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卫红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肝癌的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表现被引量:9
- 2011年
-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提高肝细胞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2005—2009年笔者对96例小肝癌的CT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增强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对小肝癌CT征象的认识。
- 邢卫红邢丽崔书彦
- 关键词:小肝癌螺旋CT
-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CT表现及病理基础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方法收集药物性肝损伤3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上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其中部分患者因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肝实质密度异常改变。结果 31例患者螺旋CT示肝实质均异常,包括:(1)弥漫性肝损伤19:例患者肝脏形态肿胀,肝实质密度普遍降低,可伴有腹水,动脉期轻度斑片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逐渐不均匀增强,强化程度降低;(2)局灶性肝损伤11例:平扫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见小片状等或略低密度病变,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稍高密度,边缘较略清晰,延迟期病灶密度接近于周围肝实质;(3)多灶性肝损伤1例:平扫全肝实质密度欠均匀,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异常强化,静脉期低密度影呈地图状改变,延迟期强化程度仍低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螺旋CT可以客观显示肝实质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帮助。
- 牛敬莲邢卫红崔书彦李若旭
- 关键词:病理学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 2019年
-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经肝脏活检确诊的肝纤维化患者41例和健康正常人12例进行肝脏DWI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选取0、800 s/mm2,并获得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ADC图上选择测量感兴趣区(ROI)进行测量,计算出肝脏ADC值。对肝脏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肝脏A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脏ADC值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升高而减低,肝脏ADC值与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 41,P <0. 05)。对照组ADC值与肝纤维组各期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肝纤维化各期ADC值中,S1与S4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脏ADC值与肝纤维化具有相关性,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邢卫红刘斋李若旭高志梅
-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肝衰竭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肝衰竭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的47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结果 47例肝衰竭患者中急性肝衰竭6例、亚急性肝衰竭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14例和慢性肝衰竭11例。CT影像特征上早期肝衰竭表现为大块状融合病灶有42例,中期肝衰竭显示为弥漫性多发结节状病灶有16例,晚期肝衰竭患者表现为多发小片状病灶有7例。结论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肝衰竭是一种安全、便捷且可信的术前检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其它检查方式带来的潜在危害。此外根据CT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可以较准确的确定肝衰竭的类型以及时期,经病理学确定,CT诊断肝衰竭及分期结果正确率很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崔树彦邢卫红刘莲李若旭董春娇伍彦辉
- 关键词:CT扫描肝衰竭
- 脑部剪裂伤的CT与MRI诊断(附19例报告)
- 2003年
- 目的评价CT和MRI对脑部剪裂伤的诊断功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例脑深部剪裂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和特点。结果CT显示3个病灶,MRI显示了30个损伤灶,19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只有MRI的10%。结论MRI检查尤其是高场强MRI在颅脑剪裂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随着MR设备的普及,对颅脑损伤的病人行MRI检查应作为常规。
- 张洪英田文吕铁圈邢卫红
- 关键词:CTMRI脑外伤外伤性脑损伤
- 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的影像学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肝硬化背景下不典型增生结节在1.5T MRI中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经1.5T MRI诊断为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的25例患者,共检出28个结节,其中有22例患者为单发结节,3例患者为双发结节。所有结节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结果25例患者检出的28个结节,其中22例单发病例中,16个为不典型增生结节,6个为不典型增生结节伴局部癌变,3例多发病例中均为不典型增生结节与肝癌结节并存。结论在1.5T MRI上,DN主要表现为T1WI呈高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在动脉期、静脉期及延时期以轻度强化为主。当DN结节中出现T2WI及DWI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快进快出”时,提示出现结节癌变或部分癌变,临床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
- 邢卫红杨堉杰侯懿轩董发发杨明李若旭
- 关键词:HCC肝硬化扩散加权成像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总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以提高初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指导其治疗、评估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确诊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表现。结果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较轻,根据CT表现将其分为磨玻璃型为25例,间质型13例,实变型2例,肺气囊为主型3例,混合型17例。临床治愈58例,其中磨玻璃影为主型平均治愈时间29 d,间质病变为主型平均治愈时间70 d,混合型平均治愈时间48 d。死亡2例,其中实变型死亡1例,间质型死亡1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HRCT不同影像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弥漫性磨玻璃影、月弓征及肺气囊具有提示性诊断意义,以磨玻璃影为主型PCP预后较好;HRCT可以为艾滋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且能更好地判断疗效。
- 董春娇李若旭邢卫红
- 关键词: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高分辨率CT
-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脂肪肝的CT定量诊断
- 崔书彦刘燕超赵召霞刘莲叶立红宇文阁范亚敏邢卫红霍秀英
- 该课题通过对109例病毒性肝病合并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肝脏与多个器官及肝内血管的CT值作对比,并与活体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结果显示,对病毒性肝病合并脂肪肝的CT定量诊断...
- 关键词:
- 关键词:CT影像学
- CT平扫及增强检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3.32岁。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4.01岁。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3 s、5 s、7 s、9 s接受检查。探讨门静脉系统强化峰值平均时间、门静脉主干与肝实质密度差值(P-L1值)和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密度差异(P-L2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的第3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5秒、第7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第7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3秒、第5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正常人,并且在到达峰值7 s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评分最高。所以在对这类人进行扫描时应该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成像。
- 邢卫红冯爱东李若旭崔书彦牛敬莲马建军伍彦辉
- 关键词:CT检查
- MRI联合血清KLF5、PIVKA-Ⅱ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Kruppel样因子5(KLF5)、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治疗的146例确诊的肝脏结节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组(90例)和非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组(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KLF5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IVKA-Ⅱ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LF5、PIVKA-Ⅱ水平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四格表法分析MRI联合血清KLF5、PIVKA-Ⅱ水平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组饮酒史占比、血清KLF5、PIVKA-Ⅱ显著高于非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组[分别为51(56.67%)比22(39.29%)、(4.15±1.25)比(1.87±0.31) ng/mL、(26.43±5.33)比(19.24±4.64)mAu/mL,均P<0.05];血清KLF5、PIVKA-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0.871,敏感度分别为88.76%、84.27%,特异性分别为82.14%、83.9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4 ng/mL、21.22 mAu/mL;MRI检查结果与金标准具有一致性(Kappa值=0.426,P值<0.001);血清KLF5、PIVKA-Ⅱ检查结果与金标准具有一致性(Kappa值=0.430、0.438,P值<0.001);三者联合检查结果与金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709,P值<0.001);MRI联合血清KLF5、PIVKA-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MRI、血清KLF5、PIVKA-Ⅱ单独诊断(P<0.05)。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血清KLF5、PIVKA-Ⅱ水平上调,且MRI联合血清KLF5、PIVKA-Ⅱ对疾病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杨明邢卫红李若旭董发发侯懿瑄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核磁共振成像异常凝血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