度、盖度、株数等生物学信息,分析该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地理成分以及相对应的药用植物功效。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有药用种子植物91科335属625种(含变种),分别占西藏种子植物科、属、种的55.49%,29.26%和11.80%。分布区类型多样,科的分布区分为7个分布区及5个亚型,热带科25个(占非世界分布科数的49.02%),温带科26个(占非世界分布科数的50.98%)。属的分布区分为13个分布区及13个亚型,热带属52个(占总属数的15.52%),温带属236个(占总属数的70.45%)。种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在625种药用种子植物中,温带种429个,占总种数的68.64%,在该区占优势。此外,该区药用植物的古老成分缺乏。特有成分很低,无中国特有科分布,中国特有属1个,中国特有种176个(其中西藏特有种21个)。色季拉山药用种子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分布类型多样,起源于热带—亚热带成分,现以温带性质为主,说明该区处于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从各药用植物的区系分布类型来看,所含药用植物具有较多样的药用功效。 拦继酒 费文群 罗建 兰小中关键词:色季拉山 药用种子植物 区系 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兰科植物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序列研究 被引量:5 2023年 在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资料收集和标本查阅,利用多个评价指标定量计算各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值,确定该区域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序列。结果表明: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60属156种濒危兰科植物濒危等级进行评价,其中处于极危(CR)状态的有15种,处于濒危(EN)状态的有46种,处于易危(VU)状态的有78种,处于近危(NT)状态的有17种;优先保护范围值为0.853 9~0.416 8,其中被划分为Ⅰ级保护植物有45种,Ⅱ级保护植物有72种,Ⅲ级保护植物有39种。该研究结果与各种保护植物名录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级别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兰科植物在该区受威胁程度加强,与这些兰科植物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现实生存状态基本保持一致,对该区域兰科植物的保护迫在眉睫,应引起足够重视。 杨欣欣 杨欣欣 张淑钧 邢萌 屈兴乐 罗建关键词:兰科 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