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国玑

作品数:27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7篇粘虫
  • 9篇灭幼脲
  • 8篇幼虫
  • 7篇粘虫幼虫
  • 6篇杀虫
  • 5篇毒理
  • 5篇毒理学
  • 5篇毒理学研究
  • 5篇杀虫剂
  • 4篇抗药
  • 4篇抗药性
  • 3篇毒力
  • 3篇瘿螨
  • 3篇菊酯
  • 2篇东方粘虫
  • 2篇新种记述
  • 2篇杀虫作用
  • 2篇蜕皮激素
  • 2篇溴氰菊酯
  • 2篇瘿螨科

机构

  • 2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24篇龚国玑
  • 8篇杨春龙
  • 7篇尤子平
  • 4篇谭福杰
  • 3篇匡海源
  • 2篇张开龙
  • 2篇康芝仙
  • 2篇王文全
  • 1篇王强
  • 1篇罗光宏
  • 1篇王健
  • 1篇韩航如
  • 1篇周保华
  • 1篇孟庆兰
  • 1篇陈东

传媒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农药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农药译丛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学院学...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3
  • 4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3篇198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醚菊酯对几种农业害虫的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被引量:7
1990年
作者测定了醚菊酯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等六种农业害虫的触杀毒力,并与溴氰菊酯等杀虫剂进行了比较。发现醚菊酯对粘虫和褐飞虱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其毒力达到甚至超过溴氰菊酯,对小地老虎、二化螟及萝卜螟亦有较高的触杀毒力。混配试验表明,醚菊酯与辛硫磷混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增效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醚菊酯的用量成正相关。田间药效试验说明醚菊酯及多辛混剂(醚菊酯与辛硫磷混用)对防治粘虫效果显著,且具有用量少、作用快等特点。
杨春龙龚国玑康芝仙
关键词:醚菊酯害虫毒力药效
定虫脲(Chlorfluazuron)对粘虫幼虫(Mythimna separata L.)杀虫作用的研究
1993年
定虫脲(CFU)系苯酰基苯脲类系列药剂中有较高药效的一个品种,它对三龄粘虫幼虫的毒效作用较其第一代杀虫剂除出脲(Diflubenzuron)高约70倍,对六龄粘虫幼虫,用点滴、胃毒和注射方法处理,最终毒效相若。根据粘虫六龄幼虫表皮几丁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在不同时龄时用点滴法施药,发现试虫的死亡时间和受药时间有明显相关。以72时龄为界,在此以前受药者试虫多数不能变态,死亡于化蛹之前。而72时龄以后施药者,试虫则多数可变态,但在蛹期陆续死亡。因此,72时龄是表皮几丁质沉积的分界线,但并未发现施药后的原位反应(insi-tu)或几丁质厚度和药效之问的相关。
康芝仙龚国玑杨春龙
关键词:粘虫幼虫杀虫剂
灭幼脲毒理学研究Ⅷ.灭幼脲对粘虫幼虫表皮蛋白质系列的影响被引量:10
1995年
灭幼脲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WK)六龄幼虫表皮的各类蛋白质、氨基酸,核糖核酸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水溶性非结合蛋白及弱键结合蛋白的影响高于电子键、共价键结合蛋白;除抑制几丁质合成外,还改变几了-蛋白复合体的结构。氨基酸组分分析发现,灭幼脲大大降低了异亮氨基酸的含量,明显提高甲硫氨酸的含量。六龄幼虫蜕皮初期,DNA和RNA的含量较对照试虫有所提高,但中后期的RNA含量低于对照,在测试的时龄(12~144时龄)范围内,RNA/DNA比值均明显降低。
王文全龚国玑谭福杰
关键词:灭幼脲粘虫表皮核糖核酸
灭幼脲毒理学研究Ⅸ.灭幼脲对粘虫幼虫表皮蛋白质种类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几丁质和蛋白质是昆虫表皮的主要成份,灭幼脲强烈抑制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六龄幼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和降低表皮各类蛋白质含量,同时还改变了各类表皮蛋白质的比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出处理虫表皮新生了一种蛋白谱带,并且某些蛋白谱带生成和消解回吸滞后。
