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锷 作品数:62 被引量:580 H指数:1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农业科学 更多>>
酸藤子(Embelia laeta)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6 2004年 首次从紫金牛科酸藤子属植物酸藤子 (Embelialaeta)醇提物中分离鉴定了 10个已知化合物 ,通过波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2 ,6 二甲氧基苯醌 (2 ,6 dimethoxybenzoquinone) (1) ;柠檬酸单甲酯 (6 methylcitrate) (2 ) ;柠檬酸二甲酯 (1,5 dimethylcitrate) (3) ;柠檬酸三甲酯 (trimethylcitrate) (4 ) ;没食子酸(gallicacid) (5 ) ,β 胡萝卜甙 (β daucosterol) (6 ) ;香草酸 (vanillicacid) (7) ;3,5 二甲氧基 4 羟基苯甲酸 (3,5 di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8) ;3,5 二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酸 (3,5 dihydroxy 4 methoxybenzoic) (9)和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 (10 )。 唐天君 吴凤锷关键词:化学成分 紫金牛科 酚酸 柠檬酸酯 鸡脚参醇提物药理活性研究 2003年 对鸡脚参醇提物进行了抗炎、止咳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活性部位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有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的趋势。可延长二氧化硫引起的小白鼠咳嗽的潜伏期。鸡脚参醇提物的急性毒性较小 ,抗炎、止咳作用明显。 罗禹 丁立生 田军 吴凤锷关键词:醇提物 药理活性 抗炎 止咳 唇形科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被引量:1 2002年 我们以现代科技理论为出发点 ,提出了《组合中药学》新理论体系 ,试图使中外学者对中药的认识趋于一致。中药的本质就是“组合”。无论是单方或复方都是一个庞大的分子库。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分子组合成一个群体。这些群体表现出特定的药效。“组合”有三层意思 :生药的组合、活性分子群的组合与特定疗效的组合。分子群是特定药效功能的物质基础。《组合中药学》就是从《组合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及其药效的物质基础 ,阐明中药活性部位的相互作用与药效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组合中药学》的三个新概念 :中药功效分子族 :具有相似药效作用的一类分子的组合 ,其骨架及功能团相同或相似。单味中药表征性组合分子 :单味中药药效的代表性功效分子族 ,即主要药效分子组合。单味中药非表性组合分子 :单味中药表征性分子以外的其它功效分子族 ,即辅助药效分子的组合。《组合中药学》的主要研究范围 :中药药效的组合分子学基础 (植物化学 ,天然产物 ) ;组合分子的药理学基础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药理学 )。本文提出了应用《组合中药学》研究新型中药的新方法。 吴凤锷 吴蔚关键词:中药 天然药物 生药 小花清风藤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1 2003年 从小花清风藤的全草分离得到 3个生物碱成分 ,经UV ,IR ,NMR ,MS等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5 氧阿朴菲碱 ,β 黑瑞亭 ,原鸦片碱。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邓赟 陈谨 陈斌 郑颖 吴凤锷关键词:生物碱 化学成分 清风藤科 深裂黄草乌二萜生物碱研究 被引量:11 1997年 深裂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var.altifidum W. T.Wang)又名西南乌头、紫乌头、藤乌,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和四川西部(泸定、天全)海拔2800m的山地。块根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民间也用于解乌头中毒。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本文从深裂黄草乌全草中分离鉴定了3个二萜生物碱,一个为C-19骨架类型,两个为C-20骨架类型。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是C-20骨架类型二萜生物碱,命名为深裂黄草乌碱vilmorinianine(Ⅰ),另两个化合物是denudatine(Ⅱ)和deoxyaconitine(Ⅲ),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张嘉岷 吴凤锷 王明奎 陈耀祖关键词:药用植物 二萜生物碱 瓜叶乌头的二萜生物碱 被引量:11 1994年 A new diterpenoid alkaloid, hemsleyanaine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as 8 acetyl 14 benzoyl ezochasmanine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and spectral evidence.Together with this new compound there known diterpenoid alkaloids, chasmanine (2), indaconitine (3) and talatisamine (4),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丁立生 陈瑛 王明奎 彭树林 陈新民 吴凤锷关键词:二萜生物碱 生物碱 中药竹节香附和露蕊乌头中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以及色谱分离方法的改进 吴凤锷关键词:竹节香附 色谱分离 单味中药全活性成分代替相应生药用于处方的方法 2004年 吴凤锷关键词:单味中药 处方 剂型 打破碗花花中三萜皂苷的研究 被引量:11 1994年 从打破碗花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五个单取代三萜皂苷,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了三个新苷,命名为打破碗花花苷A(S_3)、B(S_4)和C(S_5)(hupehensis saponins A、B、C),两个已知的三萜皂苷是prosapogenin CP_4(S_1)和CP_6(S_2),曾从本属植物中发现过. 王明奎 陈耀祖 吴凤锷关键词:打破碗花花 三萜皂苷 乙醇 提取物 拟玉龙乌头的二萜生物碱研究 被引量:7 1996年 从拟玉龙乌头Aconitumpseudostapfianum根中分得10个二萜生物碱,其结构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14-benzoyl-8-O-methyl-aconine(Ⅰ),aconitine(Ⅱ),deoxyaconitine(Ⅲ),penduline(Ⅳ),yunaconitine(Ⅴ),neolinine(Ⅵ),15α-hydroxyneoline(Ⅶ),neoline(Ⅷ),talatisamine(Ⅸ)和aconosine(Ⅹ),其中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陈瑛 丁立生 王明奎 彭树林 陈佩卿 吴凤锷关键词:毛莨科 二萜 生物碱 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