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高产
  • 6篇栽培
  • 6篇晚粳
  • 5篇栽培技术
  • 5篇水稻
  • 4篇早熟
  • 4篇早熟晚粳
  • 4篇高产栽培
  • 3篇选育
  • 3篇优质高产
  • 3篇杂交
  • 3篇密肥
  • 3篇粳稻
  • 3篇基本苗
  • 3篇高产栽培技术
  • 2篇氮量
  • 2篇杂交粳稻
  • 2篇杂交晚粳
  • 2篇施N量
  • 2篇施氮

机构

  • 19篇江苏沿江地区...
  • 1篇如皋市农业科...

作者

  • 19篇周根友
  • 19篇夏华
  • 8篇陈启康
  • 2篇汪波
  • 2篇刘建
  • 1篇潘宝国
  • 1篇王素宏
  • 1篇沈锦根
  • 1篇王玉娟
  • 1篇周宇
  • 1篇姜平
  • 1篇刘玉金
  • 1篇李波

传媒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Agricu...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杂交水稻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肥和种植密度对通粳981产量影响的函数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两因素不同水平裂区设计试验,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探明了不同种植密度、施氮量对通粳98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113.8万/hm^2、施氮量为327.4 kg/hm^2时,通粳981具有最大的产量潜力12160.74 kg/hm^2。产量大于1125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82.5万~135.0万/hm^2、施氮量300.00~356.25 kg/hm^2。
周根友汪波夏华
关键词:施氮量种植密度水稻函数模型
优质高产杂交晚粳新组合通优粳1号被引量:3
2016年
介绍了杂交晚粳新组合通优粳1号的选育经过及其植物学特征、产量表现、抗病性、米质性状、适宜种植区域、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周根友王素宏夏华
关键词:杂交粳稻选育
优质高产早熟晚粳新品种通粳981的选育被引量:5
2012年
通粳981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区试,平均产量9 368.3 kg/hm2,比对照增产7.2%,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002.0 kg/hm2,比对照增产10.7%。该品种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条纹叶枯病,抗倒伏,适应性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该品种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周根友夏华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培矮64S配制杂粳组合经济性状优势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培矮64S配制杂粳组合,后代超亲优势明显。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单株有效穗和每穗粒数的增加。生育期和株高超亲以及千粒重和结实率的负向优势限制了产量优势的发挥。增强F1代产量优势的关键在于选择具有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经济性状优良,且与培矮64S亲合力好、配合力高的粳稻品种或品系为父本。
周根友姜平夏华
关键词:培矮64S经济性状
黑宝石1号小麦高产栽培密肥技术优化
2017年
[目的]对黑宝石1号高产栽培密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种植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黑宝石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条件下,其生育期、群个体茎蘖动态、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及其丰产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研究,探明黑宝石1号在江苏沿江地区种植不同密度、施肥水平对其群个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寻求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种植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种植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实粒数,肥料过少会制约群个体发育,肥料过多又会影响每穗粒数和粒重,且容易造成倒伏。合理的密肥组合可使群个体间协调发展,平衡穗、粒、重三者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在基本苗239.6万/hm^2、施N量237.7 kg/hm^2时,具有最大产量潜力7 384.3 kg/hm^2。产量>7 20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200万~270万/hm^2、施N量220~260 kg/hm^2或者基本苗210万~260万/hm^2、施N量210~27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制订黑宝石1号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周根友夏华陈启康
关键词:基本苗施N量
早熟晚粳通粳981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早熟晚粳通粳981抗条纹叶枯病,耐纹枯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米质优,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介绍了该品种机插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关键是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重视病虫草害防治。
周根友姜平夏华
关键词:早熟晚粳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密度和施氮量对早熟晚粳通粳981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采用密度、肥料2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通粳981在不同密度和氮肥水平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及丰产性和抗逆性进行研究,以期探明不同密度、氮肥水平对通粳981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氮肥过少会制约群体发育,氮肥过多又容易延长生育期和加重纹枯病的发生。合理的密肥组合可保持灌浆期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平衡穗、粒、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
周根友汪波夏华
关键词:施氮量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Japonica CMS Line Yangfujing 7A with Fine Grain Quality, Disease Resistance and High Combining Ability in Rice
2017年
Yangfujing 7A, deriv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Xu 9201A and Yangfujing 7 and its successive backcrosses, is a BT-type japonica CMS line developed by the Agricultural Institute of Riparian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It shows good integrat- ed characteristics, stable male sterility, good flowering habits, high out crossing rate, strong disease resistance, fine grain quality (reaching the 1st class of national standards for fine quality rice) and high combining ability. In 2012, it was technically identified in Jiangsu Province. Its F1 hybrid combination Tongyoujingl (Yangfujing 7 A/R98), showing high yield and good grain quality, was registered and released to commercial production by Jiangsu Crop Va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13.
周根友夏华
关键词:BREEDING
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通粳981的选育与应用
周根友刘建夏华王玉娟魏亚风姜平刘玉金吉善良周宇李波潘宝国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主要技术内容:针对2000年以来江苏省粳稻生产上存在的单产徘徊不前、主推品种品质和抗性较差等突出问题,以高产、多抗、优质、抗倒伏为主攻目标,开展了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与...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我国粳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发展策略被引量:2
2005年
我国杂粳研究北方快于南方,南北近期皆有突破。粳稻杂优生产应用滞后,地区间极不平衡。发展中主要存在产量优势不明显,栽培措施不配套,米质不优,两段灌浆,综合抗性和生态适应性不强以及制种环节和推广体制方面的问题。发展策略:加强部门配合,增强种子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和示范力度,并组织科研攻关,大力选配高产、优质、多抗和熟期适宜的新组合。
周根友沈锦根刘建张小忠夏华
关键词:粳稻杂种优势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