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
- 作品数:17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美国农业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柑橘黄龙病植株内生菌PLFAs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共检测到42种PLFAs,其中完全分布的生物标记有9种,不完全标记有33种。对PLFAs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叶片内生菌PLFAs可以分为2大类群,类群I特点为脂肪酸生物标记均为不完全分布,类群Ⅱ的特点为脂肪酸生物标记在被检测的柑橘黄龙病植株的大部分叶片中均有分布。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PLFAs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总体来看,不同朝向中,东面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最大;不同高度中,下部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最大;不同健康状态中,带有黄龙病原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比健康植株叶片更大。此外,不同朝向中,南面叶片真菌/细菌值最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G+/G)较大;不同高度叶片中,真菌/细菌值差异不明显,G+/G值差异明显,上部最大,下部次之,中部最小;不同健康状态中,健康叶片的真菌/细菌值高于黄龙病株叶片。对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多样性研究表明,不同朝向和不同健康状态的叶片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不同高度的叶片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基本上能把柑橘黄龙病株不同朝向叶片内生菌种群区分开来。对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带有黄龙病原的叶片聚为一类,不带黄龙病原的健康叶片分聚为两类,其中,不同朝向的叶片分聚在不同的亚类群中,表明柑橘黄龙病株内生菌PLFAs分布与叶片健康状态和叶片朝向均有紧密关系,与叶片健康状态关系更为密切。
- 郑雪芳刘波孙大光朱育菁段永平夏育陆阮传清肖荣凤
-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植物内生菌磷脂脂肪酸
- 一种实用的双链RNA病毒基因组克隆方法被引量:3
- 2005年
- 以克隆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基因组片段 S11、S12为例.报道一种克隆植物dsRNA 病毒基因组的方法。具体过程为:利用 T4 RNA 连接酶将5′-磷酸、3′-氨基修饰的引物 Primer 1连接到 RDV 病毒基因组第11、12片段 dsRNA 的3′-OH 端,经逆转录、退火、补齐形成全长双链 cD-NA,使用单一的互补引物 Primer 2进行 PCR 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在 pMD 18-T 载体上.对重组子进行两次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合序列测定分离鉴定 S11、S12。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同时克隆 RDV 基因片段S11、S12,是一种有效实用的 dsRNA 病毒基因组克隆方法。
- 章松柏吴祖建段永平谢联辉林奇英
- 关键词:病毒基因组克隆方法双链RNA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T载体
- 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被引量:18
- 2011年
- 采用PCC(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系统聚类和多样性指数研究了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植株不同部位叶片、枝条及其根部内生细菌的相互关系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供试柑橘中分离得到26株内生细菌(叶片10株,枝条14株,根部2株)隶属于10个属19个种。Nested-PCR结果显示,柑橘植株不同空间叶片中,黄龙病病原的阳性检出率为58.3%。用LSD法比较显示,柑橘内生细菌在不同器官的分布量大小依次为根>叶>枝条。上、中、下不同部位叶片和枝条内生细菌分布量差异不显著,而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叶片和枝条内生细菌分布量差异显著(P<5%)。柑橘内生细菌之间的PCC分析表明,Bacillus pumilus和Bacillus sp.与柑橘黄龙病病原菌呈显著负相关,Bacillus sp.和Bacillus pumilus与Bacillussubtilis呈显著正相关。Bacillus brevis和Escherichia hermannii与Bacillus vesiculariss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柑橘不同器官内生细菌的PCC分析表明,同种器官的内生细菌之间呈正相关,不同器官的内生细菌之间呈负相关。以内生细菌在各器官的分布量为指标分析不同器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与枝条呈正相关,PCC为0.55,叶片与根部、枝条与根部均呈负相关,PCC分别为-0.19和-0.13。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表明,柑橘内生细菌可分为两大类,第Ⅰ大类为革兰氏阳性菌,第Ⅱ大类为革兰氏阴性菌。第Ⅰ大类又可以分为芽孢杆菌属和短小杆菌属两个亚类,第Ⅱ大类也可以分两个亚类。对柑橘黄龙病病原与叶片内生细菌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分为三类,第Ⅰ类特征为内生细菌存在所有部位的叶片;第Ⅱ类特征为内生细菌与黄龙病病原菌存在负相关性;第Ⅲ类特征为内生细菌只存在特定部位叶片。当马氏距离为27.23时,可将柑橘黄龙病内生细菌群落结构聚为3类,第Ⅰ类特点是在不同部位叶片均有分布,为完全分布类型,且�
- 刘波郑雪芳孙大光阮传清范国成段永平
-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内生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
- 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报
- 水稻矮缩病最早于1883年在日本发现。现已普遍危害我国水稻种植区,损失可达3~5成。其症状为水稻矮缩,分蘖增多,叶片僵直浓绿。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为呼肠孤病毒科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
- 章松柏吴祖建段永平王盛林奇英谢联辉
- 关键词:水稻矮缩病毒DSRNA分离物黑尾叶蝉介体昆虫基因组
- 文献传递
-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基因组S10片段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摘要)
-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是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的代表种,以水稻为主要侵染寄主。以 RRSV 福建沙县分离物(RRSV...