王文全郑春霞王强阮晓龚国玑
关键词:毒理学灭幼脲粘虫表皮
粘虫抗药性监测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1995年
沿着粘虫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迁飞途径分别采集试虫,测定其三龄幼虫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发现吉林、山东及广东的粘虫对溴氰菊酯抗性分别是1984年的5.17、6.23和11.13倍,对氰戊菊酯为6.33、3.59和3.30倍的抗性。抗药性发展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有关,与酯酶的关系不大。本文还讨论了迁飞对粘虫抗性发展的影响,并对其抗性管理提出了建议。
杨春龙龚国玑谭福杰尤子平
关键词:粘虫抗药性多功能氧化酶酯酶
中国叶刺瘿螨亚科一新属五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瘿螨科)被引量:1
1998年
中国叶刺瘿螨亚科一新属五新种记述*(蜱螨亚纲:瘿螨科)匡海源龚国玑(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罗光宏(甘肃张掖农业学校张掖734000)*新属名表示对我国著名蜱螨学家邓国藩先生的敬意1995-06-16收稿,1996-08-20收修改稿本文记述叶...
匡海源龚国玑罗光宏
关键词:新属蜱螨亚纲
灭幼脲毒理学研究——Ⅶ.灭幼脲对东方粘虫末龄幼虫保幼激素滴度的影响被引量:7
1991年
以蜡螟生测法测定了72时龄以内的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cr)末龄幼虫的保幼激素动态及灭幼脲对其影响,发现在48时龄。保幼激素滴度下降到极低水平时,灭幼脲可使保幼激素滴度堆持在一个高于正常幼虫的水平。不同时龄滴加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发现幼虫可因施药期不同而对ZR-512产生不同效应,其转换期也是在幼虫发育到48时龄的时候,由此讨论了由于灭幼脲对保幼激素滴度在转换期间不下降到规定阈值,可能干扰了激素序列的调控,导致蜕皮、变态异常的毒理学机制。
龚国玑尤子平
关键词:灭幼脲毒理学东方粘虫保幼激素
温度和饲料对粘虫耐药性的影响
1992年
生物测定是害虫抗药性监测的基本手段。生物对药剂的反应十分敏感,生态条件的细微变化都能引起毒力水平的波动。其中温度会直接影响杀虫剂的杀虫活性;试虫取食不同的饲料或寄主植物可使试虫耐药性发生改变。本研究的目的是为粘虫抗药性标准测定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杨春龙龚国玑谭福杰尤子平
关键词:粘虫抗药性温度饲料
灭幼脲毒理学研究——Ⅳ.灭幼脲的激素效应模拟试验被引量:8
1989年
以灭幼脲(Diflubenzuron,DFB)极高剂量(死亡剂量)处理6龄粘虫幼虫,对少数存活且外观健壮的试虫作组织学观察,发现对激素分泌器官咽侧体(CA)及前胸腺(PG)以及激素作用靶器官脂肪体(FB)都表现刺激效应。保幼激素(JH)类似物ZR-515,蜕皮激素(MH)和DFB单用或混用,以脂肪体合成蛋白质能力的高低作为比较指标,发现DFB和ZR-515有类似效应;MH则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或吸收能力,但和DFB合用后,其能力下降。由此表明,DFB可能系通过类似JH效应,从而增加体内JH影响,引起内源性激素平衡失调作为其毒杀机制的重要方面。
龚国玑周保华张开龙尤子平
关键词:激素灭幼脲粘虫杀虫剂
灭幼脲对粘虫幼虫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1996年
脱皮8h内的粘虫6龄幼虫,用灭幼脲每头0.04μg胃毒处理后1d~4d,体内血糖和整体糖原含量高于对照约10%~20%左右,而血液和脂肪体内蛋白质含量则略低于对照,与此相反,处理5d后至初蛹期,粘虫体内血糖和整体糖原含量低于对照3%~20%,而血液和脂肪体内蛋白质含量却高于对照,7日龄时处理组幼虫脂肪体内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达31%。上述现象难以用灭幼脉抑制粘虫几丁质生物合成来解释,可能是其干扰了粘虫激素平衡的结果。同时,灭幼脲时稻瘟病菌孢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强度远低于异稻瘟净,说明灭幼麻可能对真菌几丁质合成有较弱的抑制。
王健龚国玑尤子平
关键词:粘虫糖类蛋白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