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毒
  • 2篇抑郁
  • 2篇正己烷中毒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标志
  • 2篇生物学标志物
  • 2篇情绪
  • 2篇情绪障碍
  • 2篇细胞
  • 2篇硫酸二甲酯
  • 2篇硫酸二甲酯中...
  • 2篇急性硫酸二甲...
  • 2篇标志物
  • 2篇尘肺
  • 2篇尘肺患者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凝胶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低浓度
  • 1篇电泳

机构

  • 8篇广州市职业病...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10篇劳向前
  • 5篇刘薇薇
  • 3篇江朝强
  • 3篇何健民
  • 3篇肖吕武
  • 2篇周静东
  • 2篇麦兆生
  • 2篇谭鉴楚
  • 2篇朱昌淇
  • 1篇许启荣
  • 1篇黄荣华
  • 1篇余德新
  • 1篇唐蕙
  • 1篇林霞芳
  • 1篇韦拔雄
  • 1篇徐尚斌
  • 1篇党卫民
  • 1篇林大庆
  • 1篇陈月华
  • 1篇朱卫华

传媒

  • 3篇职业医学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第十五次全国...
  • 1篇广东省劳动卫...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4
  • 1篇2001
  • 3篇1998
  • 1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己烷中毒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正己烷(n-Hexane)属于无色、高挥发性液体,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在工业上俗称白电油,广泛应用于制鞋、印刷、电子、机械五金等行业,主要作为粘胶剂、去污剂、干洗剂、植物油提取剂。正己烷工业毒性分类虽属低毒类,但因其高挥发性、高脂溶性,且有蓄积作用和神经系统的毒作用。故被认为是高危害性毒物。
朱德香劳向前余德新杨新跃石新山高燕华
关键词:正己烷中毒生物学标志物神经系统蓄积作用挥发性
苯作业工人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的变化及应用
1998年
本文观察了120例苯作业工人和100例对照组的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发现苯作业工人红细胞膜微粘度η=2382±0315,较对照组工人η=1264±0298为高,提示苯接触可使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降低,同时血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349±122mmol/L和243±080mmol/L,P<0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14174±2707×102和26892±3087×102活性单位,P<0001),降低程度随车间空气中苯浓度升高和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增强而降低,并发现吸烟可降低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在本研究所观察的年龄段里,年龄对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的影响不大。与白细胞异常相比,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可反映低浓度苯对机体的损害,可以较好的反映苯接触。
朱昌淇刘薇薇翁蜀东劳向前唐蕙
关键词:膜脂流动性红细胞膜丙二醛苯中毒
尘肺患者情绪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心身医学和联络精神病学的兴起,人们对于诸如哮喘、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心理卫生问题作了较多的研究,但用于职业病的研究却不多见.尘肺作为一种终身职业病,它的发展和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尘肺患...
肖吕武劳向前谭鉴楚朱卫华周静东
关键词:尘肺患者情绪障碍影响因素抑郁症
文献传递
一起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的病例分析
1998年
1998年3月26日,我院收治了12例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的患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2例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为2808±893岁,11例为外地打工者,1例为现场调查的环境监察人员。二、中毒原因与经过...
朱卫华黄荣华刘薇薇林霞芳何健民江朝强劳向前吴卫红
关键词:硫酸二甲酯急性中毒病例分析
广州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2004年
广州市 1990~ 2 0 0 0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 ,主要是经常性监督、检测和定期职业性体检 ,在此基础上 ,还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如为 2 686家企业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为 42 4843名工人及 3 65 5 97名机动车驾驶员建立了职业健康档案 ,建立了部分数据库 ,开展了一些追踪研究。通过对 965家乡镇企业和 768家“三资”企业的劳动卫生抽样调查 ,基本上掌握了 7万多家乡镇企业和 3 0 0 0多家“三资”企业职业卫生状况 ,实施了劳动卫生许可证制度 ;对10 2 3 4个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了分级评价、挂警示牌 ,并推行告示周知卡制度 ,使劳动者享有知情权。职业病发病率由 80年代初的 16/10 0 0 0下降至 6/10 0 0 0。其主要缺陷是 :监督与技术服务混为一体、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未得到有效实施、政府尚未真正把职业卫生纳入公共卫生范畴。因此 ,未来 10年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 ,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目标是使广州市职业病发病率控制在 5 /10 0 0 0以下、突发性职业中毒事故下降 5 0 %以上 ,并在2 0
江朝强劳向前何健民徐尚斌刘薇薇肖吕武麦兆生
关键词:职业卫生职业病
职业性低浓度烟草尘接触对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低浓度烟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查了10 7名烟草作业工人和 41名非烟草尘暴露的健康成人 (对照组 )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烟草作业工人的彗尾矩 (TM)值为 (4 3.43± 13.77) μm ,高于对照组 [(38.89± 8.98) μm],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 ;吸烟也可使TM增加。烟草作业工人中吸烟者TM值为 (5 0 .0 2± 14.82 ) μm ,高于对照组中的吸烟者 [(39.32± 7.12 ) μm],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分层分析发现 ,烟草尘暴露虽然可使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TM值均增高 ,但仅吸烟者的TM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同样 ,吸烟引起的TM增高也仅在烟草尘暴露人群中才有显著性 (P <0 .0 0 1)。析因分析也发现 ,烟草职业暴露和吸烟可增加TM值 (P =0 .0 2 5和P =0 .0 0 2 ) ,并且二者有交互作用 (P =0 .0 19)。结论 职业性低浓度烟草尘接触与吸烟可使淋巴细胞DNA损伤增加 。
卢旭朱昌淇韦拔雄刘薇薇劳向前陈月华许启荣党卫民林大庆江朝强
关键词:烟草尘吸烟DNA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
尘肺患者情绪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04年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anxietyscale ,SAS)对 12 0例男性尘肺患者抑郁焦虑状况进行评价。 12 0例尘肺患者中SDS、SAS总平均分 (粗评分 )大于 41分、 40分分别为 12 0例 ( 10 0 % )、 117例 ( 97 5 % ) ,与我国常模比较均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从Ⅰ期至Ⅲ期尘肺逐期增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有合并症组高于无合并症组 (P <0 0 1) ,年龄分层SDS、SAS总平均分随年龄组增大而减少 ,而不同工种的尘肺患者的SDS、SAS总平均分之间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尘肺患者存在情绪障碍 ,心理辅导治疗应作为尘肺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
肖吕武劳向前谭鉴楚朱卫华周静东
关键词:尘肺抑郁焦虑
正己烷中毒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为了解国内外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分子生物标记物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查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检索1995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筛选去除重复文献后对文献中早期分子生物标记物进行系统分析,大致可以概...
朱德香劳向前余德新杨新跃石新山高燕华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正己烷中毒生物学标志物
文献传递
GB5044-85标准和GB12331-90标准分别对广州265个接毒车间职业危害分级的比较研究
1997年
本文运用GB5044-85标准和GB12331-90标准对广州市110间工厂的265个接毒车间进行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个标准划分的各个级别的车间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本文还试图对两个标准及制定职业危害分级标准提出一些看法。
劳向前
关键词:劳动卫生标准
一起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事故调查
1998年
劳向前徐尚斌刘薇薇何健民麦兆生
关键词:硫酸二甲酯中毒急性事故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