- 丁新伦段永平谢荔岩林奇英吴祖建
- 关键词: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抗血清制备S10原核表达基因组
- 文献传递
- 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田间调查发现,云南、福建两地的水稻矮缩病症状存在差异。生物学接种实验排除了水稻品种引起这种差异的可能性。通过10%SDS-PAGE对福建、云南两地的7个水稻矮缩病毒分离物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S2、S3、S11、S124个基因片段上,其中S2、S3片段之间的差异与症状差异有地域上的一致性,推测这4个基因片段中的一个或几个与病毒的致病性相关。
- 章松柏吴祖建段永平王盛林奇英谢联辉
- 关键词:水稻矮缩病毒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水稻矮缩病毒的检测和介体传毒能力初步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快速从水稻叶片和单头介体昆虫中检测水稻矮缩病毒的斑点分子杂交。与10%SDS-PAGE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敏感、快速、简单,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而且可以用于介体叶蝉传毒能力的分析。研究表明:用本地黑尾叶蝉分别接种RDV本地分离物和云南分离物,斑点杂交显示介体带毒率相似,分别为84%、75%,但生物学接种结果差异相当大,分别为28.1%、3.8%,另外斑点杂交显示云南病区的黑尾叶蝉带毒率为88%,说明介体叶蝉的传毒能力具有地域性,介体叶蝉带毒率与传毒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 章松柏吴祖建段永平谢联辉林奇英
- 关键词:水稻矮缩病毒黑尾叶蝉斑点杂交
- 两株芽孢杆菌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 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两菌株对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et Curt.)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培养出现明显的抑菌环;以凹玻片法,用两菌株培养滤液处理病原菌分生...
- 许曼琳段永平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
- 关键词:香蕉炭疽病菌芽孢杆菌
- 文献传递
- 柑橘木虱对柑橘不同品种的趋性被引量:7
- 2011年
- 用2种方法测定了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成虫对13个柑橘品种离体嫩梢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对不同品种进行两两组合的选择性试验,柑橘木虱停靠在处理组合早金和四季斑叶橘的虫量占总虫量的23%和1%,停靠在处理组合台湾玫瑰橙和纽荷尔脐橙上的虫量分别占总虫量的33%和20%,停靠在处理组合日辉和佩奇甜橙上虫量分别占总虫量的38%和15%,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将13个品种组合在一起进行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停靠在纽荷尔、福橘和佩奇甜橙上的成虫数量为每梢3.2-6.6只.d-1,显著高于木虱在其余10个品种枝梢上的停靠数量。福橘是柑橘黄龙病高发品种的原因是其对柑橘木虱的吸引力较强。
- 陈建利阮传清刘波范国成段永平D.HALL
- 关键词:柑橘柑橘木虱柑橘黄龙病趋性
-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基因组S8片段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是以水稻为主要侵害寄主的植物呼肠孤病毒。从人工分离纯化的 RRSV 福建沙县分离物(RRSV-Shaxian isolate,RRSV-F)中获...
- 丁新伦段永平谢荔岩林奇英吴祖建
- 关键词: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原核表达基因组
- 文献传递