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忠浩

作品数:22 被引量:24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视网膜
  • 11篇网膜
  • 9篇细胞
  • 6篇缺血
  • 5篇眼压
  • 5篇节细胞
  • 5篇高眼压
  • 4篇维拉帕米
  • 3篇电图
  • 3篇氧化氮
  • 3篇氧化酶
  • 3篇一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人胎
  • 3篇视网膜电图
  • 3篇视网膜节
  • 3篇视网膜节细胞
  • 3篇视网膜缺血
  • 3篇缺血后
  • 3篇活性

机构

  • 16篇湖南医科大学
  • 6篇中南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韶关学院
  • 1篇四川省宜宾卫...

作者

  • 22篇刘忠浩
  • 11篇罗学港
  • 8篇刘求理
  • 4篇蒋幼芹
  • 4篇吴振中
  • 4篇楚亚平
  • 4篇潘爱华
  • 2篇刘丹
  • 2篇易西南
  • 2篇朱益华
  • 2篇贾莉君
  • 2篇漆光平
  • 2篇杜亚政
  • 2篇严小新
  • 2篇邝满元
  • 1篇张建一
  • 1篇卢大华
  • 1篇曹启林
  • 1篇毕秀梅
  • 1篇黄菊芳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研究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第二届全国解...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胎视网膜含NOS神经元的发育
1995年
本文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组织化学方法对胎龄15周至36周的人胎视网膜含NOS神经元的发育进行了研究。胚胎15周视网膜颞侧半少部分神经元即有NOS的表达,20周视网膜含NOS神经元数密度达峰值。大部分含NOS神经元胞体位于内核层内带,只少部分位于节细胞层,其突起均分布于内同层,形成内同层的1、3、5亚层。含NOS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依据其突起的多少分Ⅰ、Ⅱ、Ⅲ等三种类型,其中Ⅱ、Ⅲ型含NOS神经元在28周以后才开始出现,且愈近晚期胎龄,它们所占含NOS神经元的数量比呈上升趋势。随视网膜发育成熟,含NOS神经元胞体均面积呈不断增大的变化。本文结果显示:人胎视网膜内核层含NOS神经元为无长突细胞,节细胞层的Ⅰ型含NOS神经元为移位无长突细胞,推测它们在视网膜的发育过程中对内网层突触的形成与修饰可能起有重要作用。
卢大华刘忠浩罗学港楚亚平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视网膜发育人胎
Heubner返动脉的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为有关鞍区手术提供Heubner返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资料。方法 :应用手术显微镜对 3 2例Heubner返动脉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结果 :返动脉恒定存在 ,起源于大脑前动脉或其分支 ,单支型90 .6% ,双支型 9.4% ;返动脉主干平均长度为 2 9.4mm ,起始处平均管径为 1.0 2mm ;5 7%于大脑前动脉外侧向后行走 ,89%行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上方 ,17%贴附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内侧缘后行 ,86%于前床突与大脑前动脉之间跨越视神经上方 ,10 0 %从视交叉外侧缘外侧通过 ;77%在外侧裂池与颈动脉池交界处出现”U”形虹吸部 ;80 %出现粗大终支从前穿质进入基底节区。结论 :深入了解返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鞍区各结构的解剖关系 ,对于Willis动脉环动脉瘤的合理处置及经眶、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神经血管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邝满元易西南杨科球漆光平杜亚政刘忠浩罗学港
关键词:显微解剖
晚妊人胎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的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2
1995年
取7例人胎脊髓标本,用还原型辅酶Ⅱ(β-NADPH)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胎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的分布进行了观察。NOS阳性神经元在妊娠32周至39周胎龄人胎脊髓内的分布和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主要位于后角深层(Ⅲ、Ⅳ层)、中央管周围灰质和中间带外侧核(IML);前角内可见少数散在的NOS阳性神经元;在脊髓白质内有密集的NOS阳性的胶质样细胞分布。NOS阳性纤维主要见于后角浅层(Ⅰ、Ⅱ层)和中间带。脊髓内NON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的分布,提示脊髓内NOS可能与内脏活动的调节和躯体感觉传入的调制有关;NOS阳性的胶质样细胞可能参与白质内神经纤维的髓化过程。
雷德亮严小新罗学港刘忠浩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脊髓人胎
维拉帕米对缺血后大鼠视网膜的作用被引量:7
2000年
潘爱华刘求理刘忠浩
关键词:维拉帕米缺血后视网膜电图视网膜
脊神经后根根丝间的交通吻合及其意义
2005年
