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世晶

作品数:59 被引量:229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穴位
  • 14篇穴位电刺激
  • 14篇经皮穴位电刺...
  • 8篇运动性
  • 8篇运动性疲劳
  • 8篇针灸
  • 7篇大运动量
  • 7篇动量
  • 7篇运动量
  • 6篇腧穴
  • 6篇教学
  • 5篇大学生运动
  • 5篇大学生运动员
  • 5篇学生运动员
  • 5篇运动员
  • 5篇综合征
  • 5篇骨骼肌
  • 5篇大鼠骨骼肌
  • 4篇经络
  • 3篇代谢

机构

  • 43篇福建中医药大...
  • 11篇上海中医药大...
  • 9篇福建中医学院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渭南职业技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武夷学院
  • 1篇开封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山东中医药高...
  • 1篇福建省福州市...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59篇游世晶
  • 21篇童伯瑛
  • 17篇何玲玲
  • 13篇陈采益
  • 10篇何芙蓉
  • 10篇纪峰
  • 8篇夏勇
  • 8篇阮时宝
  • 7篇刘益臻
  • 6篇何金森
  • 6篇具紫勇
  • 6篇林驰
  • 6篇靖媛
  • 5篇林栋
  • 4篇李艺
  • 4篇吴追乐
  • 4篇郑美凤
  • 4篇苑述刚
  • 4篇易红梅
  • 3篇李守江

