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红兵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面沉降
  • 1篇地铁
  • 1篇地铁建设
  • 1篇地下水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岩土
  • 1篇岩土体
  • 1篇土体
  • 1篇斜坡
  • 1篇环境岩土
  • 1篇变形破坏机制
  • 1篇不稳定斜坡

机构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铁二院工程...

作者

  • 2篇杨红兵
  • 1篇屈科
  • 1篇王科
  • 1篇唐万春
  • 1篇毛邦燕
  • 1篇巨能攀
  • 1篇侯伟龙
  • 1篇许模

传媒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厚层堆积层震裂斜坡变形特征及破坏机制——以小金县某震裂不稳定斜坡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5.12"汶川特大地震形成了震区大量的震裂不稳定斜坡,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厚层堆积层斜坡中,这类次生地质灾害有着特殊的力学破坏机制。以小金县某不稳定斜坡为例,研究了高程、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条件等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厚层堆积层震裂斜坡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机制。认为,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厚层堆积物斜坡往往出现潜在多级滑动面的现象,且破裂面多沿着堆积层中某些曲面发生滑动破坏,这与地震瞬间拉张破坏在斜坡体中产生的震裂缝深度和延伸有关。总的来说,震裂不稳定斜坡的失稳可以认为是地震使边坡岩土体力学参数降低、震后地下水的软化共同作用下累计破坏的结果。
侯伟龙巨能攀屈科杨红兵王科
关键词:动力响应变形破坏机制
地铁建设中地下水与环境岩土体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地铁建设中地下水与环境岩土体相互作用会产生一系列环境岩土体问题,对这些问题展开定性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地下水动力学为基础,利用一维固结理论探讨了地铁建设过程中疏干排水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根据太沙基极限荷载理论对由于地铁结构造成的水位壅高给地铁沿线迎水面浅基础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起了一套研究地铁建设过程中地下水与环境岩土体相互作用的定量化评价体系。以成都地铁2号线为例,研究成果表明,成都地铁2号线各地铁车站在施工过程中由基坑疏干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在0.01~0.07m范围内,沉降值较小;地铁车站迎水面方向由水位壅高导致的浅基础建筑物的承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影响最大的为东门大桥车站附近的浅基础建筑物,承载力仅为修建前的86.84%。
毛邦燕许模唐万春杨红兵
关键词:环境岩土地面沉降地下水地铁建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