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振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当代戏曲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论纲被引量:15
- 2009年
-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也是人类文化、艺术不断发展、更新和繁荣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戏曲教育则是戏曲艺术传承、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中国戏曲教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确立了现代戏曲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戏曲艺术人才,推动戏曲艺术不断发展。
- 杜长胜张文振
- 关键词:戏曲教育科班戏曲人才
- 新写实思潮中的后人道主义倾向及其对五四启蒙话语的消解被引量:1
- 2004年
- 新写实思潮中的后人道主义倾向对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主义传统进行了消解 ,它捣碎了人道主义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自大幻想 ,放逐了乌托邦式的理想和崇高的悲剧 ,消解了壮美的英雄主义 ,使理想主义无地自容。新写实放弃了作家崇高的天职 ,造成了作者主体的退隐和缺席 ,使文本走向了精神萎缩 。
- 张文振
- 关键词:后人道主义五四新文学运动启蒙主义人道主义悲剧观念
- 素质教育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被引量:2
- 2006年
- 教学改革应该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过程给学生不断带来新的启发。在对学生思维空间和智力潜能的开发中,不断增强对文学客体分析认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将来的教育人心、开发人脑奠下理论和心理的基础。
- 张文振
-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教学改革中国现当代文学
- 神话的消解——论张爱玲
- 2000年
- 张爱玲以一个异端的形象出现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她的写作消解了神话叙事,代之以后神话叙事;消解了爱情神话和母爱神话,放逐了壮美的英雄和理想主义,让小市民唱起了主角,呈现了文学“优美”的一面。
- 张文振
- 关键词:神话消解
- 整合与超越——同一性理论观照下的沈从文和他的湘西小说
- 2005年
- 本文采用美国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来分析沈从文和他的湘西小说。沈从文在婴儿期养成的心理状态为基本信任感压倒了基本不信任感,形成了对乡下人的幼稚的自居认同。在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中间,从军可以看作他进行的角色实验。为了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角色,他来到了北京,但遭到了一系列的打击,使他心理社会的生命周期退回到了他婴儿期的心理状态。恢复了儿童期的蒙昧视角,形成了他在创作中表现的对湘西乡下人的信任、自居认同及对都市的不信任的疏离和肆意地抨击。通过写作,沈从文确立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都市作家,这也使他意识到:是都市作家而不是乡下人使他在都市中获得了成功。他情感的天平逐渐向都市作家倾斜,而倾斜的最终结果则是都市作家打倒了乡下人。
- 张文振
- 关键词:湘西小说
- 颠覆与重写——论张爱玲创作中的父亲与母亲形象被引量:1
- 2002年
- 张爱玲以自己早期那梦魇一样的对父亲与母亲的情绪记忆为原型,为我们带来了被去势的父亲和沉默/疯狂的母亲形象。她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挖苦、嘲讽了传统文学中所塑造的“父母”形象,极其冷静而有残酷地撕下了蒙在“父母”形象上的光辉面具,让“父母”猥猥琐琐、毫无遮拦地曝晒在阳先下,充分展现了“父母”身上无可救药的畸形、变态,颠覆了人们心目中惯常认为的高大威严的“父亲”和崇高无私的“母亲”形象。
- 张文振
- 关键词:父亲形象文学评论母亲形象
- 张爱玲的“流言”人生与“传奇”文学——写在张爱玲逝世十周年之际
- 2006年
- 本文的上半部分以张爱玲的成长历程为叙述主线,认为没落的家族和爱的缺失的家庭造就了她自闭、敏感、艺术感觉极强的内倾型性格,形成了她关注人性的负面因素和苍凉看世界的人生视角。下半部分重点分析了《倾城之恋》的苍凉况味和《金锁记》的疯狂氛围,进而总结出了其小说的反高潮结构和繁复的意象等特点。
- 张文振
- 关键词:苍凉疯狂反高潮意象
- 戏曲院校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戏曲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制约性的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关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影响之外,更要从戏曲院校自身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要从戏曲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以及戏曲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戏曲院校自身内部管理机制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观念转变、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建设、科研、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找出制约戏曲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探索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使戏曲艺术重新焕发生机,进而与其他艺术在21世纪的舞台上一争高低。
- 张文振
- 乡村温柔的诗性记忆——同一性理论视域中的沈从文的早期小说
- 2007年
- 在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观照下,沈从文在婴儿期养成的心理状态为基本信任感压倒了基本不信任感,形成了对乡下人的自居认同,而都市的创伤性经验强化了乡下人意识。怀旧之情决定了他的后退回忆的叙事策略,在回忆中他发现了记忆中的湘西,并以童年时的眼光来看取湘西的人事。因为儿童的理性处于沉睡状态中,使他在温情回忆湘西时采取了儿童的蒙昧视角,这也是他对湘西的人事现象不加理性分析而只有温情赞颂的深层原因。
- 张文振
- 关键词:同一性乡下人蒙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