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斌
- 作品数:39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对调节定向与风险偏好之间关系的探索被引量:1
- 2020年
- 本研究探讨调节定向对风险偏好的影响,以及任务框架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实验一采用2(高风险组,低风险组)×2(特质型预防定向,特质型促进定向)的被试间设计,风险选项比例与调节定向分数为因变量。结果说明,个体在进行风险决策时,有明显的风险规避倾向;其次,低风险组被试的预防定向分数显著大于高风险组被试的预防定向分数。实验二采用2(状态型预防定向,状态型促进定向)×2(获益框架,损失框架)的被试间设计,预防定向组接受预防定向的情境启动,促进定向组接受促进定向情境启动。结果显示,只有在预防定向组,被试的风险偏好受任务框架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损失框架水平被试的风险偏好高于获益框架水平下的风险偏好。
- 杨彩虹丁小斌陈莎莎
- 关键词:风险偏好风险规避损失规避
- “名词-名词”概念组合的关系启动效应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词汇-图片"启动实验范式,考察概念组合加工过程中的关系启动效应,探讨了关系竞争理论与图式取向理论之间的争论。结果:实验1发现,在目标组合概念与启动组合概念的主名词或修饰词相同的条件下,都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2表明二者之间没有相同的子概念(修饰词或主名词),也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3在排除视觉特征因素条件下,再次证实本研究中出现的是关系启动。结论:支持图式取向理论,即概念组合中的关系信息不受修饰词和主名词的限制,是独立表征的。
- 丁小斌丁玲
- 回族中学生的宗教世界
- 宗教心理学在我国还是鲜有学者涉足的研究领域。本研究以宗教态度、宗教内外动机取向为切入点,采用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互为印证的研究思路,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一个多民族杂聚地区回族中学生的宗教世界,初步确定了中学生宗教信仰的...
- 丁小斌
- 中国汉族、藏族和回族面孔表情数据库的编制
- 随着近年来跨文化面孔表情研究的发展,建立完善的面孔表情数据库并为跨文化研究提供可靠的研究材料就变得尤为重要。虽然研究者已经建立中国本土的面孔表情数据库,但是现有的中国面孔表情数据库只包括汉族面孔表情,而具有不同文化的藏族...
- 马嘉琳雒姌丁小斌
- 关键词:汉族藏族回族面孔表情
- 面孔与躯体的情绪可以合二为一吗?——整合效应及其神经机制被引量:1
- 2022年
- 面孔、躯体都能表达和传递情绪信息,有效整合两种视觉线索的情绪信息是正常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的必要条件。面孔与躯体的情绪整合效应,既体现为二者情绪一致时情绪加工的促进作用,又表现为面孔-躯体情绪整合相较于单一情绪线索的加工优势。面孔-躯体情绪整合主要涉及面孔与躯体的构型编码、情绪加工及与动作知觉相关的脑区和通路。本文提出了涵盖“三个子过程”和“三个阶段”的情绪整合层级模型。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关注自闭症、抑郁症等临床个体的情绪整合加工,揭示神经系统“如何”整合动态视觉情绪信息,探究视觉情绪整合加工特点等问题。
- 康铁君赵晶牛晓彤张可媛丁小斌
- 关键词:面部表情
- 老年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通常报告有更好的婚姻,更支持性的友谊,与孩子、兄弟姐妹和社交网络成员间的冲突减少〔1〕。在描述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时,老年人的描述更为积极,满意度也更高〔2〕。研究人员认为,老年人人际关系的改善,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能力提高〔3〕,将注意力从人际冲突的消极方面转移〔4〕,发生社会冲突时情感反应减少〔5〕。认知评估理论模型强调,对情绪诱发刺激的反应,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之所以对社会伙伴产生积极的体验,是因为其特有的想法和行为,在社会环境中,与年龄有关的变化,也是老年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6〕。经典压力模型则认为,日常烦扰是各年龄段的成年人最常见的社会压力,但这样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为减少潜在的压力体验和人际紧张,老年人会将那些难以相处的伙伴从他们的社交网络中剔除,只留下那些更加友善的社会伙伴〔7〕。社交体验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发展心理学文献中,研究者们强调,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受照料者的影响〔8〕。事实上,社会伙伴对人际情绪的调节终生都在发挥着作用,但很少有人研究社会伙伴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年人社交体验的影响。本研究从社会输入模型的观点出发,解释老年人比年轻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
- 丁小斌赵庆华
- 关键词:人际关系
- 内群体成员眼部注视优势:动机的影响
- 人类的面孔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尤其是眼部区域在社会沟通和信息交流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研究发现在进行社会判断时面孔的眼部区域可以提供大量有用的观察信息,同时面孔的眼部区域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特定人群,了解个...
- 丁小斌李亚彤
- 关键词:面孔识别动机
- 躯体表情与面部表情加工进程比较被引量:6
- 2018年
- 躯体和面孔是个体情绪识别的敏感线索。与面部表情的早期视觉加工相似,P1成分对恐惧、愤怒等负性躯体表情更加敏感,反映了对躯体威胁信息快速且无意识的加工。情绪躯体和面孔还有着类似的构型加工,表现为二者都能诱发颞枕区视觉皮层相似的N170成分,但涉及的神经基础并不完全相同。在构型编码加工中,面部表情的N170与顶中正成分(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VPP)较躯体表情的N170、VPP更加明显。在面部表情和躯体表情的后期加工阶段,早期后部负波(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EPN)反映了面孔和躯体视觉编码的注意指向加工,随后出现的P3与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LPC)代表了顶额皮层对复杂情绪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躯体表情还存在与外纹状皮层躯体区相关的N190成分,其对躯体的情绪和动作信息敏感。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动作对情绪知觉的影响、动态面孔-躯体情绪的加工机制等。
- 丁小斌康铁君赵鑫付军军
- 关键词:情绪面部表情P1N170
- 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在面孔情绪知觉中的一致性:来自ERP的证据
- 个体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除了表现为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优势外,还体现为对他人面孔情绪知觉的影响。但是,与个体母亲相关的信息如何影响对他人情绪的知觉加工,母亲参照和自我参照条件下对他人情绪的知觉加工是...
- 丁小斌王睿康铁君刘建邑
- 关键词:LPP
- 文献传递
- 音乐疗法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及对血清Aβ_(1~42)、P-Tau181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使用音乐疗法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效果。方法老年AD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两组分别予以单纯多奈哌齐治疗、音乐疗法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估(MMSE)量表、AD认知评定量表(ADAS-cog)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PI)及AD行为病理学量表(BEHAVE-AD)评定患者精神行为症状,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P300潜伏期和波幅,检测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_(1~42)、过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水平,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MMSE评分更高,ADAS-cog、NPI、BEHAVE-AD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P300潜伏期更短,波幅更大,血清Aβ_(1~42)、P-Tau181水平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可更好改善老年AD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这可能与抑制Aβ_(1~42)、P-Tau181水平有关。
- 陈琛赵泽魏海萍丁小斌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多奈哌齐Β淀粉样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