传媒

  • 7篇福建中医药
  • 4篇云南中医学院...
  • 3篇光明中医
  • 3篇康复学报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河南中医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新中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医教育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灸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麦灸棒,包括由竹签制成的圆柱状手持端和由艾绒制成的治疗端,所述手持端长度为20mm‑30mm,手持端一端开设有沉孔,所述治疗端的一端嵌装于沉孔内,治疗端的另一端外露于沉孔,治疗端长度为4mm‑6mm。...
何玲玲童伯瑛游世晶
文献传递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自噬及替代自噬与皮肤衰老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22年
自噬及替代自噬作为细胞自身物质更新代谢的重要机制,在皮肤衰老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营气行于脉中而濡养肌肤,卫气行于脉外而抵抗外邪、护卫肌表,营卫之间互相协调方能维持皮肤正常的生理功能,营卫功能紊乱则导致皮肤衰老。基于营卫理论,从营卫失调阐释细胞自噬及替代自噬紊乱诱发皮肤衰老的机制,认为营卫协调运行固护濡养皮肤、消除内外邪毒、自我防御的过程与自噬及替代自噬维持皮肤稳态、防止皮肤衰老的过程存在相关性,进而提出“调和营卫”激活皮肤自噬及替代自噬以延缓皮肤衰老的治则,丰富了皮肤衰老发病机制的理论内涵。
靖媛胡炜圣惠倩倩游世晶
关键词:营气卫气自噬皮肤衰老
艾灸“关元”穴对皮肤光老化模型大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及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艾灸关元穴延缓皮肤光老化衰老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进行紫外线光照背部皮肤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造模结束1周后,艾灸组大鼠艾灸“关元”穴,每天1次,每周灸5天;维生素E组大鼠给予维生素E 25 mg/(kg·d)灌胃,每天1次,每周5天;空白组、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干预连续7周。7周后取大鼠背部皮肤组织,检测皮肤组织的含水量;采用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学形态;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胶原蛋白Ⅲ(CollagenⅢ)含量;检测皮肤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多聚泛素结合蛋白(p62)和自噬特异性基因(Beclin-1)蛋白水平;qRT-PCR法检测皮肤组织中LC3、p62、Beclin-1 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皮肤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的皮肤表皮结构规整,厚度均匀;模型组大鼠的皮肤表皮厚薄不一;艾灸组大鼠表皮层规则且平整,厚度较为均匀,真皮层排列紧密;维生素E组大鼠皮肤表皮层较模型组变厚。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肤组织含水量及皮肤组织中CollagenⅠ、CollagenⅢ含量均降低,皮肤组织SOD、CAT和GSH-Px活性均降低,H2O2及MDA活性升高,p62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升高,LC3和Beclin-1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上述各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维生素E组皮肤组织中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皮肤细胞整体萎缩,线粒体出现大量空泡化,细胞结构降解;艾灸组大鼠皮肤
惠倩倩靖媛欧阳思洁游世晶童伯瑛
关键词:光老化艾灸关元穴自噬氧化应激
近5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躯体疲劳与焦虑情绪是慢性疲劳综合征面临的常见问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安全有效,并有机制研究阐明其多种作用原理。文章总结了近5年来针灸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文献,机制上主要是针灸能够平衡免疫细胞因子、调节肠道菌群、抵抗细胞凋亡及激活NF-κB信号通路等,临床上针灸可以直接缓解疲劳、缓解焦虑、改善睡眠等。文章进一步分析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不足,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钟晓玲童伯瑛林湛滢游世晶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
论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在推拿手法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推拿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达到治疗的效果。犹如运用复方治疗内科疾病,疗效取决于合理的用药和严密的配伍一般,推拿手法的选用和配伍对治疗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其中尤以合理的配伍为关键。
聂建华田琳苑述刚游世晶
关键词:君臣佐使推拿手法配伍方剂
基于网络平台的针灸学第二课堂教学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为提高针灸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行第二课堂学习活动,本学科组建立了针灸学精品课程网、"网络针灸"网站和博客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平台在时间、空间以及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动态性,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和网络教学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开展针灸学第二课堂活动,并与线下辅导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精神,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陈采益郑美凤张学君林栋纪峰何芙蓉何玲玲游世晶
关键词:第二课堂针灸学网络平台
国内外针刺得气客观量化研究的现状和展望被引量:11
2019年
针刺得气客观量化方法是得气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通过对CNKI和Pubmed文献数据库文献的搜索和筛选,综述国内外针刺得气客观量化研究的现状。31篇文献主要从针刺受试者穴位局部及其附近反应指标、效应靶器官反应指标、脑中枢反应指标,以及医师手下感得气指标4个层面展开研究。针刺得气客观量化方法尚需要更多深入、精确的研究加以探索和发现,方能补充得气主观量化方法不足,促进得气与针刺疗效关系研究和得气促效机制研究。
林驰陈采益游世晶罗彩云
关键词:针刺得气能量代谢
基于VR技术的经络腧穴学教学应用初探被引量:15
2018年
虚拟现实(V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并在医学领域中呈现其独特优势。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主干及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本专业其他理论和技能的基础和关键。课题组结合目前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及其抽象二维教学模式中面临的瓶颈,将VR技术应用于经络腧穴学的教学实践中,结果表明基于VR技术的经络腧穴学教学具有直观、高效、真实等优点。其最终旨在提高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何玲玲陈采益林栋林驰纪峰郑雪峰游世晶郑美凤
关键词:经络腧穴学虚拟现实针灸教学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血清睾酮和尿素氮含量及ATP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血清睾酮(T)和尿素氮(BUN)含量及骨骼肌ATP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刺激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大鼠进行8星期大运动量跑台训练,治疗1组、治疗2组的大鼠分别于跑台训练前1 h和跑台训练后1 h采用TEAS干预手段,刺激大鼠后足三里和环跳穴,正常刺激组不进行跑台训练,刺激方法同治疗组。8星期跑台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T和BUN含量及骨骼肌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TEAS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BUN的含量,升高血清T含量与骨骼肌ATP酶的活力,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EAS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BUN的含量,升高血清T的含量与骨骼肌ATP酶的活力,起到防治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具紫勇游世晶王珂刘世敏夏勇李艺何金森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睾酮三磷酸腺苷酶
中医脾藏象与西医脾、胰的对应更迭考被引量:2
2023年
早在内难经时代,中医古籍中就已出现对人体解剖内容的简单记载,虽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有所出入,但也初步架构起了人体的内部模型。经过众多学者比对分析,中医藏象理论言及的心、肺、肾系统基本找到了准确对应的实质器官或系统,唯肝、脾藏象之属饱受争议,至今仍悬而未决。以脾藏象为纲,本文以时间顺序逐步梳理脾藏象的错译现象来反映中西方学界对脾藏象的认识演变过程,最后通过对比典籍记载、生理基础、病理研究等方面认为脾藏象无论在形态还是功能上更贴近现代解剖器官中的胰腺,为重新认识和解决脾藏象之属提供借鉴思路。
冀蕾游世晶林钰陶炜东靖媛李毓婉童伯瑛
关键词:脾(中医)胰腺藏象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