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雪萍

作品数:156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文学
  • 47篇历史地理
  • 32篇艺术
  • 4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主题

  • 60篇作家
  • 58篇剧作
  • 55篇剧作家
  • 45篇戏剧
  • 23篇戏剧活动
  • 22篇资讯
  • 12篇莎士比亚
  • 11篇文学
  • 9篇戏剧创作
  • 9篇翻译
  • 9篇悲剧
  • 8篇学位
  • 8篇莎剧
  • 7篇音乐
  • 6篇演员
  • 6篇戏剧家
  • 5篇硕士
  • 5篇硕士学位
  • 5篇女性
  • 4篇社会

机构

  • 137篇北京外国语大...
  • 14篇清华大学
  • 9篇上海建桥学院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台州学院
  • 2篇宁波大红鹰学...

作者

  • 156篇邵雪萍
  • 6篇吴秀龙
  • 1篇林本椿
  • 1篇李玥

传媒

  • 136篇戏剧文学
  • 10篇作家
  • 2篇中国莎士比亚...
  • 1篇上海科技翻译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漳州职业大学...
  • 1篇现代传记研究

年份

  • 5篇2025
  • 15篇2024
  • 13篇2023
  • 10篇2022
  • 11篇2021
  • 17篇2020
  • 16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20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莎学界长期忽视莎剧中母亲形象之原因考辨
2011年
长期以来,莎剧中母亲形象的研究是中国莎学研究的薄弱点,阻碍了学界对莎剧的客观阐释和全面认识。本文从中西传统文化背景中母亲的相似境遇、莎剧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环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流派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中女性作为母亲的生存境况和男权意识对中国莎学界的不良影响这五方面细致分析了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
邵雪萍
关键词:莎剧母亲形象
论韦伯斯特悲剧《白魔》与元杂剧《灰阑记》中的兄妹冲突
2012年
对兄妹矛盾的书写贯穿于英国剧作家约翰.韦伯斯特的重要剧作《白魔》与元杂剧《灰阑记》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思想与伦理内涵之中,是实现对两剧的总体认识与客观评价无法忽视的内容。本文通过比照分析《白魔》中的弗莱米尼奥与维托利娅、《灰阑记》中的张林与张海棠两对兄妹间的矛盾,从近代早期英国与元代中国女性的不利处境与文人的困厄等方面发掘了他们之间因名誉与经济问题而起的矛盾冲突的根源。
邵雪萍
关键词:《灰阑记》
美国黑人诗人、剧作家 哈莱姆文艺复兴重要先驱安吉丽娜·韦尔德·格里姆克
2023年
Angelina Weld Grimké,1880-1958,作公演的非裔美国女作家之一,她生于纽约的一个跨种族混血家庭,家族中有不少人是著名的废奴主义者和民权活动家。格里姆克曾就读于库欣学院和现已关闭的卡尔顿学校,它们都是马萨诸塞州最好的预科学校。她还曾就读于日后成为韦尔斯利学院卫生系的波士顿体操师范学校,毕业后与父亲迁居华盛顿特区与家人团聚。
邵雪萍
关键词:华盛顿特区哈莱姆文艺复兴美国女作家美国黑人格里姆
论元杂剧《杀狗劝夫》中的“清明节令”
2013年
中国古典戏曲既是民俗的一部分,也包含了对多种民俗事象的反映,元杂剧《杀狗劝夫》中的"清明节令"就是例证。在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小农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土崩瓦解的元代,"清明节令"作为《杀狗劝夫》中孙荣、孙华两兄弟发生冲突的时间背景,深刻表达了剧作家对儒家"孝悌"之情衰微的怅惘。
邵雪萍
关键词:民俗伦理
俄罗斯剧作家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特列季亚科夫
2015年
Sergei Mikhailovich Tretyakov, 1892-1937是俄罗斯建构主义剧作家。他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在俄国革命前开始与未来主义者来往。
邵雪萍
关键词:剧作家未来主义俄国革命法律系
非理性权威之祸——论科利奥兰纳斯与岳飞的悲剧根源被引量:2
2016年
莎士比亚的《科利奥兰纳斯》与冯梦龙详定的《精忠旗》,分别是英国与中国戏剧史上的悲剧名篇,两剧的悲剧性与男主人公科利奥兰纳斯、岳飞的惨死密不可分,但评论界对他们的悲剧根源所做的阐释仍值得推敲。本文参照美国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对理性与非理性权威的界定,在17世纪英国与中国的政治文化语境中比较分析了他们的悲剧,指出非理性的大众权威与君主权威才是他们各自的悲剧之源。
邵雪萍
关键词:科利奥兰纳斯
阿兰·勒内·勒萨日
2023年
Alain-RenéLesage,1668-1747,(Lesage亦拼作Le Sage)是高产的法国讽刺剧作家。他的天赋引起了耶稣会会士、瓦纳学院院长波查德的关注,他培养了勒萨日的文学品位,也帮助他在布列塔尼的一所耶稣会学院受到良好的教育。勒萨日于1693年赴巴黎学法律,在当地的文学沙龙很受欢迎。他起初想当翻译家,将古希腊作家阿里斯塔尼图的《书信集》译为法语,但他的译本于1695年问世后并不受欢迎。
邵雪萍
关键词:文学品位耶稣会翻译家
美国剧作家林·诺塔奇
2024年
Lynn Nottage (1964-),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她成长于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家庭。诺塔奇曾在布朗大学主修戏剧,后获耶鲁戏剧学院戏剧写作硕士学位,求学期间接触了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剧作,为其日后的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诺塔奇剧作的特色之一是关注女性,有色人种等被社会忽视或边缘化的群体。她的代表作《被毁掉的》以20世纪末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内战为背景,探讨了战争中的性暴力、女性创伤、生存斗争等复杂问题,曾获2009年的普利策戏剧奖。
邵雪萍
关键词:戏剧创作硕士学位性暴力有色人种
莎士比亚剧作中母亲形象的文化解读
2012年
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母亲形象研究是目前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审视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母亲形象,集中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即显露情欲和残忍性格的“恶母”,干预社会事务、忽视“父亲之名”的“强母”以及关爱子女、消除男性阉割焦虑的“良母”。以当时英国社会文化对母亲角色的要求与期待为背景,本文阐释了这三类母亲形象的文化根源及其她们所反映的莎士比亚保守的女性观。
邵雪萍
关键词:莎士比亚研究母亲形象文化解读阉割焦虑母亲角色
英国剧作家 克瑞斯托弗·马洛
2018年
又名基德·马洛(Kit Marlowe)是英国伊丽莎白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对威廉·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影响至深。马洛出生寒微,马洛曾就读于坎特伯雷的国王学校,后来成为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的学生,并取得了该校的学士与硕士学位。
邵雪萍
关键词:剧作家马洛莎士比亚硕士学位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