关于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的情况,早在1957年Pallie就作过详细的研究.1964年Pallie又进一步阐明了脊神经后根根丝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临床上后根切除术中的意义.国内报道了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吻合(联系)形状和手术中发现脊神经后根根丝间存有吻合,但都限于一个局部[1~4],尚未见从整体进行观察和统计的文献.为此,本文就脊神经后根根丝间的交通吻合形态学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统计,旨在提供较完整的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吻合的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并为临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邓树权毕秀梅代加平刘忠浩
关键词: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中发现解剖学基础SPR术形态学
新生大鼠单眼摘除后双侧上丘浅灰层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1989年
本实验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方法定量地研究了7只新生大鼠作单眼摘除对上丘浅灰层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观察到与保留眼同侧的上丘浅灰层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明显地低于对侧上丘浅灰层。
楚亚平刘忠浩罗学港
关键词:上丘细胞色素氧化酶
经上丘逆行标记法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定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建立一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定性及定量的研究方法 ,并了解大鼠RGCs密度分布情况。方法 暴露大鼠双上丘后将饱含 3 0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溶液的明胶海绵片贴附于双上丘表面 ,大鼠存活 2 4h后 ,取出视网膜行HRP组织化学反应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RGCs进行分类及计数。结果 左右眼RGCs密度分别为 14 66±3 76/mm2 及 14 5 7± 40 4/mm2 ,左眼鼻、颞侧RGCs密度分别为 14 90± 3 71/mm2 及 14 4 2± 3 82 /mm2 ,右眼鼻、颞侧RGCs密度分别为 14 67± 410 /mm2 及 14 4 6± 40 0 /mm2 。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直接上丘HRP逆行标记RGCs定量计数法 ,正常大鼠双眼RGCs密度基本相同 ,颞侧及鼻侧RGCs密度基本相同。
朱益华蒋幼芹刘忠浩罗学港吴振中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上丘辣根过氧化物酶
BDNF对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后髓化与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建立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模型 ,研究内源性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髓化与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动物分为三组 ,腹腔分别注射抗BDNF血清、羊血清和生理盐水 ,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髓化与再生的变化 ,用体视学方法计数单位面积髓化纤维的数密度。结果 :抗BDNF血清组动物 ,髓鞘松散、分离、变性 ,损伤远端髓化轴突的数密度比羊血清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减少 83%和78%。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的髓化和再生可能与内源性BDNF的作用有关。
张建一李芳刘忠浩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雪旺细胞小鼠
维拉帕米对缺血后大鼠视网膜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实验用 β- NADPH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维拉帕米对缺血后大鼠视网膜 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使视网膜缺血 ,3小时后松结复流。分别于缺血前 15分钟和再灌流前 1分钟腹腔注射维拉帕米 (5 m g/kg/次 ) ,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物存活 3天后取视网膜进行 β- NADPH组化反应。结果表明 :视网膜缺血后 NOS阳性神经元减少 ,并出现 i NOS阳性细胞。在缺血前后应用维拉帕米可使视网膜内 NOS神经元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0 .0 1) ,NOS神经元形态良好。说明维拉帕米减少大鼠视网膜缺血后 NOS阳性神经元 ,其相应 NO量减少 ,推测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后视网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潘爱华刘求理刘忠浩
关键词:维拉帕米钙通道阻滞剂一氧化氮合酶视网膜缺血NOS阳性神经元
大鼠中枢神经内细胞色素氧化酶与逆行辣根过氧化物酶联合反应
1988年
向大鼠单侧尾壳核注射HRP后,用氯化钴—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反应方法,证明脑干内红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及耳蜗神经核等显高CO活性神经元;丘脑板内核、黑质、中缝背核及中脑被盖核等神经元呈现HRP标记;蓝斑核内可同时观察到高CO活性和HRP标记两种神经元。实验结果说明此法有可能直接用于研究脑内高CO活性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刘忠浩楚亚平刘求理周国志
关键词:辣根过氧化物酶尾壳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