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信贷的市场结构、业务模式及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近年,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各国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关注FinTech信贷业务所产生的金融稳定风险以及如何制定监管规则。2017年5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金融科技信贷的市场结构、业务模式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全面阐述了全球FinTech信贷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主要业务模式、存在的风险及对金融稳定产生的影响,梳理总结了目前各国的审慎监管政策和措施。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编译,以期为我国FinTech平台监管提供借鉴。
- 梁伟刘镇吕茉
- 关键词:金融科技信贷风险金融稳定
- 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形式、原因及应对措施——以吉林省的调查统计情况为例
- 2016年
- 近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日益突出。根据对吉林省内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情况的调查统计,逃废债事件的发生件数和涉及银行贷款金额呈递增趋势,同时也暴露出在产能过剩、民间借贷和挪用银行贷款等多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其间风险应引起关注。
- 刘镇
- 关键词:银行债务统计情况金融机构存款质押物资金链断裂
- 银行处置制度安排的国际模式及经验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2008年金融危机经验表明,建立健全的银行处置机制对于有效应对危机、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为此,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机制的核心属性》(以下简称“《核心属性》”),为银行处置机制提供了整体框架,对银行处置当局的设置提出了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许多经济体根据《核心属性》和已有处置经验,对银行处置当局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制度安排,常见的是由央行、审慎监管机构或存款保险公司承担全部或部分处置职能,并在银行处置的独立性、决策机制和协调合作等方面进行实践并积累了经验。
- 刘镇吕茉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与潜在风险研究
- 2015年
- 近年来,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已基本完成,商业化改革已成为可持续稳健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吉林省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支机构开展商业化业务的实证分析,其商业化业务规模在急剧扩张,并且业务范围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大量从事非金融机构资产收购、认缴有限合伙基金份额投资、远期不良资产回购承诺增信等新型业务,且资金投向集中于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收购范围延伸至质量为"正常"的银行信贷资产和企业应收账款,其间存在的风险应引起关注。
- 刘镇
- 信托公司“刚性兑付”手段和潜在风险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2014年7月8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2014)》,《报告》称,困扰信托业多年的"刚性兑付"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负面作用。但根据68家信托公司发布的2013年年报,对兜底问题仅陕国投一家信托公司做出了相关表述。信托公司的刚性兑付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不利于金融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信托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信托公司"刚性兑付"的手段和潜在风险进行梳理,并提出建议,以期对逐步打破"刚性兑付"有所裨益。
- 刘镇
- 全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分析——基于FSB《2018年非银行金融中介监测报告》
- 2019年
- 2018年10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通过官网宣布,由于“影子银行”的提法容易使公众产生负面解读,今后FSB将使用“非银行金融中介(Non - 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简称NBFI)”代替“影子银行”。2019年2月4日,FSB发布《2018年非银行金融中介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 2017年29个经济体中,非银行金融中介的构成、规模、发展趋势和风险情况,分析了非银行金融中介和其他金融部门的关联性。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的研究现状,将《报告》进行了编译整理,以期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监管研究有所裨益。
- 刘镇吕茉
- 关键词:影子银行
- 加强金融稳定再贷款贷后管理 切实维护央行债权
- 2010年
- 1997年以来,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以发放紧急贷款、风险处置类再贷款和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等方式向被救助和处置的高风险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稳定再贷款,用于兑付自然人债务和外债合法本息,弥补股民保证金缺口。金融稳定再贷款作为央行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主要手段,具有决策时间短、资金到位及时的特点,有效帮助了陷入严重支付危机的中小金融机构摆脱流动性困境,保护了高风险金融机构自然人债权的合法权益,
- 刘镇
- 关键词:金融稳定再贷款贷后管理债权央行中小金融机构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及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近年,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快速发展,在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并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产生重大影响。2017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在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在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对"智能投顾"的监管要求。本文总结AI和机器学习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情况,分析对微观、宏观经济及金融稳定的影响,提出对AI和机器学习加强金融监管的相关建议。
- 刘镇
- 关键词:人工智能金融稳定
- 中国影子银行图谱:结构和发展被引量:2
- 2018年
- 国际清算银行(BIS)于2018年2月发布中国影子银行图谱,阐述了中国影子银行的结构以及与其他金融部门的关联度,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中国影子银行具有五个关键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以证券化和市场工具为主导的影子银行体系相比,在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起到主导性作用,而证券化和市场化工具的作用相当有限。近年,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更新和调整,较为复杂的新型影子信用中介逐步兴起并迅速发展,债券市场融资越来越依赖影子银行,相关风险应予以关注。本文对报告进行了编译、整理,以期为监管部门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 梁伟刘镇吕茉
- 关键词:影子银行
- 科技公司入股银行的监管政策选择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 2022年
- 近年,部分经济体的科技公司开始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并成为控股或主要股东。科技公司入股银行有助于提升市场认可度和降低与银行合作成本,可帮助银行获得低成本存款,可促进当地普惠金融及市场竞争,但也导致了利益冲突、风险传染等潜在风险,各经济体监管当局通过加强准入管理和风险防控措施予以应对。目前,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入股银行成为控股或主要股东的家数最多,相关潜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建议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采取审慎监管措施予以应对。
- 刘镇陈晓红
- 关键词: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