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波

作品数:35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慢性
  • 4篇新基因
  • 4篇免疫
  • 4篇精子
  • 4篇精子发生
  • 4篇基因
  • 4篇病患
  • 3篇血清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银屑
  • 3篇银屑病
  • 3篇人乳
  • 3篇乳头
  • 3篇软膏
  • 3篇皮肤
  • 3篇细胞癌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机构

  • 35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作者

  • 35篇吴波
  • 25篇余振东
  • 6篇刘颜
  • 4篇刘为敏
  • 4篇唐爱发
  • 4篇桂耀庭
  • 4篇杨虹
  • 3篇江智茂
  • 3篇胡小平
  • 3篇郭新
  • 3篇马刚
  • 3篇程滨珠
  • 3篇彭雁忠
  • 3篇蔡志明
  • 3篇钟绮丽
  • 2篇谢谦
  • 2篇易黎
  • 2篇刘晓翌
  • 2篇吴瑞芳
  • 2篇秦洁

传媒

  • 7篇医药导报
  • 5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18例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和尿素软膏外涂,bid,共治疗4周;对照组用糠酸莫美松软膏和尿素软膏外涂,bid,共治疗4周。用PASI积分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66.7%(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平均约为10d,对照组为14d。治疗组发生皮肤刺激反应5例(27.8%)。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邵勇吴波余振东钟绮丽程滨珠
关键词:他克莫司银屑病寻常型
深圳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分布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现况横断面调查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患病情况及HPV亚型与病毒载量的致病性。方法:以深圳市及周边农村地区10 000名有性生活的女性为研究对象,以液基细胞学联合多种高危型HPV检测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对细胞学结果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ASC-US)及以上者或任一种HPV检测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研究人群平均年龄38.9岁,HPV感染率16.6%,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低度CIN(CIN1)现患率17.0%,5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下降;高度CIN(CIN2/3)现患率2.6%,45~59岁组患病率显著较高。高危型HPV感染与CIN患病明显相关,CIN1和CIN2/3的患病风险均随HPV病毒载量的升高而升高,但其相关的HPV高危亚型不同,CIN2/3主要为HPV-16、-58、-31、-33和-18型感染,CIN1主要为HPV-39、-58、-59、-52和-66型感染。结论:深圳地区的HPV感染率和CIN现患率处于较高水平;人群HPV感染有随年龄递增的趋势,45岁以上的人群为CIN2/3的重点监控对象;感染的高危型HPV亚型和载量均可提示CIN2/3患病机会的多少,并作为临床合理干预的重要依据。
梁凌云杜辉王纯张薇陈芸渠新风杨斌吴波吴若松Jerome L.Belinson吴瑞芳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RNAi抑制皮肤鳞癌EGFR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对皮肤鳞癌EGFR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对A43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对皮肤鳞癌EGFR基因...
余振东吴波江智茂马刚
关键词: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鳞状细胞癌
文献传递
裴氏着色芽生菌病1例被引量:2
2014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农民。左下肢皮肤瘢痕、斑块11 a。11 a 前,不慎跌倒擦伤左膝下方皮肤,局部溃烂长期不愈。口服抗生素,外用碘伏,红霉素软膏治疗后无效,当地医院按真菌感染先后予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不规则治疗,期间皮损大部分愈合形成瘢痕。其后瘢痕逐渐扩大并时有疼痛。后又在当地医院按“瘢痕疙瘩”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2次,瘢痕未缩小却在边缘渐出现红色斑块,肿胀并有浸润。遂来我院就诊。
胡小平吴波杨虹刘晓云陈办成于波
关键词:着色芽生菌病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与Th细胞因子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疗效与Th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以慢性乙肝患者39例作为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IFN-α治疗,拉米夫定100 mg.d-1,po;IFN-α5MU,隔日肌内注射。联合治疗1 a后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及Th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以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根据HBV-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IFN-γ均值明显升高(P<0.05)、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血清IL-2、IFN-γ均值明显升高(P<0.05),IL-4、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IFN-α治疗慢性乙肝可显著抑制HBV-DNA复制;联合治疗后有效组免疫状态可由以Th2型为主向以Th1型为主转换。
余振东吴波彭雁忠桂耀庭
关键词:拉米夫定干扰素
某地区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调查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该地区女性生殖道念珠菌(VVC)感染的病原学分析。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该院体检女性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KOH悬滴法检测,复诊时进行真菌培养检查的标本,使用沙保罗培养基分离菌株并鉴定菌种,将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5 199例标本共检出真菌阳性标本926例。不同年龄组间和不同季节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4,P<0.001;χ2=13.784,P=0.003),老年组患者和冬季阳性率较低。286例真菌标本培养出念珠菌197例,其中白色念珠菌78.17%(154/197),光滑念珠菌10.15%(20/197),热带念珠菌6.09%(12/197),近平滑念珠菌3.05%(6/197),克柔念珠菌2.03%(4/197),酿酒酵母菌0.51%(1/197)。白色念珠菌对制霉菌素敏感率为100.0%,5-氟胞嘧啶敏感率94.2%,氟康唑敏感率94.8%,咪康唑敏感率75.3%,酮康唑敏感率85.1%,伊曲康唑敏感率77.9%。结论生殖道念珠菌感染主要是育龄女性,且菌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董晶杨虹吴波
关键词:念珠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药敏试验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跖部湿疹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跖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四肢及掌跖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30例用可的松软膏治疗(对照组),每日两次,两组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每天10 mg,疗程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趾部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吴波余振东刘颜
关键词:复方氟米松软膏慢性湿疹
小鼠和人生精特异性新基因TSCPA的表达分析
目的:筛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睾丸特异性新基因。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
余振东吴波唐爱发陈静郭新秦洁
关键词:精子发生隐睾
文献传递
乙肝病毒的YMDD变异与血清标志物关系的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前、后血清乙肝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 检测37例拉米夫定YMDD变异患者治疗前、变异后以及 2 0例YMDD变异患者继续治疗 6个月时血清HBV DNA、HBeAg、前S1蛋白、ALT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YMDD变异组治疗后的HBV DNA、ALT含量及前S1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自身对照组 ,而HBeAg阳性率则无显著变化 ;YMDD变异组患者继续治疗 6个月时与刚变异时比较HBV DNA含量显著降低 ,而前S1蛋白、ALT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病毒的YMDD变异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变异后血清乙肝标志物HBV DNA、前S1蛋白、ALT等水平变化显著 ;尽管发生了HBV聚合酶变异 ,这些病人在拉米夫定作用下仍显现持续HBV
余振东吴波戴佑善刘为敏彭雁忠彭黎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拉米夫定
人鼻咽癌CNE-2细胞转染方法的比较研究
2009年
目的比较三种非病毒载体转染方法转染人鼻咽CNE-2细胞。方法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电穿孔转染法、磷酸钙纳米颗粒转染法将pEGFP-N1质粒DNA转染人鼻咽癌CNE-2细胞,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计算转染率;MTT实验比较各转染方法对CNE-2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脂质体转染组的转染率为(51.9±2.8)%;电穿孔转染组的转染率为(42.8±2.6)%;磷酸钙纳米颗粒转染组的转染率为(48.1±2.3)%。经统计学分析,三种方法转染CNE-2细胞的转染率相互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01);MTT结果显示,磷酸钙纳米颗粒转染法的细胞毒性最小。结论磷酸钙纳米颗粒转染法转染效率相对较高,而细胞毒性小,可作为转染CNE-2细胞的首选转染方法。
温见翔余振东吴波黄达娜
关键词:CNE-2细胞脂质体电穿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